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曹洞宗中兴祖庭净土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千年古刹——邢台大开元寺》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342
颗粒名称: 3、曹洞宗中兴祖庭净土寺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7
页码: 150-156
摘要: 本文讲述了在邢台天宁寺的东北不远有一座古刹,这就是地方志书记载的净土寺。净土寺,光绪三十一年版《邢台县志》记载:净土寺,天宁寺东北,旧志谓元至正元年建,今寺有宋初碑已称重修,则不始于元矣。谨按旧志,相传寺为佛图澄遗迹,初无确证,阙疑可也。根据有关金石资料记载,邢台净土寺始建于唐代,但始建的确切年代不详。净土寺称之为净土禅院,有僧智从等五十多人,从寺内的供养人数可以想象当时的净土寺规模已经不小了。碑高约三米许,下有碑跌承碑身。一时间,各地造寺成风,私度僧尼现象日趋严重。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甚至威胁着国家政权的稳定。
关键词: 邢台 天宁寺 净土寺

内容

在邢台天宁寺的东北不远有一座古刹,这就是地方志书记载的净土寺。净土寺,光绪三十一年版《邢台县志》记载:
  净土寺,天宁寺东北,旧志谓元至正元年建,今寺有宋初碑已称重修,则不始于元矣。谨按旧志,相传寺为佛图澄遗迹,初无确证,阙疑可也。
  根据有关金石资料记载,邢台净土寺始建于唐代,但始建的确切年代不详。在877年,即唐僖宗乾符四年,李存孝出任邢州、州、磁州节度使时,曾请旨敕额,“不逾月间敕院额至”。净土寺称之为净土禅院,有僧智从等五十多人,从寺内的供养人数可以想象当时的净土寺规模已经不小了。
  上世纪三十年代时,邢台净土寺还有一通宋代的石碑,这块石碑是宋代王全斌所立。 《邢台县志》又记“宋,净土寺碑,在县治西北隅,旧志有宋初碑”。此碑为宋建隆三年(962)五月,又时任安国军节度使王全斌等人立,朝仪郎前行邢州司户参军赐鱼袋宋叶撰文。此碑不见著录。
  王全斌,生于五代梁太祖开平二年(908),卒于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并州太原(分属山西)人,是五代至宋初的著名将领。在今天我们还可以在邢台看到许多与王全斌相关的历史资料。早在1990年,在李演庄村北的一个田地发现过一个经幢,根据幢上的题记知也是王全斌所立。现在这个经幢保存在郭守敬纪念馆内。
  王全斌所立的这块石碑为《大宋邢州净土禅院碑》,碑高三米许,碑文四千余言,记载着净土寺的历史沿革。据刘慧达说:
  碑首盘螭,雕刻遒劲,中开圭形龛,刻倚坐像,背面同处刻结跏趺坐佛。螭首正面下言横镌“敕留净土禅院”六字。
  ……碑高约三米许,下有碑跌承碑身。全碑四千余言,详述禅院自唐“乾符四载谏议大夫李公擢出此郡…僧智从等五十余人…状称净土禅院,树置年深……李公寻发表章以闻……不逾月间敕院额至。
  刘慧达《河北邢台地上文物调查记》1963年《文物》第五期。
  “敕留净土禅院”中的“敕留”二字是指周世宗柴荣灭佛一案。
  周世宗,河北邢台人,是后周郭威的养子,公元954年,后周世宗即位,年号显德。
  历史上的后周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人们为逃避兵役或其他劳役,纷纷躲进寺庙。另外,有些在逃的罪犯和奸邪之辈也隐入寺庙“托住持而隐恶”。一时间,各地造寺成风,私度僧尼现象日趋严重。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甚至威胁着国家政权的稳定。在这种形势下,周世宗柴荣于显德二年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施政措施来振兴经济,其中包括“抑制佛教”政策,他下令销毁佛像以铸钱,同时勒令日益增多的僧尼还俗。在下的诏书上说:“近览诸州奏闻……私度僧尼,日增猥杂,创修寺院,渐至繁多……宜举旧章,以革前弊……诸道州县镇村坊,应有敕额寺院,一切仍旧,其无敕额者,并抑停废。”诏旨颁布后,废佛之风席卷全国,当年就废去寺院30336所,僧尼还俗者大约6万人。邢台净土寺因有敕额而得到了敕留。
