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千年古刹——邢台大开元寺》 图书 |
唯一号: | 030720020220001332 |
颗粒名称: | 1、唐十六面经幢 |
分类号: | K877.44 |
页数: | 4 |
页码: | 89-92 |
摘要: | 本文讲述了在邢州开元寺的毗卢殿西南侧有一个通高七米多的石幢,幢身高3.73米,直径0.94米,幢身有十六面,每面宽19厘米,在幢身上部有莲花瓣一匝,莲上各刻有小坐像一尊。该幢建于唐代,因幢体为横断面为十六面形,所以大家都称作为唐十六面经幢。幢,是梵语“驮缚若”的译名,幢,又称宝幢,是佛、菩萨的庄严标帜。为了长久的保留佛经,人们以此形式制作成石幢,因幢体上刻有佛教经文,故称作经幢。经幢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即幢顶、幢身和基座,主体幢身多作四方、六角或八角形,有少数的园柱形,作十六面形的幢身的经幢更是少见,目前在国内保留下来的仅见邢州开元寺一例。唐十六面经幢也是以刊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为主题,自然属于法舍利。 |
关键词: | 唐代 经幢 文物 |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邢台大开元寺》为国内第一部研究邢台大开元寺的著作。作者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历史文献资料,就开元寺历史延着发展的轨迹展开,系统性、通俗性对邢台的佛教文化流源,唐及宋金时期的邢州开元寺文化、元代大开元寺、明清顺德府开元寺和历史进程中的寺内各时代建筑遗留、重要的高僧大德、文化名人、古寺传说以及开元寺的修复建设——进行论述。以真实、科学的方法对邢台大开元寺的历史贡献进行定位,尤其是对中原禅宗文化和邢台曹洞宗历史的研究,进一步肯定邢台大开元寺对中国佛教文化发展的贡献。本书采用了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编写方式,是广大文物工作者、佛教人士及大中专学生了解邢台佛教文化的优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