2、威县乱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482
颗粒名称: 2、威县乱弹
分类号: J825
页数: 4
页码: 27-30
摘要: 本文介绍了邢台市威县乱弹,乱弹是河北省南部的地方戏曲剧种,它与昆腔、高腔、丝弦并称为河北省四大剧种。
关键词: 威县 乱弹 戏剧

内容

乱弹是河北省南部的地方戏曲剧种,它与昆腔、高腔、丝弦并称为河北省四大剧种。解放前民间演唱乱弹的班家多数解散,建国后于1954年成立的威县乱弹剧团,在乱弹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此现在习惯上称乱弹为威县乱弹。2006年威县乱弹被列入第—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清初刘献廷《广阳杂记》载:“秦优新声,有名乱弹者,其声甚散而哀。”这是迄今所知最早有关乱弹腔的记载与描述。最早提起河北乱弹的是日本学者青木正儿,他在所著《中国近世戏曲史》中曾有这样一段话:“闻之保定府之某君日:'今故乡有演乱弹者,合奏众器,甚形热闹,而有趣味。虽记忆不详,确系笛、胡琴、弦子、鼓、锣等皆备,笙亦用。’由此,亦可为考乱弹性质之一助也。”现在能查清最早的乱弹艺人为李明顺,生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卒于民国九年(1920年),能查清最早的科班为清光绪十年(1884年)的祥胜舞台班。
  从明初至清中叶,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北杂剧衰落的同时,南戏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戏曲舞台上开创了以南戏为主的传奇时代。随着昆山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四种南戏主要声腔剧种的流传和发展,许多地方戏曲也在形成。到明末清初,弋阳腔发展演变成为一个弋阳腔系统。同时昆山腔也得到了革新而兴盛起来,昆弋两腔成为当时主要两种声腔,昆山腔遍及全国各大城市,弋阳腔在民间广泛流传。弋阳腔又在不断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地方剧种,在各地成为当地高腔剧种。京腔则是流传至北京而形成的一个弋阳腔支派。京腔又叫高腔。乱弹老艺人郑二训曾听他的师爷袁师寿说:“乱弹最早是由北京传到保定,从保定传到南宫。”乱弹老艺人李东海听上一辈艺人说过:“乱弹是由高腔过来的”。在高腔的演变过程中,充分发挥它的“向无曲谱,只沿世俗”,“错用乡语”,“改调歌之”的特长,迅速发展,与冀南一带所流传的地方音调相结合,形成了威县乱弹的最初形式。后来又吸收了京、梆的表演艺术,学习了京、梆的一些剧目,逐渐完善起来,形成了在冀南一带流行的地方剧种。
  乱弹在流传过程中,大约于清光绪年间逐渐形成了不同演唱风格的两个流派,即东路乱弹与西路乱弹。西路乱弹流行于南宫、威县以西的各县及赵县、藁城等地,东路乱弹流行在威县及其以东的临西、清河以及山东、邯郸部分县的广大农村。有的老艺人传说,在过去的乱弹班里师兄弟之间闹意见,因而拉出去一帮人,另组班社。这一部分人多是东路各县的,对乱弹又进行了一些革新,便形成了东路乱弹,东路是由西路演变而来的,根据老艺人的师承关系也可看出东西路形成的大致情况。下描述:“渭城新谱说昆梆,雅俗如何占号双?缦绸谁听筝笛耳,任他击节乱弹腔。”威县乱弹受到燕赵民俗和北方弦索声腔、梆子声腔的影响,其风格渐而趋向高亢激越、浑朴粗犷,具有四个鲜明特点:乱弹曲调高亢、粗犷,较少婉转曲折,字多腔少,—泄而尽,直率奔放,引吭高歌,老艺人称乱弹的唱法是“先摆字后托腔”,前面的摆字几乎没有什么婉转旋律,几尽说白,字唱完后由一个翻高的托腔;乱弹唱腔是在一句的末尾多是翻高托腔,接着由乐器演奏过门,这是从高腔中的一人徒歌,众人帮腔的特点延伸过来的;乱弹的伴奏武场用单皮鼓、锣、镲、小锣,文场用唢呐、笛子、笙,伴奏音响效果强烈,高而喧嚣;威县乱弹在表演化妆上把民间武术、杂技吸收融合到戏曲表演中去,所用刀、枪、三节棍、钢叉等器械多为真器具,动作惊险逼真,热闹红火。
  威县乱弹的剧目丰富,传统剧目有二百多出,其中传统剧目《临潼山》《广武山》《煤山》《两狼山》《长寿山》《全忠孝》《歧山脚》被称为乱弹的看家戏。乱弹原来的生、旦戏很少,民国三十六年,宋长岭在河北清河东高庄培养了乱弹第一代女演员臧文秀(艺名小红)、宋小来。女演员出现后,逐渐增加了生旦戏的比重,并移植排演了《白蛇传》《游西湖》《劈山救母》等剧目。1954年,河北省举办第一届戏曲汇演,由孟家班和小老王班合并而成的“威县文工乱弹剧团”应邀参加,并邀请了“凤义班”的名演员宋长岑、臧文秀、宋小来,合排乱弹传统剧目《临潼山》。1980年,由王西平、赵福增、王文德执笔改编的乱弹传统戏《王怀女》由河北电视台录制,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多次播放,使更多的观众得以欣赏这一古老剧种。
  威县乱弹的著名艺人有吴发甲、吴发戍、吴凤、李东海、蒋庆林、王长发、宋长岭、孟庆坤、吴清山、王金海等。他们通过口授心传,一代一代地传承着乱弹戏曲艺术。现在乱弹艺人健在者无几,多已年逾古稀,记载曲调、传唱剧目、编排新剧成为当务之急,我们期待着威县乱弹能在新一代传人中重放异彩。

知识出处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邢台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与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民俗活动紧密相联,生动深刻地体现了邢台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聪明才智。本书重点介绍的46个项目,大多已被纳入各级保护名录,涉及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武术、美术、技艺和民俗等诸多门类。书中还配有大量图片、以便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貌,领略邢台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绚丽多彩。

阅读

相关地名

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