  从以上记载看,净土禅寺应该建于唐乾符四年,即877年,并由邢州李公上请敕额为净土禅院。
  由于此碑的历史价值,当时国民政府在1936年将《大宋邢州净土禅院碑》移至县署西侧,也就是今天的邢台桥东区人民政府门口,并立了移置铭记。据后来文物调查所知,这块宋碑与天宁寺赵子昂所书《大元顺德路大天宁禅寺虚照禅师明公塔铭》在文革时期推倒在地,也有人说将碑砸碎后埋在今桥东政府门口一侧的土坑里。
  上世纪三十年代,古建大师梁思成与刘敦桢等先生来邢台的时候,净土寺的建筑已经保留不多了。
  1936年10月19日,刘敦桢与陈明达、赵法参等四人从北平出发,对河北、河南、山东古建筑进行考察。在考察完涿州永乐寺及东禅寺后,又赶到了新城县的开善寺,23日考察了行唐县封崇寺,10月27日,刘敦桢一行来到邢台,当时刘敦桢的日记是这样写的:
  10月27日 星期二睛
  凌晨五时半起床,甚寒。七时十五分搭平汉车,十时三十八分抵邢台,寓西关外华北旅馆。邢台城墙收分颇大,又以砖建城楼。午后二时往县政府,接洽调查事。嗣至城东北隅开元寺、观宋幢、金钟、元塔、转北门,访净土寺及元塔……
  关于净土寺,刘敦桢先生是这样记述的:
  净土寺在(顺德府)北门内西侧,有大殿三间,已半圮,据式样及殿内佛像观之,决为明构。惟殿西北小石塔一座,亦密檐塔式样,题“万松大师舍利塔”,建于元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
  在原邢州净土寺西南有万松大宗师舍利塔,据记载此塔为至元十九年(1282)为万松禅师修建的舍利塔,该塔六十年时保存完好,文革时被毁。据刘慧达说:
  石舍利塔在寺西南麦田中,六角形,现存八层密檐,形状近似元代经幢,高约五米余,六角形塔身的上部转角处,直接承托第一层檐的斗拱部分。斗拱分六朵,皆为转角铺作,结构简洁,楂斗出华拱一跳,承托左右两撩檐枋和角梁的交叉处……
  刘慧达1963年《河北邢台地上文物调查记》
  净土禅院到元代时改为净土寺,净土寺中出了一位高僧,这位高僧就是万松老人。
  万松行秀(1166-1246),南宋曹洞宗僧。河内(河南沁阳)人,俗姓蔡,字报恩。早岁从邢州(河北邢台)净土寺赟允出家,受具足戒后,至庆寿寺谒胜默光有省。不久至磁州大明寺参访雪岩满,未逾月彻悟,遂留会下二年,悉尽其蕴底。未久还邢州,筑万松轩居之,潜志自修,世称万松老人,或报恩老人。
  《五灯严统卷十四》、《续灯存稿卷十一》、《五灯全书卷六十一》
  万松行秀十五岁参拜邢州净土寺赞允和尚剃度出家。学成具戒后,又抵燕(北京)参拜庆寿寺住持胜默光,胜默光是曹洞宗雪岩满之传人。半年之后,胜默光推荐万松参访磁州大明寺雪岩满禅师。在两位大师引领下开悟,《续指月录》中有雪岸满开悟万松偈:
  你但行里坐,坐里心念未起时,猛提起观见便见,不见且却,拈放一边,恁么做工夫,休歇也不碍参学,参学也不碍休歇。
  要他放弃参死句,困顿于言下,并以禅宗顿悟宗旨开导万松。后万松忽有省,“复看玄沙未彻语”,经请益,雪岩说:
  待汝头生角来,脚手生出爪牙来,然后讨棒吃。
  机缘契合,有一天燕京潭柘寺大和尚过大明寺,万松深夜扣门请教,问:如何是活句?如何是死句?得到的回答是:书记若会,死句也是活句,若不会,活句也是死句。听到此话万松猛然悟出,于是见鸡飞而彻悟,万松开悟后要回邢州净土寺时,向雪岩满辞行,满付予衣偈,勉令流通大法,传曹洞青源一系之禅。
  万松回到邢州净土寺后,退隐于寺内万松轩,并以此为号,后来自称万松老人。
  根据史料记载,万松行秀受诏于内廷说法。
  (金)章宗(1193)请入内庭说法。亲奉锦绮大衣。腋而升座。自后妃以下。皆从师受法。罗拜起位下。各施珍爱。建普度会。
  承安二年(1197),奉诏住持西山仰山栖隐禅寺。后应诸方之请,历住净土寺、中都万寿寺、燕京报恩寺等名刹。后归隐从容庵。后来,万松收耶律楚材为弟子,佛教文献记载说:
  应耶律楚材之请,以宏智正觉所评唱之颂古百则为底本,著从容录六卷,传曹洞宗禅风,又著请益录二卷,二录迄今风行于禅林,为禅宗语录之代表作。另著有祖灯录、释氏新闻、鸣道集、四会语录等。
  参见《五灯严统卷十四》
  万松所著《从容庵录》是禅门必读的要典。《从容庵录》全书系就宏智正觉所作颂古百则加上示众、着语、评唱而成。各则公案内容均由示众、本则、颂古、着语、评唱五部分组成,也是曹洞宗诠释公案之重要著述,共有六卷。《从容庵录》以宋宏智正觉颂古为原本,万松行秀进行评唱。又作《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后被收放《大正藏》第四十八册《请益录》、《虚堂集》、《空谷集》并称为“四家评唱录”,与《碧岩录》并称为禅门双璧。
