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后梁尊胜陀罗尼经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千年古刹——邢台大开元寺》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333
颗粒名称: 2、后梁尊胜陀罗尼经幢
分类号: K877.44
页数: 5
页码: 92-96
摘要: 本文讲述了后梁尊胜陀罗尼经幢,原在大雄宝殿西侧,三十年代时刘敦桢先生来邢台开元寺考察和五十年代刘慧达先生在邢台进行地上文物调查时,发现后梁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的具体位置在唐十六面经幢和万安恩公塔之间。从遗留下的历史照片观察,在后梁经幢的北面有万安恩公塔,那时这里是一片空地,还可以看到邢台旧城的高大的城墙和东门楼。民国时期,后梁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保存有四层,残高有七米余。在第一层有幢高近二米、刻有《大佛顶随求尊胜陀罗尼经》经文。1996年,为了更好地对经幢进行保护,搬迁至大雄宝殿的东配殿前。再岁而末帝诛友珪自立,复称乾化三年。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推测,开元寺后梁经幢是为不空和尚建立的纪念幢。
关键词: 陀罗尼 经幢 寺庙

内容

后梁尊胜陀罗尼经幢,原在大雄宝殿西侧,三十年代时刘敦桢先生来邢台开元寺考察和五十年代刘慧达先生在邢台进行地上文物调查时,发现后梁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的具体位置在唐十六面经幢和万安恩公塔之间。
  从遗留下的历史照片观察,在后梁经幢的北面有万安恩公塔,那时这里是一片空地,还可以看到邢台旧城的高大的城墙和东门楼。民国时期,后梁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保存有四层,残高有七米余。
  经幢最底层是三块条石组成的正方形基础,在石块上放置八角形须弥座,须弥座为一整块青石雕成,分三部分,下部呈八角形,中间为束腰,在束腰上的各面雕刻有阳线的花卉,在束腰的上部有仰莲花座。在第一层有幢高近二米、刻有《大佛顶随求尊胜陀罗尼经》经文。幢体上置宝盖,角饰饕餮环绶,口中系有璎珞八垂,此幢的珍贵之处在每一组璎珞垂幔上面都高浮雕着一组文殊、普贤及立佛人物,共有八幅。站在经幢仰视可以看到在幢底构图雄壮,气势弘大的盘龙纹饰,在盘龙的周围环绕有云气纹饰。
  经幢的第二层的幢体下部为仰莲座,幢体八面有造像,分上下两层,没有采用通常的开龛纳佛的做法,而是以高浮雕的手法雕刻而成。佛像突出幢身约有十公分,采用的题材带有背光的佛像,有结伽跌坐佛、倚坐佛、右舒自在观音、持柳枝露瓶立式观音等,无论是立是坐是倚,造像形象生动别具一格。
  第二层上复置宝盖,宝盖上面与第一层的宝盖雕刻内容基本相同。
  在宝盖上面是经幢的第三层,幢体也是座在一个仰莲上面,正面开有长形尖龛,龛内雕有主尊佛像,跌坐于高高的莲花座上。其他七面浮雕出合掌、执带的菩萨立像,艺术处理手法相当完美,佛像主次协调颇具匠心。此组经幢的上面更为独特,没有置放通常的宝盖,而是以一块方形的石盖替代,方形石盖上面镂刻出复杂的云纹,云纹不仅采用了高浮雕,还运用了透雕手法,作工十分的精细。
  第四层,在青石经幢体上用高浮雕的手法雕出金刚力士,从内容上看应该是四大天王和四力士,形象有持剑,有托塔。在四层上面有檐盖。
  1996年,为了更好地对经幢进行保护,搬迁至大雄宝殿的东配殿前。现在仅保留两层,刘慧达调查文中所记录的第三层、第四层幢身现已经不见了。
  在第一层幢身第八面最后一行,有‘大梁乾化’四字,《(民国)邢台县志》古迹寺观开元寺石幢条,记此幢情况较详:‘空本,梁乾化年间特进试鸿胪卿开府仪同三司萧国公,食邑三千户,赠司空,谥大辩,曾奉诏译经’。可能是根据旧志或幢的旧拓本抄录的,总之此幢有较确实的年代,幢身浮雕和线雕都很工致,题材内容也多变化,可以作为五代初期石幢的典型。
