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开元寺与天宁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千年古刹——邢台大开元寺》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341
颗粒名称: 2、开元寺与天宁寺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4
页码: 146-149
摘要: 本文讲述了在后世禅门有句流传很久的话,叫“临天下曹一角贾菩萨没处”。元代邢州开元寺的兴盛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是与历史背景有着密切联系的。天宁寺位于邢台古城的西北隅,基本上与东北隅的开元寺保持在一条东西轴线上,故民间有称开元寺为东大寺,天宁寺为西大寺的说法。据清光绪三十一年版《邢台县志》记载:天宁寺始建于唐代,当时天宁寺称作华池若兰,政和年间宋徽宗赐额为天宁万寿禅林,元至元五年虚照禅师进行了重修。现在天宁寺保存的大殿就是虚照重修时的建筑。根据历史记载,天宁寺原有四大天王殿、大雄宝殿、水殿及僧房。有关于释南堂来华的一些资料目前尚未发现,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关键词: 开元寺 天宁寺 历史

内容

在后世禅门有句流传很久的话,叫“临天下曹一角贾菩萨没处找”。
  元代邢州开元寺的兴盛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是与历史背景有着密切联系的。在元代时,邢州有三大寺院并立,这三大寺院是位于西北隅的天宁寺和城北的净土寺、城东的开元寺。邢州开元寺、天宁寺、净土寺三座寺院都是有大德高僧作住持,邢州开元寺里有万安,后有庆吉祥、损庵等;天宁寺有虚照禅师;净土寺有万松法师、至温禅师。
  天宁寺位于邢台古城的西北隅,基本上与东北隅的开元寺保持在一条东西轴线上,故民间有称开元寺为东大寺,天宁寺为西大寺的说法。据清光绪三十一年版《邢台县志》记载:天宁寺始建于唐代,当时天宁寺称作华池若兰,政和年间宋徽宗赐额为天宁万寿禅林,元至元五年虚照禅师进行了重修(有说为1298年进行重修)。现在天宁寺保存的大殿就是虚照重修时的建筑。
  根据历史记载,天宁寺原有四大天王殿、大雄宝殿、水殿及僧房。除此还有大量的石刻,如天宁寺尊胜陀罗尼经幢,虚照禅师塔,此外还有历代的碑刻题记,如赵孟頫天宁寺碑、天宁寺四大天王殿记、天宁寺修奉冥福功德记、天宁寺重修水殿功德记、颜公提点碑等。
  在元代时天宁寺出现了一位高僧,这就是虚照禅师。虚照是青原下第二十四世。据有关文献记载:
  辽州申氏子。参仙岩。因默坐闻磬声。豁然有省。乃振锡燕之归义。值太保刘文正公向道有契。付嘱毕。乃沐浴更衣。索笔书偈云。四大无常。名为幻身摆手便行。入无生灭。汝当善自珍重。趺坐而逝。茶毗得舍利百颗。刘文正公入奏。塔舍利于天宁。嗣法门人子颜子淇等。二十有八人。皆坚苦特立之士。洞上一宗。斯为盛焉(仙岩德嗣)。”
  《续指月录卷八》
  天宁寺虚照禅师曾写过一首诗,揭示他与日本来中国学习佛教的僧人释南堂有密切的来往事迹,虚照释南堂寄诗:
  演法高登玉几峰,宏机堪复器之风。
  不因北海鹏程远,争得西丘祖脉通。
  一炬自焚龙脑钵,十虚都作锦熏笼。
  向来曾读宸奎记,万古光辉日月同。
  释南堂,根据文献记载,为元代来华学习佛教的日本僧人。据明和五年(1768)版《平安人物志》记载,释南堂是日本天龙寺僧人。日本京都天龙寺创建于1336年(元顺帝至元二年),天龙寺最初被称为历应寺,历应2年(1339年)被改成为禅寺,后改名为现在的天龙寺。天龙寺以风山为背景,在建长7年(1255)盖造的离宫为基础。寺内的庭园借龟山和岚山之景,将贵族文化的优雅和禅宗的玄妙融为一体,是世界文化遗产。有关于释南堂来华的一些资料目前尚未发现,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目前,在天宁寺尚保留有一座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歇山顶,建筑具有很浓厚的元代风格。特别是在大殿后门两侧有一对抱鼓石,上面雕饰有凤、牡丹、莲花及云纹,雕刻手法大方、朴实,是元代石雕不可多得的珍品。在这座大殿后现还保留着一座大殿的基础,从柱础的分布看,正与刘慧达五十年代的调查所记相吻合。
