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岁时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21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岁时习俗
分类号:
K892.1
页数:
2
页码:
607-6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邢台县岁时习俗。民间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龙头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鬼节、冬至、腊八日等。新中国成立后,又规定了一些新节日。尚保留下来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关键词:
邢台县
岁时习俗
民俗
内容
本县民间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龙头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鬼节、冬至、腊八日等。新中国成立后,又规定了一些新节日。尚保留下来的传统节日有:
一、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系岁之元、月之元,四季之首,是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农历十二月下旬即开始筹备,家家扫房洗尘,二十三日祭送灶神,二十四日起杀猪、宰鸡、买酒、办年货、做年糕、豆腐等。即是家境不济,也要尽全力筹措。
除夕夜接灶神,拜祖宗,合家吃年夜饭。是夜放爆竹,守灯不眠,名曰“守岁”。初一早晨家家吃饺子,饭后,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未成年的晚辈以“压岁钱”。拜年时.先给祖宗案磕头。而后,先给男的磕,后给女的磕。未出嫁的闺女不磕头。对卧床不起的病人不磕头。在较大村庄,兄弟、妯娌们率领自己的子女,成群结队沿街拜年。彼此相逢,男人抱拳作揖,互道一声“恭喜发财”,女人们则互相说笑,赠对方子女以糖果。即使双方有宿怨,一声问候也就尽释前嫌。这种活动一直持续到午时方休。午饭后不拜年。
二、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现称元宵节。人们习惯在元宵夜观灯赏景,故又称灯节。本县元宵节多自正月十二日始,十六日达到欢乐高潮。
元宵节有吃元宵之习。元宵系一种糯米粉食,形圆音圆,取“团圆”之意。
元宵节尚有捏面灯的习惯。用蒸熟的粘米面捏成鸡、狗、鱼、龙之类的动物,脊背留一圆坑,用以插灯捻、浇食油,于当晚点燃。十六日晚上(有的地方在清晨太阳升起之前)有“烤杂病”之习惯,即在街上点燃柴草和破衣、烂鞋。烘烤全身,说是烧掉破烂,驱除百病。
元宵节期间,各种民间乡艺一起上街,走乡串村,互相演出,晚上村村户户都要挂花灯,有的村庄还要放焰火。
三、清明节
“清明”作为节日始于周代,系祭祀节日。是日,百姓吃冷食,不举烟火,故称“寒食”。此习俗今废。
每年“清明,,日,本县有携酒浆、做冥币、烧纸裸上坟祭祖之习。
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清康熙壬子年《邢台县志》载:“五月端阳节包角黍馈节,悬艾虎,饮雄黄葛蒲酒,小儿背缠五彩索。”角黍即粽子,系用苇叶包粘米(黍米、糯米)、红枣、红小豆、红糖煮熟的菱角形食品。端午节吃粽子,相传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大诗人、政治家屈原。
“悬艾虎”源自“燕王扫北”的故事。燕王杀人如麻,路遇逃亡农妇,怀抱五六岁男孩,手拉二三岁男孩,问其何以如此。答曰:大的系邻人之子,父母双亡,无人照管,小的系我亲生。燕王听后甚为敬佩,折艾苗赠之,嘱农妇插于门楣,可免杀祸。消息传开,家家门头插艾。翌日正值端午,这一风俗便流传下来。
“五彩索”是用彩色布条缝制的带缨穗的小动物或五角形、三角形,内装高本(一种含香味的药材),俗称“香包”。自端午日起佩带在小孩的臂上或挂在胸前,据称可防瘟疫及蚊虫叮咬。
五、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三秋恰半”,称中秋节。
中秋节约有两千年历史。古时天子祭天仪式有“春朝日,秋夕月”之礼制。《周礼》载:“仲秋时分,天气渐凉,月下‘迎寒',击鼓吹龠。”是日晚,月挂中天,家家在院中放上桌凳,摆出月饼、水果,一家人围坐一起,团聚赏月。此俗沿袭至今。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