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历代修志记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301
颗粒名称:
历代修志记略
分类号:
K292.24
页数:
3
页码:
731-733
摘要:
本文现分述了邢台秀志首创于明万历十七年。之后,清康熙、乾隆、道光、光绪年代均进行过续修。加上日伪时期编修的县志,共计修志六次。
关键词:
邢台县
历代
修志
内容
本县修志,首创于明万历十七年。之后,清康熙、乾隆、道光、光绪年代均进行过续修。加上日伪时期编修的县志,共计修志六次,现分述如下:
(一)
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朱诰(河南南阳人)就任本县知县,见本县尚无县志,便“质之即乘,参之群史,咨之遗老散者、聚逸者、补证者、显滞者宜析之”。并亲自执笔,将收集到的资料,编纂成县志。全书十二目,分上下卷,为本县第一部县志。
朱诰在任期间,不仅政绩卓著,又在水利建设上,做出显赫功绩。且上任3个月,即着手创修《邢台县志》,为本县资政、存史、教化及后人续修县志打下良好基础。朱诰这种精神,确是难能可贵。
朱诰编纂的第一部《邢台县志》,成书于万历十八年(1590),可惜“毁于癸未(即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火灾,不胜叹哉”。现今第一部县志已无存册,只是北京图书馆存有残页数张,亦不得复印。
(二)
第二部《邢台县志》始修于清康熙八年(1669),系知县高显主持,用4年时间完成续修。高显,河南杞县人。深知续修县志之重要。且身体力行于实践。其序曰:“朱公诰纂修二册,至今八十三年。物换星移,时非代迁,沿革不尽。生斯者闻之无可以兴,莅斯者闻之无可以观。……之所以续”。该志成书于康熙十一年(1672)。全书分3册12卷。卷首附分野图、疆域之图、城池之图、县治分图、文庙之图、儒学之图。卷之一疆域志:分野、沿革、形胜、里社(附风俗);卷之二城池志(附市集);卷之三山川志:水利、物产、古迹(附陵墓);卷之四赋役志:官民田、赋法、户口、盐课;卷之五建置志:公署、关堡、仓场、铺舍、桥梁;卷之六学校志:射圃、社学(附学田);卷之七祀典志;卷之八官职表;卷之九名宦列传;卷之十选举表;卷之十一人物列传:旅离、隐逸、方伎、孝义(附烈女);卷之十二事记志(附艺文)。编次:儒学教谕姚继崇(广西人)、陈柽芳(河北香河人);补纂修:李京(邑人,原任湖广岳州巴陵知县);参订、订正、督校、汇辑计10人。
(三)
清乾隆六年(1741),知县刘蒸雯(山西洪洞县人)主持重修《邢台县志》。在参阅前人的基础上,其卷目更为充实。增加为18卷,内容更为详尽,书分6册装订。刘蒸雯序曰:“乘修先明南阳朱公。……前令杞国高公续修之。……迄今七十余年。……倘徒仍其旧不特载。百遗千为一邑之缺典,亦无以资治……”其卷首附星野图、邢台疆域全图、城图、县署图、学宫图。卷之一舆地志:疆域、星野、沿革、里社、风俗;卷之二城池志(附市集)卷之三祀典志:文庙、名宦、乡贤、崇圣、忠义;卷之四学校志:书籍、射圃、社学、义学、学田;卷之五坛庙志:祠寺、庵观;卷之六建置志:公署、关堡、仓场、铺舍、桥梁;卷之七山川志:物产、形胜、古迹(附陵墓);卷之八灾祥志:蠲免、赈济;卷之九营田志:水利;卷之十役志:户口、马政、盐课;卷十一名宦列传;卷十二乡贤列传;卷十三职官表:知县、教官、佐杂;卷十四选举表:进士、举人、贡监、武科;卷十五仕宦表;卷十六殊恩志:封赠、荫袭、乡饮、优老;卷十七人物列传:忠孝、节义、文学、高尚、节妇、烈女(附游寓);卷十八艺文志:碑记、诗词、赋(附轶事)。编次:教谕杜维澄、知县李(邑人)拔贡王于蕃;督校、参订计6人。《畿辅通志》第137卷“艺文志”著录了该志部分资料。
(四)
清道光丁亥年(即道光七年,公元1872),知县沈莲生(天津人)增补付梓第4部《邢台县志》。这部县志始修于嘉庆十四年(1809)。由原任知县窦景燕(山东临胸县人)主持纂修。志稿刚刚写完,尚未付梓,便出事离任,志稿也被搁置下来。18年后沈莲生来邢任知县、看到窦景燕修编的志稿非常高兴,即在原基础上进行修改增补,印成道光丁亥县志。这部县志从开始纂修到出版成书先后经历20年之久,是前任离去,后任继之,前赴后继之典范。且众手成书,先后参与者33人。该志序曰:“计为图六,为志十、志文分类八十有二”。全书共分4册。卷一为方舆志:分野、沿革、疆域、形胜、山川(附关堡、水利)古迹、冢墓、风俗;卷二为建置志:城池、衙署、学校、仓廒、坛庙(附寺观)、铺舍;卷三为食货志:里社(附保甲)、丁徭、田赋、兵防、驿传、盐法、物产;卷四为典礼志:公式、祀典、饮射、宾兴;卷五为官师志:封爵、职官、知县、县丞、教谕、训导、驻防千总、把总、皇寺把总;卷六为选举志:征辟、进士、举人、正贡、例贡、武秩、椽吏;卷七为人物志:宦绩、武功、善行、忠义、孝友、文苑、隐逸、方技、寿耆、烈女(附仙释)倦八为恩恤志:封赠、祭葬、荫袭;卷九为灾祥志:灾祥(附事纪);卷十为艺文志凑疏、序、记、议、辩、事纪、书、赋、诗、词。