  (天宁寺)后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四注顶,平面用减柱造,斗拱结构和阑额、普柏枋的雕饰与前殿同,梁架、瓦饰情况也相同。
  刘慧达《河北邢台地上文物调查记》1963年《文物》第五期。
  天宁寺经过虚照禅师的修复,恢复了大唐初期的莲花塘上最具特色的水殿。什么是水殿?就是建在水面上的建筑。元代的邢州城,不仅是泉城,还是一个水城,从达活泉、野狐泉等发源的河水注入城内形成了许多水坑。而在邢台城西,由城西护水河的水通过西城墙的水关流入城内,并在城西形成了一个更大水塘,这股河水又通过北城墙的水关回灌入城北河濠中,佛殿建水塘中,水塘植满莲花,清气若兰,乐情在水,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这座建于唐代“华池兰若”道场在虚照的主持下“遂为邢州之闻刹”。
  1252年五月八日,虚照禅师沐浴更衣说:“四大无常,名为幻身,罢手便行,本无生灭,汝辈善后珍重”提笔留偈:“两处住持,无法可说,打破虚空一轮明月。”写完趺坐而寂。这位大和尚圆寂后天空出现奇特的景象,“三日光相绕室,荼毗得舍利百颗”。后来元代大诗人王恽在游天宁寺时写下《天宁寺怀虚照禅师》诗:
  水晶心孔碧云思,方外高闲有阿师;
  满院绿荫人别后,一栏红药客来时。
  帘扉照映炉烟直,僧榻留莲茗碗迟;
  何处虚舟虚未得,冷翻吟棹众波随。
  虚照圆寂时五十七岁,僧腊三十八年,度僧俗百余人,弟子作铭:“猗虚照师,为古佛孙,出金刚窟,入不二门,法海舟航,僧门龙象,再世慧能”。虚照的弟子很多,得法门人皆为宗匠,如天宁寺颜公子琪法师,原天宁寺正殿后立有“至大四年八月”(1311)元正奉大夫王思廉撰写的《天宁寺颜公提点碑》,今邢台塔林还有颜公提点塔幢。
  虚照禅师有功于历史,有功于世,有功于大元帝国。他善于发现人才和用人,先是收邢州郝氏子全一至温为僧,成为中原的释都总领,后来听说刘侃“隐武安山中久之”,“遣徒招致为僧”,“会太保刘文贞公学道于师”,“以其能文辞,使掌书记”收为门徒,法名子聪,这就是后来的刘秉忠。“缘契相植非偶然也”从此虚照禅师、刘秉忠成为天宁寺的永恒。
  虚照禅师圆寂后,刘秉忠奏请忽必烈皇帝“迁舍利于天宁,赙赠殷重为起塔之费,其于知已以云报也”,在这座平面呈六角形的双层须弥座舍利塔基上,承载起高十多米的塔身。至元二十六年,元代大书法家赵子昂书写了陈庭实所撰写的碑文。
  文革初期,在天宁寺还保留着为虚照禅师建立的墓塔。这个墓塔当时称为天宁寺塔,又因为塔铭为大书法家赵孟頫书写,又称赵孟頫塔碑。解放前古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亲自到邢台,对邢台保留的古代建筑进行了调查和测量,后在他所著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中说
  邢台天宁寺塔在河北邢台,其下第一层塔身以下,与其它辽塔相同,其上但出迭涩檐三重,而顶上乃以类似喇嘛之堵坡为刹。河北房山县云居寺北塔,蓟县观音寺白塔,易县双塔庵西塔,皆属此型,亦辽代所特有之塔型也。
  刘秉忠没有看到为报师恩修建的这座佛塔。后来明人来到这座寺院后写下了一首诗:
  古刹人传太保刘,早年逐世此藏修;
  主僧犹能谈前事,我老今惭继后游。
  伟绩一时名胜国,公评千载拟留侯;
  谁言河朔无邦彦,不负乾坤第一流。

知识出处

千年古刹——邢台大开元寺

《千年古刹——邢台大开元寺》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邢台大开元寺》为国内第一部研究邢台大开元寺的著作。作者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历史文献资料,就开元寺历史延着发展的轨迹展开,系统性、通俗性对邢台的佛教文化流源,唐及宋金时期的邢州开元寺文化、元代大开元寺、明清顺德府开元寺和历史进程中的寺内各时代建筑遗留、重要的高僧大德、文化名人、古寺传说以及开元寺的修复建设——进行论述。以真实、科学的方法对邢台大开元寺的历史贡献进行定位,尤其是对中原禅宗文化和邢台曹洞宗历史的研究,进一步肯定邢台大开元寺对中国佛教文化发展的贡献。本书采用了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编写方式,是广大文物工作者、佛教人士及大中专学生了解邢台佛教文化的优选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