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金代甲辰岁大铁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千年古刹——邢台大开元寺》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334
颗粒名称: 3、金代甲辰岁大铁钟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5
页码: 96-100
摘要: 本文讲述了在开元寺观音殿前,保存有金代甲辰岁大铁钟。《金石分域编》记载,开元寺铁钟款,正书,大定甲辰岁,在开元寺中殿前东偏。钟楼内有一口高三米余的大铁钟,钟高3.2米,钟钮高0.5米,下沿周长7.5米,重约9.1吨,这就是铸于金大定二十四年甲辰款大铁钟。上方有“皇帝万岁,皇后千秋”八字,钟壁自上而下用凸状线纵横分格,格中铸有两组图案。从这两组图案同时被铸在佛家寺院的大钟钟壁上,可以充分表现出我国自唐宋以来“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的影响。在钟壁中间,并凸铸数百文字,记载着当时铸钟监造人、资助人及铸钟工匠的姓氏、籍贯、身份等。现在,金代大铁钟在全国范围内共保存有以下十二处:1.陕西省淳化县金代大铁钟,铸于金代大定29年。
关键词: 大铁钟 文物 开元寺

内容

在开元寺观音殿前,保存有金代甲辰岁(1184)大铁钟。
  《金石分域编》记载,开元寺铁钟款,正书,大定甲辰岁,在开元寺中殿前东偏。开元寺中殿东偏,即开元寺观音前东偏,金代甲辰岁铸大铁钟并建有钟楼。元代对钟楼进行重修,1348年,沙门法祯撰文,李思明书丹,正度篆额立《开元寺钟楼记》。钟楼内有一口高三米余的大铁钟,钟高3.2米,钟钮高0.5米,下沿周长7.5米,重约9.1吨,这就是铸于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甲辰款大铁钟。大铁钟有二兽扭斗状纽,造形朴实,粗犷雄厚。上方有“皇帝万岁,皇后千秋”八字,钟壁自上而下用凸状线纵横分格,格中铸有两组图案。其上有日、月、人、兽、牛、鱼等十二种图案,为我国传统天文学上的黄道十二宫;其下有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八卦图像,则为我国道家学说中常说的八卦。从这两组图案同时被铸在佛家寺院的大钟钟壁上,可以充分表现出我国自唐宋以来“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的影响。在钟壁中间,并凸铸数百文字,记载着当时铸钟监造人、资助人及铸钟工匠的姓氏、籍贯、身份等。
  根据钟铭记载开元寺大铁钟“时大定甲辰岁丁卯月庚申朔戊子曰巽特铸造”铸造,金大定甲辰岁为1184年,距今虽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到现在钟体保存仍十分完整,钟壁图案和文字清晰如初。由此可以看出在宋金时期邢台的冶炼铸造技术水准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技术水平,是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学和金、元时期邢州一带天文学流派、渊源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现在,金代大铁钟在全国范围内共保存有以下十二处:
  1.陕西省淳化县金代大铁钟,铸于金代大定29年。铁钟通高2.25米,口径1.71米,重2.73吨。
  2.山东省蒙阴县钟山寺金代大铁钟,铸于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重达1吨有余。
  3.山西平阳鼓楼金代钟楼,有金明昌七年(1196)铸造的1口大铁钟。2500余公斤
  4.甘肃省平凉崆峒山大铁钟,铸于大定二年(1161年),重达一万一千斤的大铁钟。
