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元寺建筑形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千年古刹——邢台大开元寺》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325
颗粒名称: 1、开元寺建筑形式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
页码: 73-74
摘要: 本文讲述了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佛教文化传入之前,中国的建筑已经成熟化,形成了一套具有科学性、艺术性的建筑体系。中国建筑是以木结构架构为主的建筑,可以这样说,佛教建筑也是在中国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佛教建筑最早的汉化佛寺是以塔为中心,四周以堂、阁、廊等围绕,成为方形庭院,内供佛像或舍利,为拜佛诵经之所。南北朝时,一些大寺院,仍采取塔为中心的布局。中轴线的建筑主要是佛教礼仪性建筑,中轴两侧是僧人日常活动使用的建筑。邢台开元寺由山门进入天王殿、毗卢殿、观音殿、大雄宝殿、护国仁法堂、丈室等,大殿阁楼多重,建筑之间以配殿、厢房及回廊相联形成多进式院落。
关键词: 开元寺 建筑 形式

内容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佛教文化传入之前,中国的建筑已经成熟化,形成了一套具有科学性、艺术性的建筑体系。中国建筑是以木结构架构为主的建筑,可以这样说,佛教建筑也是在中国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建筑融合了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建筑。
  中国佛教建筑最早的汉化佛寺是以塔为中心,四周以堂、阁、廊等围绕,成为方形庭院,内供佛像或舍利,为拜佛诵经之所。南北朝时,一些大寺院,仍采取塔为中心的布局。由于当时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一些贵族第宅改建为佛寺。改建时是以原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堂,原有的廊庑环绕,有的还保留了原来的花园。此种风格布局成为汉化佛寺建筑的主流。
  寺,最初是指古代官署名。据《汉书·元帝纪》:“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后来演变为僧侣的居所为寺。佛教寺院,是安置佛像、经卷,供僧众居住以便修行、弘法的场所,简称寺,又名寺刹、僧寺、精舍、道场、佛刹、梵刹、净刹、伽蓝、兰若、丛林等。
  寺院空间布局大致有下面几种形式,有石窟寺式,如隆尧宣雾山隆胜寺;有以塔为主体的寺院,塔的前后均有殿宇,如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又有以阁为主体,如河北正定隆兴寺。
  禅宗寺院多是七堂伽蓝式,这种七堂式是以中轴在线的山门、佛殿、法堂、藏经等为主体,而在主体佛殿两侧建设库院与僧堂,形成了“山门朝佛殿,库院对僧堂”的格局,成为禅宗寺院的典型格局。中轴线的建筑主要是佛教礼仪性建筑,中轴两侧是僧人日常活动使用的建筑。目前在中原地区所见到的寺院多属于这种形式。
  邢台开元寺在唐宋及元代时是以塔为中心的寺院。元代末期,由于战争原因普门塔被烧毁,到明代重修时形成目前保留下的建筑格局。
  邢台开元寺由山门进入天王殿、毗卢殿、观音殿、大雄宝殿、护国仁法堂、丈室等,大殿阁楼多重,建筑之间以配殿、厢房及回廊相联形成多进式院落。在中轴线两侧建设有供僧徒生活的僧舍、斋堂、库、厨等,也有供在家居士使用的居士林,经实地的考察,明清时的开元寺僧舍应在法堂、丈室的东侧。元代时大开元寺为纪念高僧万安禅师,在丈室之西建有多重塔院,并以万安塔为中心,在塔后建有殿堂,这些建筑与中轴线相呼应形成了相对比较独立的院落。寺东还有多重院落,有卧佛殿、万佛殿等建筑。从几座大殿的分布来分析,还可以看出唐宋至元代大寺的规模和宏伟的建筑气势,如大殿之间的间距比同类寺院的跨度大,多在40米之间,特别是毗卢殿与观音殿之间的距离更大,显示在宋元以前开元寺是以塔为主体的寺院布局。

知识出处

千年古刹——邢台大开元寺

《千年古刹——邢台大开元寺》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邢台大开元寺》为国内第一部研究邢台大开元寺的著作。作者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历史文献资料,就开元寺历史延着发展的轨迹展开,系统性、通俗性对邢台的佛教文化流源,唐及宋金时期的邢州开元寺文化、元代大开元寺、明清顺德府开元寺和历史进程中的寺内各时代建筑遗留、重要的高僧大德、文化名人、古寺传说以及开元寺的修复建设——进行论述。以真实、科学的方法对邢台大开元寺的历史贡献进行定位,尤其是对中原禅宗文化和邢台曹洞宗历史的研究,进一步肯定邢台大开元寺对中国佛教文化发展的贡献。本书采用了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编写方式,是广大文物工作者、佛教人士及大中专学生了解邢台佛教文化的优选书。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