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修志记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301
颗粒名称: 历代修志记略
分类号: K292.24
页数: 3
页码: 731-733
摘要: 本文现分述了邢台秀志首创于明万历十七年。之后,清康熙、乾隆、道光、光绪年代均进行过续修。加上日伪时期编修的县志,共计修志六次。
关键词: 邢台县 历代 修志

内容

本县修志,首创于明万历十七年。之后,清康熙、乾隆、道光、光绪年代均进行过续修。加上日伪时期编修的县志,共计修志六次,现分述如下:
  (一)
  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朱诰(河南南阳人)就任本县知县,见本县尚无县志,便“质之即乘,参之群史,咨之遗老散者、聚逸者、补证者、显滞者宜析之”。并亲自执笔,将收集到的资料,编纂成县志。全书十二目,分上下卷,为本县第一部县志。
  朱诰在任期间,不仅政绩卓著,又在水利建设上,做出显赫功绩。且上任3个月,即着手创修《邢台县志》,为本县资政、存史、教化及后人续修县志打下良好基础。朱诰这种精神,确是难能可贵。
  朱诰编纂的第一部《邢台县志》,成书于万历十八年(1590),可惜“毁于癸未(即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火灾,不胜叹哉”。现今第一部县志已无存册,只是北京图书馆存有残页数张,亦不得复印。
  (二)
  第二部《邢台县志》始修于清康熙八年(1669),系知县高显主持,用4年时间完成续修。高显,河南杞县人。深知续修县志之重要。且身体力行于实践。其序曰:“朱公诰纂修二册,至今八十三年。物换星移,时非代迁,沿革不尽。生斯者闻之无可以兴,莅斯者闻之无可以观。……之所以续”。该志成书于康熙十一年(1672)。全书分3册12卷。卷首附分野图、疆域之图、城池之图、县治分图、文庙之图、儒学之图。卷之一疆域志:分野、沿革、形胜、里社(附风俗);卷之二城池志(附市集);卷之三山川志:水利、物产、古迹(附陵墓);卷之四赋役志:官民田、赋法、户口、盐课;卷之五建置志:公署、关堡、仓场、铺舍、桥梁;卷之六学校志:射圃、社学(附学田);卷之七祀典志;卷之八官职表;卷之九名宦列传;卷之十选举表;卷之十一人物列传:旅离、隐逸、方伎、孝义(附烈女);卷之十二事记志(附艺文)。编次:儒学教谕姚继崇(广西人)、陈柽芳(河北香河人);补纂修:李京(邑人,原任湖广岳州巴陵知县);参订、订正、督校、汇辑计10人。
  (三)
  清乾隆六年(1741),知县刘蒸雯(山西洪洞县人)主持重修《邢台县志》。在参阅前人的基础上,其卷目更为充实。增加为18卷,内容更为详尽,书分6册装订。刘蒸雯序曰:“乘修先明南阳朱公。……前令杞国高公续修之。……迄今七十余年。……倘徒仍其旧不特载。百遗千为一邑之缺典,亦无以资治……”其卷首附星野图、邢台疆域全图、城图、县署图、学宫图。卷之一舆地志:疆域、星野、沿革、里社、风俗;卷之二城池志(附市集)卷之三祀典志:文庙、名宦、乡贤、崇圣、忠义;卷之四学校志:书籍、射圃、社学、义学、学田;卷之五坛庙志:祠寺、庵观;卷之六建置志:公署、关堡、仓场、铺舍、桥梁;卷之七山川志:物产、形胜、古迹(附陵墓);卷之八灾祥志:蠲免、赈济;卷之九营田志:水利;卷之十役志:户口、马政、盐课;卷十一名宦列传;卷十二乡贤列传;卷十三职官表:知县、教官、佐杂;卷十四选举表:进士、举人、贡监、武科;卷十五仕宦表;卷十六殊恩志:封赠、荫袭、乡饮、优老;卷十七人物列传:忠孝、节义、文学、高尚、节妇、烈女(附游寓);卷十八艺文志:碑记、诗词、赋(附轶事)。编次:教谕杜维澄、知县李(邑人)拔贡王于蕃;督校、参订计6人。《畿辅通志》第137卷“艺文志”著录了该志部分资料。
  (四)
  清道光丁亥年(即道光七年,公元1872),知县沈莲生(天津人)增补付梓第4部《邢台县志》。这部县志始修于嘉庆十四年(1809)。由原任知县窦景燕(山东临胸县人)主持纂修。志稿刚刚写完,尚未付梓,便出事离任,志稿也被搁置下来。18年后沈莲生来邢任知县、看到窦景燕修编的志稿非常高兴,即在原基础上进行修改增补,印成道光丁亥县志。这部县志从开始纂修到出版成书先后经历20年之久,是前任离去,后任继之,前赴后继之典范。且众手成书,先后参与者33人。该志序曰:“计为图六,为志十、志文分类八十有二”。全书共分4册。卷一为方舆志:分野、沿革、疆域、形胜、山川(附关堡、水利)古迹、冢墓、风俗;卷二为建置志:城池、衙署、学校、仓廒、坛庙(附寺观)、铺舍;卷三为食货志:里社(附保甲)、丁徭、田赋、兵防、驿传、盐法、物产;卷四为典礼志:公式、祀典、饮射、宾兴;卷五为官师志:封爵、职官、知县、县丞、教谕、训导、驻防千总、把总、皇寺把总;卷六为选举志:征辟、进士、举人、正贡、例贡、武秩、椽吏;卷七为人物志:宦绩、武功、善行、忠义、孝友、文苑、隐逸、方技、寿耆、烈女(附仙释)倦八为恩恤志:封赠、祭葬、荫袭;卷九为灾祥志:灾祥(附事纪);卷十为艺文志凑疏、序、记、议、辩、事纪、书、赋、诗、词。