  5.河南省汝州市风穴寺宋代大铁钟,铸于宋宣和七年(1125年),重9999斤。被称为“风穴钟声”。
  6.济源市邵原镇金代延福院大铁钟,钟高2.6米,底围周长4.75米。钟身通体铸造铭文,铭文记载了金代承安四年和泰和元年驻守此地的军事官员的名字、官职以及都会首、工匠及施舍寺院、捐助人员名单等,反映了当时当地的军事管制制度。
  7.陕西荐福寺金代大铁钟,铸于金明昌三年(1192年),高3.5米,口径2.5米,周长7.6米,2万多斤重。
  8.陕西澄城金代大铁钟,铸于金明昌三年,该钟上锐下侈,上面是蒲牢纽,下面是八角弧形口,通高235厘米,口径153厘米,口沿壁厚12厘米,周长459厘米,重约4吨。钟身系灌铸而成,可分为七段四十五模:钮下最上一段,合铸一模,与钮连接,中留一孔;第二段,有四模,铸有四孔;第三段,又八模,每模阳铸四字铭文。即“皇帝万岁,臣佐千秋,国泰民安,法轮常转,王子岁,明昌三年。三月甲辰,体日工毕。”前面四句十六个字是吉祥语,后面十六个字,是该钟铸造的年月日,“明昌”是金章宗执政的第一个年号,模铸有“问东北路石州铸钟匠人杨及其子第等七个人的姓名。第六段,共八模,每模铸钸莲花一组。第七段,共八模,模线与第六段相连接。似为同模,相互间隔的园形钟点与牡丹花分布于每个弧形角内。其下为加厚的八角弧形钟口。在该钟的铭文里,共发现60多个不重复的简化汉字,其中有11个与现在的简化汉字完全一样。即:党、贵、荣、张、顺、坚、蔺、宝、仙、济、弥,还有“汉鼎繁标宋年”(年,)“汉鼎繁标宋学”(学),“汉鼎繁标宋烁”(秋,)“汉鼎繁标宋开”(开)等异体字。这些简化汉字证明了我国的简化汉字至今有800多年的历史,从而推翻了以前汉字简化300年。
  9.河南少林寺金代大铁钟,铸于金泰和四年(1214年)。钟高2米、直径1.25米、重11000斤。
  10.山东史口镇金代大铁钟,此钟,高1.88米,钟口直径1.19米,钟壁平均厚度0.07米,重约1500公斤。钟顶端双交龙钮,肩上贝叶纹饰,肩下锦云纹,腹饰穗格纹饰。钟口呈曲形八角,钟口沿饰有“八卦”图案。1983年被垦利县文化馆收藏。据《博兴县,志》记载和有关专家考证,确认该钟系金代铸物,其年代约在金太宗天会十年至金完颜亮贞元四年(1132~1156年)之间。
  11.兰州兰园泰和铁钟,铸于金章宗泰和二年(1202年),高约3米,口径约2米,重达万斤,大钟呈八角形,铸造精致。钟壁铸有铭文,分三排,每排分为十六方。第一排八方,系“皇帝万岁,臣佐千秋”八大字。另八方为佛号。第二排为钟铭:“青山崇崇,白云溶溶。云山深处,时吼金龙。龙音唯哀,悲愿是从。悲愿者何?二界大雄。以悲愿故,音满太空。上摇玄府,下撼阴宫。仙闻生喜,鬼闻停凶。击落地狱,救苦无穷。创之者谁?海量珍公。铭之者谁?鹤发崆峒。于千万年,永震西峰。”钟铭后题名有敦武校尉,商酒都监、女奚刘都迥等官员,及寺僧海珍等僧人名。第三排为兰州城、定西等地布施男女姓名。
  邢台开元寺金代甲辰岁大铁钟。与上述的十一处金代大铁钟相比较,邢台开元寺大铁钟是最大,最重的一个,是全国保存金代大铁钟的钟中之宝,铸造年代亦为较早的,堪称铁钟之“王”。

知识出处

千年古刹——邢台大开元寺

《千年古刹——邢台大开元寺》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邢台大开元寺》为国内第一部研究邢台大开元寺的著作。作者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历史文献资料,就开元寺历史延着发展的轨迹展开,系统性、通俗性对邢台的佛教文化流源,唐及宋金时期的邢州开元寺文化、元代大开元寺、明清顺德府开元寺和历史进程中的寺内各时代建筑遗留、重要的高僧大德、文化名人、古寺传说以及开元寺的修复建设——进行论述。以真实、科学的方法对邢台大开元寺的历史贡献进行定位,尤其是对中原禅宗文化和邢台曹洞宗历史的研究,进一步肯定邢台大开元寺对中国佛教文化发展的贡献。本书采用了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编写方式,是广大文物工作者、佛教人士及大中专学生了解邢台佛教文化的优选书。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