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志编纂始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302
颗粒名称: 本志编纂始末
分类号: K292.24
页数: 3
页码: 734-736
摘要: 本志征编工作始于1987年8月,至1992年11月底定稿付印,先后经过六改篇目,四易其稿,历时五个春秋。
关键词: 邢台县 编纂始末

内容

本志征编工作始于1987年8月,至1992年11月底定稿付印,先后经过六改篇目,四易其稿,历时五个春秋。
  (一)
  1987年7月,县委决定成立邢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和地方志办公室。编纂委员会由25人组成,冯张成(县长)为主任兼主编,马志芹(县委副书记)、霍德志(副县长)、刘绍峰(副县长)为副主任。由刘绍峰主抓。靳庆聚、赵同进为地方志办公室正、副主任。1988年8月,由于人事变化,编纂委员会领导成员作了调整,副主任由周成为(县委副书记)、刘绍峰(副县长)、景慧敏(政协副主席)三人担任。同时决定成立总纂室,景慧敏、王明哲为正、副主任。1989年9月王明哲任县志主笔,刘金国任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10月冯张成调走,编委会主任和主编由刘汝福(县长)接替。
  1992年8月,县委对领导成员又作了如下调整。编委主任刘汝福,副主任周成为、刘绍峰、李万贤。主编刘汝福,副主编李万贤、王明哲。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赵同进,副主任刘金国。
  (二)
  本志编纂工作大体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搜集资料。1987年8月,地方志办公室按照井径、三河县志模式,设计了《邢台县志》篇目,共设8编54章,11月经编纂委员会讨论修改通过,征编工作正式开始。12月,县委、县政府联合召开修志工作动员会,县长冯张成亲自对县志工作作了安排部署,要求全县上下广泛动员,广征博采,争取一年时间把资料搜集齐全,有条件的要写出部门专志。会后,县直40个单位成立了专门班子,方志办又对业务人员进行了三天培训,搜集资料工作很快形成高潮。到1988年8月,大部分单位完成任务。教委写出教育志,交通局写出交通志、科委写出科技志初稿,公安局、农业局编出大事记,其他单位也都初步形成系统资料。
  第二阶段、撰写初稿。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从1988年8月开始,着手编写县志初稿。为加强编写力量,县委、县政府决定抽调原政协副主席景慧敏和政协秘书长王明哲两名老干部,负责县志总纂工作。又从县直抽调10名有写作能力的干部,加上方志办的同志,共计14人组成县志总纂室。
  总纂室成立后,决定以萧山县志为样板,对原订县志编目进行了修定,将编写任务分配给总纂室的14名人员,分头撰写初稿。在撰写中发现资料缺项较多,总纂室即决定采取缺项暂时空档的方法,先行拟稿。1989年春,总纂室组织力量,分头到长治、太原、石家庄、南京和邢台地区档案馆查阅资料,对初稿进行补充修改,至1989年7月,县志初稿形成。
  第三阶段、修改初稿,编纂县志第二稿。1989年7月,总纂室集中20天时间,在菱镁矿召开县志初稿讨论会。对14人撰写的初稿,一章一章的念,一章一章的讨论。从思想观点到编目设计、文字体例、资料运用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讨论研究,交换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原来以部门设章不易记述,确定以事物性质设编章,遂对篇目再次进行修定,改为7编52章。会议还确定由14支笔分工编纂,最后由总纂室主任一支笔修改定稿,一年完成任务,不料会后总纂班子先后三人病倒,又有五名兼职人员不能继续坚持工作,原计划被打破。遂明确王明哲为县志主笔,主持志稿修改工作,并明确由八名同志分编纂稿,1990年6月,完成了县志第二稿,共计117万字,并打印成册。
  第四阶段,修改第二稿,总纂送审稿。第二稿打印成册后,编纂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广泛征求意见,认真补充修改,时间服从质量,搞出一个高质量的送审稿送交评审会进行评审。遂将100份油印初稿本,送给县领导和各部门,以及在本县工作过的老干部和部分修志专家、学者,广泛征询意见。同时,总纂室又根据空缺资料情况,组织人员,到北京、哈尔滨、沈阳、长春、大连等20多个图书馆,查阅取回200多份资料。
  1990年10月,总纂室用20天时间在将军墓招待所召开了县志二稿讨论会。原县委书记何耀明、邢台市原副市长刘玉峰等应邀参加会议。因为此稿已打印出来,大家审查较细,提的意见也比较系统。大家一致认为,志稿资料翔实,内容充实,篇目安排合理。但政治编显得薄弱,应补充加强,确定增设“党政要务章”,“抗日救亡运动章”,并设“人口编”。
  会后,总纂室根据大家的意见,对县志二稿开始进行修改。1991年6月,李万贤担任县政府顾问,分工负责县志工作。根据总纂任务进一步调整了工作布署,研究了修改方法。整个总纂修改工作由李万贤、王明哲主持,王明哲、刘金国、冯仲生、冯连信、盛守先、张国江等分工负责修改各个编章。最后由李万贤一支笔统一修改定稿,杨冬葵又作了文字加工。1992年初,县委、县政府又将修志工作纳入“1992年九件大事”之一,要求年底前完成总纂任务。根据这一要求,全体编辑人员同心协力,分工合作,于6月底拿出送审稿,并打印成册,全书共8编64章130万字。
  第五阶段,修改送审稿,形成终审稿。1992年7月,邢台市方志办,在菱镁矿组织召开了《邢台县志》评审会,省方志办副主任白冬景,省方志办编审组马长征、武安县志主编李拴庆、三河县志主编金城、赵县县志主编李胜田、邢台行署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张星道、邢台市地方志副编审翁振军、市方志办刘光德、徐胜英等参加了审稿会。邢台市原副市长刘玉峰主持了会议。会议对送审稿给予充分肯定和很高评价,并提出10。多条修改意见。评审会后,编辑人员作了详细研究,根据各专家、学者的意见,制定了修改方案,进行了认真修改,到11月15日全部修改完毕,共增写31个人物,调整了部分篇章,处理了十几处交叉重叠部分,核对了数字,浓缩10万多字,形成终审稿,全书共计8编65章120万字。
  11月底省方志办终审完毕,交付印刷。
  (三)
  在纂写《邢台县志》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大力支持。县档案局给予了查阅资料的方便,县统计局为本志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县财政局在经费上给予很大支持,邢台菱镁矿对修志工作给予了无私支援。特别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修志专家傅振伦先生,亲自审阅志稿,并为本志写了序言。原县委书记、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何耀明,多次亲临指导,审改志稿。省方志办马长征,对本志的篇目设计、指导思想、写作方法、提出过许多指导性意见。并亲自审改志稿。中顾委委员、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庆伟、中国建筑设计院院长袁镜身、河北梆子剧院编剧王昌言,邢台市地方志翁振军、刘光德等,曾多次给予指导和帮助。省地质十二队工程师李席珍为本志撰写了“地质”志稿,邢台市民委于爱龙为本志写了两篇人物传稿。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