  有关《从容录》的研究,早期未见研究著述的流传。日本则自德川时代以来即陆续有专著行世。近代学者进行研究的著述很多。特别是日本对《从容庵录》的研究,如天桂传尊、山田孝道、日置默仙等人皆曾对该书作过专门研究,且有专书行世。蒙古军进入燕京之后,通过万松的努力,减少了因战争对生命的杀戮,也由于万松的佛教地位与影响,耶律楚材等文人投入门下并在元廷政治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宋代以降,禅宗中的两大支派临济宗与曹洞宗特别昌盛,有“临济临天下,曹洞曹半天”的说法。万松行秀与临济宗领袖海云印简联合恢复了中原一带佛教秩序,元太宗二年(1230)奉诏再主万寿寺,万松是作为中原地区佛教的最高领袖,得到大元王朝承认。
  万松行秀在河北、燕京等地传教多年,而且收了很多弟子,如耶律楚材、雪庭福裕、至温禅师等。万松是曹洞宗的重要人物,受到了金、元皇室的重用,他的佛教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耶律楚材在《万松老人万寿语录》中说:
  余忝侍万松老师,谬承子印,因遍阅诸派宗旨,各有所长,利出害随,法当尔耳。云门之宗,悟者得之于紧俏,迷者失之于识情;临济之宗,明者得之于峻拔,昧者失之于莽卤;曹洞之宗,智者得之于口密,愚者失之于廉纤。独万松老人,得大自在三昧:决择玄微,全曹洞之血脉;判断语录,具云门之善巧;拈提公案,备临济之机锋;沩仰、法眼之炉口,兼而有之;使学人不堕于识情莽卤廉纤之病,真闲世之宗师也。
  参见《湛然居士文集》卷十三。
  雪庭福裕,俗姓张,字好问,号雪庭,太原文水人。投于万松门下十年成为其嫡系传人,出世后相继主奉福、少林寺。
  全一至温禅师,为邢州郝氏子,六岁时剃度出家。十五岁时参万松成为侍者,后为住持大龙光华严禅寺。1247年,海云印简总管中原释教时,全一至温成为其助手。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太保刘秉忠奏请赐号全一至温为佛国普安大禅师,总摄关西五路、河南南京等路、太原府路、邢洛磁怀孟等州僧尼之事。
  1246年,万松行秀已经八十一岁了,他书写偈语说:“八十一年,更无一语,珍重诸人,不须我举。”圆寂后,弟子在北京修建一座墓塔,据《帝京景物略》记载,不知何年,有人在墓塔前开起了酒食店。“豕肩挂塔檐,酒瓮环塔砌,刀砧钝,就塔砖砺,醉人倚而拍拍,歌呼漫骂,二百年不见香灯。”到了1606年,也就是明万历三十四年时,有一个叫乐庵的游僧,从南方游历至京城,当他看到这处于酒食店中的万松老人塔时,顿时醒悟,募捐将塔买下并进行了翻修,长居此中守护砖塔。清乾隆年间,又将这座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加高至九级,并在塔南侧嵌有一方纪事石刻,上书“清乾隆十八年岁次癸酉谷旦康亲王王永恩奉敕重修”万松圆寂三十六年之后,这一年是1282年。
  元至元十九年,邢台净土寺为了纪念万松行秀,在净土寺大殿的西北侧建造了一座密檐七级宝塔。
  明人刘梦谦有诗说:
  居然遗塔在,扰攘阅朝昏。
  草蔓萦萦合,松声谡谡存。
  传灯过佛祖,留字到儿孙。
  不读从容录,安知是老僧。

知识出处

千年古刹——邢台大开元寺

《千年古刹——邢台大开元寺》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邢台大开元寺》为国内第一部研究邢台大开元寺的著作。作者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历史文献资料,就开元寺历史延着发展的轨迹展开,系统性、通俗性对邢台的佛教文化流源,唐及宋金时期的邢州开元寺文化、元代大开元寺、明清顺德府开元寺和历史进程中的寺内各时代建筑遗留、重要的高僧大德、文化名人、古寺传说以及开元寺的修复建设——进行论述。以真实、科学的方法对邢台大开元寺的历史贡献进行定位,尤其是对中原禅宗文化和邢台曹洞宗历史的研究,进一步肯定邢台大开元寺对中国佛教文化发展的贡献。本书采用了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编写方式,是广大文物工作者、佛教人士及大中专学生了解邢台佛教文化的优选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