  空本和尚,同见于道光版《邢台县志》方外辞条中,考证空本和尚,无更多的文献记载,归有光在《震川文集》中说:余既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于开元寺,又于寺后院此幢,题曰“大佛顶随永尊胜陀罗经之幢”前有序,而此无序。前曰“罽宾沙门佛陀波利奉诏译。”此曰:“特进试鸿胪卿、开府仪同三司萧国公,食邑二千户,赠司空,谥大辩正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翻译俱在梁永淳间,而有此不同,略见序文。
  此幢梁乾化五年,葬僧大德而建。按梁太祖乾化元年六月被弑。再岁而末帝诛友珪自立,复称乾化三年。四年,唐庄宗取燕,势益强。会赵王镕南寇邢州,杨师厚救之,军于漳水之东,次年,庄宗入魏,梁、晋夹河之战方始。邢州未能一安忱,而闫宝等尚能及此,盖自晋、宋以来,至于五季,佛教日盛,故虽兵戈俶扰之际,其崇奉不一日废也。今于承平,而民间佛乃益衰,由此言之,非必儒者能辞而辟之,盖其兴废亦有数也。
  归有光《震川先生集》卷之五、题跋《跋大佛顶随永尊胜陀罗尼经幢》。上海古籍出版社。
  从以上归有光记载看,开元寺后梁经幢“空本,梁乾化年间特进试鸿胪卿开府仪同三司萧国公,食邑三千户,赠司空,谥大辩,曾奉诏译经”与“特进试鸿胪卿、开府仪同三司萧国公,食邑二千户,赠司空,谥大辩正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相同,为此认为空本应为不空。
  不空和尚自幼小就来到中国,在大唐学习了汉文与中华文化,为他在华翻译佛经打下了基础。据唐圆照《贞元释教录》记载,不空和尚先后在长安、洛阳、武威等地译出《金刚顶瑜伽真实大教王经》等显密经轨总计111部143卷,其中绝大部分为密宗典籍,为密教的建立作出了贡献。他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彦琮并称为“五大译师”。
  又据记载:善无畏、金刚智、不空被尊为开创中国密宗的“开元三大士”,而不空和尚的影响更广,他“弘教数十年,备受朝野崇奉,或化河西,或居岭表,或居关内,或处王宫,……亲承圣旨,为灌顶师,妃主降阶,六宫罗拜;三朝宠遇,恒建道场。……授以列卿,品加特进,冠绝今古,首出僧伦。”大历九年(774),不空示寂,世寿70年,僧腊50年。唐代宗为之辍朝三日,在《追赠不空和尚诏》中说:“……本乎尚德,敬顺时典,可开府仪同三司,仍封肃国公,赠司空。谥曰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和尚”。(《全唐文》卷四七)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推测,开元寺后梁经幢是为不空和尚建立的纪念幢。

知识出处

千年古刹——邢台大开元寺

《千年古刹——邢台大开元寺》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邢台大开元寺》为国内第一部研究邢台大开元寺的著作。作者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历史文献资料,就开元寺历史延着发展的轨迹展开,系统性、通俗性对邢台的佛教文化流源,唐及宋金时期的邢州开元寺文化、元代大开元寺、明清顺德府开元寺和历史进程中的寺内各时代建筑遗留、重要的高僧大德、文化名人、古寺传说以及开元寺的修复建设——进行论述。以真实、科学的方法对邢台大开元寺的历史贡献进行定位,尤其是对中原禅宗文化和邢台曹洞宗历史的研究,进一步肯定邢台大开元寺对中国佛教文化发展的贡献。本书采用了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编写方式,是广大文物工作者、佛教人士及大中专学生了解邢台佛教文化的优选书。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