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明清顺德府开元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千年古刹——邢台大开元寺》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323
颗粒名称: 6、明清顺德府开元寺
分类号: K928.72
页数: 5
页码: 68-72
摘要: 本文讲述了元朝后期,统治者大肆对百姓进行掠夺和奴役并疯狂地兼并土地,把广阔的良田变为牧场。大地主“广占土地,驱役佃户”,官府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20倍。政府财政入不敷出,滥发货币,祸国殃民。使国内各个矛盾日益激化。至正四年五月,黄河暴溢,北决白茅堤、金堤。沿河州郡先遇水灾,又遭旱灾、瘟疫,灾区人民死者过半。黄河决堤后,冲坏山东盐场,严重影响元朝政府的国库收入。随着各种矛盾的极端尖锐化,终于导致了元末红巾军农民起义。1937年8月26日,日本第8师团预备役人员组建华北方面军第2军,同年11月参加冀南作战攻占邢台后,邢台城再次经历了战争带来的摧残,邢台开元寺此时已经沦为“野寺”。
关键词: 开元寺 元代石桥 照片

内容

元朝后期,统治者大肆对百姓进行掠夺和奴役并疯狂地兼并土地,把广阔的良田变为牧场。大地主“广占土地,驱役佃户”,官府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20倍。政府财政入不敷出,滥发货币,祸国殃民。使国内各个矛盾日益激化。
  至正四年(1344)五月,黄河暴溢,北决白茅堤、金堤(今河南兰考东北)。沿河州郡先遇水灾,又遭旱灾、瘟疫,灾区人民死者过半。黄河决堤后,冲坏山东盐场,严重影响元朝政府的国库收入。
  随着各种矛盾的极端尖锐化,终于导致了元末红巾军农民起义。
  此时的邢州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据《元史》记载,至元十八年(1281),夏,蓟州、辽州、潍州昌邑县、胶州高密县蝗。秋,大都、广平(今广平,元为州,在邯郸磁州一带)、顺德(路、邢台市)及潍州之北海、莒州之蒙阴、汴梁之陈留、归德之永城皆蝗。顺德九县民食蝗。广平人相食。
  至元十九年(1282),正月至五月,京师大饥,银一锭得米仅八斗,死者无数。通州民刘五,杀其子而食之。保定路莩死盈道,军士掠孱弱以为食。济南及益都之高苑,莒之蒙阴,河南之孟津、新安、渑池等县皆大饥,人相食。
  由于天灾严重带来了人祸,红巾军刘福通部攻掠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北、山东人多流亡大都(北京),大都大饥,又大疫,死亡枕籍,大食人。(参见《元史·五行志》)也是在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一月,红巾军别部田丰陷顺德路(治邢台市)。“先是枢密院判官刘起祖(无传)守顺德,粮绝,劫民财,掠牛马,民强壮者令充军,弱者杀而食之。至是,城陷,起祖遂尽驱其民走于广平。”(今永年县)《元史·顺帝纪》河北是白莲教的活动地区。白莲教也称白莲宗,是净土宗分支,性质为半僧半俗的教团,开创于南宋僧慈照子元。白莲教在宋之前就传到北方。元朝统一后,得到元朝政府的扶持。元代武宗至大元年,(1308)白莲教从事非法活动而遭到禁止。庐山东林寺普度概叹于祖说受误解,撰写《庐山莲宗宝鉴》十卷,阐明子元教旨,复兴白莲宗。但是白莲宗积弊没有得到改善,到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又一次遭到禁断。在学术界有一种很流行的看法,认为宋元时代的白莲宗是佛教中的异端宗门,把明教、白莲教和白云宗称为“事魔邪党”,宗鉴在《释门正统》中说“此三教皆假名佛教,以诳愚俗”。
  有学者研究说,当年邢州开元寺僧人广泛宣传《白(密)莲集》,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河北永年人)及其教友刘福通等利用此说进行秘密传教活动。大开元寺首座损庵在元统二年(1334)力辞得退,在寺西堂写下:“莫将世事累青眼,留取闲云伴白头”,很可能就是影射此事。
  万历版《顺德府志·官师》记载:刘绍祖,洛中人。顺德路总管时,有开元寺最胜,有木浮图极壮丽,可容千余僧,僧多为不义,绍祖悉,戳之,遂焚其浮图。
  在元史中没有发现刘绍祖这个人,而此事实与《元史·顺帝纪》所记“先是枢密院判官刘起祖(无传)守顺德,粮绝,劫民财,掠牛马,民强壮者令充军,弱者杀而食之。”吻合。由此认为刘绍祖为刘起祖的笔误。
  隋唐以来,罪有十恶不赦,谓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为了洗劫寺产,刘起祖以“假宗教之名多为不义”的理由,对这座特命大臣护持的伽蓝实施了猖狂的掠抢,烧毁了十三级普门塔,使这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刹遭受灭顶之灾。
  根据资料可知,自至正十八年(1358)开元寺寺难后,开元寺历经了一百六十年的荒凉,到明正德十三年(1518)才对开元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复。此时寺院经济无能力修复“极壮丽”的普门塔,将普门塔铲其顶做五华殿,并重修了观音殿,在殿前增加了四个高浮雕滚龙石柱,现在的开元寺格局就是明代修复时保留下来的。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开元寺铸造了铜佛,由路由义撰文刻碑纪念(见《开元寺铜佛记》)。崇祯三年(1630),对开元寺山门等二殿进行了重修。
  历史上记载,清代曾对开元寺进行了三次重修。第一次在清顺治十一年,对开元寺进行了一次整修,完工后由董三秦书丹立《重修开元寺碑》,第二次是在康熙四年(1665),重修了开元寺毗卢千佛阁。到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再次对开元寺进行大修,由耿寿平撰写碑文,立《重修开元寺碑》。到了光绪年间,只对万安大士恩公塔进行了修补。
  1914年,对开元寺大铁钟钟楼进行了修复,立《开元寺悬大钟碑》。1933年,民国邢台县政府对开元寺进行了一次大修。
  在开元寺内还有大量的塑像与壁画,在观音殿东西两壁上还有一些明代的佛教壁画,这些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寺中音乐也颇有影响,多才多艺的僧人集聚在此。民国时期,寺内僧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佛学院。
  1937年8月26日,日本第8师团预备役人员组建华北方面军第2军,同年11月参加冀南作战攻占邢台后,邢台城再次经历了战争带来的摧残,邢台开元寺此时已经沦为“野寺”。

知识出处

千年古刹——邢台大开元寺

《千年古刹——邢台大开元寺》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邢台大开元寺》为国内第一部研究邢台大开元寺的著作。作者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历史文献资料,就开元寺历史延着发展的轨迹展开,系统性、通俗性对邢台的佛教文化流源,唐及宋金时期的邢州开元寺文化、元代大开元寺、明清顺德府开元寺和历史进程中的寺内各时代建筑遗留、重要的高僧大德、文化名人、古寺传说以及开元寺的修复建设——进行论述。以真实、科学的方法对邢台大开元寺的历史贡献进行定位,尤其是对中原禅宗文化和邢台曹洞宗历史的研究,进一步肯定邢台大开元寺对中国佛教文化发展的贡献。本书采用了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编写方式,是广大文物工作者、佛教人士及大中专学生了解邢台佛教文化的优选书。

阅读

相关人物

刘绍祖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邢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