(五)
清光绪乙巳年(即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二月。知县戚朝卿(贵州人)于离任前主持编就《邢台县志》。戚序曰:“年以壬寅(即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秋莅邢视事,披阅旧志,近事无证。……徒以下车伊始,风土未谙,无能为役,……而无果,甲辰(即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邑人士以志事请,于七月开局始事。冬杪。量移沧州行将去任,惟恐不终其事。遂日夜敦促以成之。”戚莅邢上任之初,即苦于未有新版县志。道光丁亥年《邢台县志》,于时年已75载矣。其任期不足2年,即“开局始事”,去任前“日夜敦促”,以8个月之速编就《邢台县志》,其速之快,令人惊叹。且内容广泛,考证精细,文字通俗,印刷规范。书分6册,计8卷。卷首附疆域图、水利图、城池图、学宫图、衙署图、学堂图、义仓图。卷之一舆地:疆域、沿革、山川、乡镇、风俗、物产;卷之二建置:城池、衙署、学校、坛庙、仓储、桥梁;卷之三经政:赋役、榷税、驿传、兵防、前事;卷之四职官:官制、职名、裁官、宦绩、封建;卷之五选举:征辟、试格、科目、武科、仕进、恩恤;卷之六人物:列传、流寓、杂传、列女;卷之七古迹:城址、馆舍、坊表、冢墓、寺观;卷之八艺文:书目、金石、旧序。本志编辑:候选知县、举人周祜(贵州人)。参阅、收掌、校对、采访、缮写计44人。
(六)
1942年8月,日伪邢台县公署盗用民国名义编纂《邢台县志》。他们成立了县志局、县知事张栋亲任局长。还组织了一个庞大的修志班子,总编辑,编辑、审定委员长、审定委员、校对、参议、咨议、采访、事务员、书记等总计81人。
此次修志仅用5个月的时间。其版本伪称民国县志。全书8卷,分4册装订,卷首附照片15张,全县区域图、县城城荚图各1张。卷一舆地:疆域、沿革、山川(附水利图)、乡镇、风俗、物产、气候;卷二建置:城池、衙署、学校、坛庙、仓储、桥梁;卷三经政:赋役、榷税、交通、兵防、杂俎;卷四职官:官制、职名、裁官、宦绩、封建;卷五选举:征辟、试格、科目、武科、仕进、恩恤、卷六人物冽传、桥寓、杂传、烈女、人瑞;卷七古迹:城址、馆舍、坊表、冢墓、寺观;卷八艺文:著述、金石、旧序。
此县志虽然记载了一些资料,但毕竟由于日伪政权本质所决定,写县志是为了文化侵略,所以只是因袭式的“爰照旧志”,对光绪县志之后近40年的历史,不能如实记载下来,特别是对辛亥革命和日本入侵等重大事件,只字不提;并且歪曲事实,将日伪政府官员和警宪组织,与本县历代官职和组织鱼目混珠地写在一起;为了宣扬汉奸,不顾历来志书提倡的“生不立传”原则,竟将本县著名大汉奸王毓秀、王英立传入志。全国方志学家傅振伦先生提及本县日伪时期县志时说,它“立场反动,观点谬误,记事失实,要参考时,不可不慎。”
附记:
1958年10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成立了地方志领导小组,提出了编写地方志的任务,并制定了新修地方志体例草案。县长何耀明即按照要求,组织人员,搜集资料,开始编写县志,后来由于邢台市、沙河县与本县合并(俗称大县)而停止。
1961年,大县分设后,担任邢台县委书记的何耀明又倡导编写邢台新县志,并组织起以退休老教师吴玉书为首的五人县志办公室。在病休县委第三书记赵明琛、宣传部副部长徐彬的具体帮助下,开始进行编志工作。年过花甲的吴玉书,常常步行深入山区进行调查,有时骑着毛驴串乡走村搜集资料。经过五年努力,到1966年春脱稿,但未及出版,“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这志稿却成了批判吴玉书的资料。县志稿全部丢失于“文化大革命”,后多次寻找,杳无讯息。现今只留有县档案局保存的部分残缺不全的草稿。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