  (五)
  清光绪乙巳年(即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二月。知县戚朝卿(贵州人)于离任前主持编就《邢台县志》。戚序曰:“年以壬寅(即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秋莅邢视事,披阅旧志,近事无证。……徒以下车伊始,风土未谙,无能为役,……而无果,甲辰(即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邑人士以志事请,于七月开局始事。冬杪。量移沧州行将去任,惟恐不终其事。遂日夜敦促以成之。”戚莅邢上任之初,即苦于未有新版县志。道光丁亥年《邢台县志》,于时年已75载矣。其任期不足2年,即“开局始事”,去任前“日夜敦促”,以8个月之速编就《邢台县志》,其速之快,令人惊叹。且内容广泛,考证精细,文字通俗,印刷规范。书分6册,计8卷。卷首附疆域图、水利图、城池图、学宫图、衙署图、学堂图、义仓图。卷之一舆地:疆域、沿革、山川、乡镇、风俗、物产;卷之二建置:城池、衙署、学校、坛庙、仓储、桥梁;卷之三经政:赋役、榷税、驿传、兵防、前事;卷之四职官:官制、职名、裁官、宦绩、封建;卷之五选举:征辟、试格、科目、武科、仕进、恩恤;卷之六人物:列传、流寓、杂传、列女;卷之七古迹:城址、馆舍、坊表、冢墓、寺观;卷之八艺文:书目、金石、旧序。本志编辑:候选知县、举人周祜(贵州人)。参阅、收掌、校对、采访、缮写计44人。
  (六)
  1942年8月,日伪邢台县公署盗用民国名义编纂《邢台县志》。他们成立了县志局、县知事张栋亲任局长。还组织了一个庞大的修志班子,总编辑,编辑、审定委员长、审定委员、校对、参议、咨议、采访、事务员、书记等总计81人。
  此次修志仅用5个月的时间。其版本伪称民国县志。全书8卷,分4册装订,卷首附照片15张,全县区域图、县城城荚图各1张。卷一舆地:疆域、沿革、山川(附水利图)、乡镇、风俗、物产、气候;卷二建置:城池、衙署、学校、坛庙、仓储、桥梁;卷三经政:赋役、榷税、交通、兵防、杂俎;卷四职官:官制、职名、裁官、宦绩、封建;卷五选举:征辟、试格、科目、武科、仕进、恩恤、卷六人物冽传、桥寓、杂传、烈女、人瑞;卷七古迹:城址、馆舍、坊表、冢墓、寺观;卷八艺文:著述、金石、旧序。
  此县志虽然记载了一些资料,但毕竟由于日伪政权本质所决定,写县志是为了文化侵略,所以只是因袭式的“爰照旧志”,对光绪县志之后近40年的历史,不能如实记载下来,特别是对辛亥革命和日本入侵等重大事件,只字不提;并且歪曲事实,将日伪政府官员和警宪组织,与本县历代官职和组织鱼目混珠地写在一起;为了宣扬汉奸,不顾历来志书提倡的“生不立传”原则,竟将本县著名大汉奸王毓秀、王英立传入志。全国方志学家傅振伦先生提及本县日伪时期县志时说,它“立场反动,观点谬误,记事失实,要参考时,不可不慎。”
  附记:
  1958年10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成立了地方志领导小组,提出了编写地方志的任务,并制定了新修地方志体例草案。县长何耀明即按照要求,组织人员,搜集资料,开始编写县志,后来由于邢台市、沙河县与本县合并(俗称大县)而停止。
  1961年,大县分设后,担任邢台县委书记的何耀明又倡导编写邢台新县志,并组织起以退休老教师吴玉书为首的五人县志办公室。在病休县委第三书记赵明琛、宣传部副部长徐彬的具体帮助下,开始进行编志工作。年过花甲的吴玉书,常常步行深入山区进行调查,有时骑着毛驴串乡走村搜集资料。经过五年努力,到1966年春脱稿,但未及出版,“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这志稿却成了批判吴玉书的资料。县志稿全部丢失于“文化大革命”,后多次寻找,杳无讯息。现今只留有县档案局保存的部分残缺不全的草稿。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