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礼仪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21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礼仪习俗
分类号:
K892.2
页数:
3
页码:
605-607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邢台县礼仪习俗,概括了婚嫁、丧葬、生育、祝寿等。
关键词:
邢台县
礼仪习俗
民俗
内容
一、婚嫁
本县旧时各地婚嫁习俗不尽相同,一般有下述环节与仪式。
议婚:经媒人介绍男女双方经济状况、家属成员、生辰年月后,男方请阴阳先生占卜,如男女生辰八字无有“冲克”,男方则遣媒议聘。
订婚:经媒人说合男女双方同意后,互换写有生辰年月的“红帖”,男方择吉日由媒人持“红帖”和“四色礼”(头巾、上衣、裤子、鞋)送给女方,女方收下后回赠男方一些物件,即为订婚。
择期:按女方要求之条件,择良辰吉日,男方由媒人陪同,携钱、粮、物至女家,商定迎娶日期,俗称下彩礼。
娶亲:是日,男家门口贴红对联、“双喜”字,挂红绸、高悬红灯笼。早餐后,男方发花轿至女家,新郎单披红绸(至女家配为双披)、佩红花、戴礼帽。插单金花(至女家再配插为双花),随花轿、“领宾”(长辈人)、娶客(同辈四男四女)等或乘轿或骑马,吹吹打打,去女家迎娶。女家大门口则挂红绸,新娘由嫂子、姐妹或女友为帮手,梳妆打扮。一般着红衣、戴红花、怀揣铜镜、用红纱巾蒙面上轿,并由兄弟、嫂嫂、婶婶等亲友陪送,俗称“送客”。娶亲回程中,平原区须绕道而行,不走来时的路。新娘下轿后,过抱瓶、过马鞍,意为“平平安安拜天地时,由一德高望重老者诵喜歌,阴阳先生撒五谷。之后,新郎在前新娘在后通过红毯走进洞房。午间大宴亲友,晚间宴请乡邻。入夜有闹洞房之习,无论长幼男女,均可入洞房嬉闹。乡邻散后,新郎的嫂子持新条帚为新婚夫妇扫炕,边扫边吟“扫扫毡子,早生贵子”、“扫扫窗台,早日发财”等吉利之语。并铺好双层被叠在一起的被窝。更深后,新娘有夜餐(从娘家带来的极小的饺子),名为“带福进家二夫妻同饮交杯酒,方就寝。
认亲:翌日,新娘偕新郎回门,俗称“认亲”。之前,姑嫂用细麻绳为新娘开颜。午间,女方设宴招待新郎及陪同者。并有吃“二顿饭”的习俗,表示厚待。临走时,陪同者可“偷”去一些酒具、筷子等。
山区有做“四日”习惯。新娘“过门”的第四日,由父母及亲戚带礼品到新郎家,午宴后领闺女一同回娘家。
新中国成立后,婚嫁习俗逐年改革。男女自由恋爱,不坐花轿,不要彩礼,领取结婚证后,即到男家举行婚礼。主婚人、证婚人向来宾讲话,新郎、新娘讲恋爱经过。旅行结婚者逐年增多,婚礼向文明、简朴方向发展。近年,铺张浪费,索要彩礼之风又有所抬头。
二、丧葬
人死后,孝男孝女为其沐浴。穿寿衣、戴寿帽、着鞋袜、塞噙口钱、盖脸纸、卧草铺,以麻绳缠足,袖筒内装芝麻饼、麸皮。由家族中有声望者做祥奉,主管丧事。丧期一般分三、五、七、九日,多为三日或五日。定丧期后,即向亲友“报丧”,尤须先请“人主”(指女死者的父母、兄弟,男死者的岳父母、内弟等)到家,由祥奉向其陈述丧葬安排,经同意方实行。而后,于大门扇贴白纸,门口插“吊幡为孝眷做孝衣、孝帽、孝鞋。请阴阳先生、搭灵棚,富贵人家还要做香幡、纸幡、童男、童女、金山、银山、金斗、银斗、金桥、银桥、引魂马、灵楼等,并请乐班、戏班,请僧道念经(称“僧道对坛”)。棺材一般都要粉画,棺头、棺壁、棺后分别画有各色图案,棺前画”五蝠捧寿”,棺后画莲花。坟坑位置由阴阳先生测定。人死当日,子女们到土地庙诵经忏悔,名曰“报庙”,直至葬礼前一天,早、午、晚各一次,到土地庙压纸。
葬礼前一日夜深人静时,孝眷携纸裸、酒浆,由孝子抱“引魂马”,点谷草火把到村外十字路口“送魂”,祈祷死者“骑马归天”。
死人须于农历单日入殓。殓前掏出“噙口钱”。孝男孝女往棺内掷“垫背钱”,届时以铁锹顶房梁,由承重男抱头,抬尸入殓。
出殡日晨,吹顿呐,鸣鞭炮,僧道设坛奏乐,将棺材置于灵棚内之高脚凳上(名曰“小起高”)。灵柩前设“神主”匣,供灵牌于内。上午,亲朋携带祭品到灵前上祭。祭品分干祭、湿祭,干祭指钱币、布料等,湿祭即馒头“供饷”。乡亲们也到灵前吊孝。
在丧葬过程中,一切均须经“人主”同意。如儿辈忤逆不孝,“人主”可以斥骂,甚至拷打。
时近中午,“人主”上供烧纸,再查看死者的穿戴,妥善后才允许钉棺盖起灵。
起灵时,一人担酒浆及下葬用品走在前边,边走边撒纸钱。之后是抬灵楼的及抬金童、玉女、金山、银山一类随葬品的和吹鼓手。此时由一人抱来死者的枕头、铺草,在灵车前焚燃。灵车前是男孝眷,长子摔“孝盆”、执“孝棒”,其余人等执纸裸。灵车后为女孝眷,其女儿(或儿媳)紧拽棺材后尾。棺材入穴后,吹鼓手奏安葬曲。孝男、孝女男左女右,绕墓穴三周,孝子先填三锹土,填墓人方才埋土。
回村前,“人主”为孝子、孝女、孝媳披挂素色布匹,俗称“挂孝”。至家中,孝子、孝女、孝媳依次下跪,以刀切供品,由乡邻抢食,名曰“抢富贵”,之后,孝子将老人灵牌供于上房,再跪谢“人主”、厨房、库房(临时掌管丧葬财务者),名为“谢祭”。之后,阴阳先生持烧红的犁铧,浇醋水于其上,沿门贴黄符、撒五谷,以“拉吉利,驱殃邪”。开罢“回灵席”,则葬礼完毕。
上述仪式,均为富户人家所为。贫穷人家一切从简。本县另有不少丧葬积习,如老人健在,子或媳死亡,不能入坟;男人健在,女人早亡,不能入坟,只能暂柩另处。单身汉死后,则找一早亡未婚女子配骨,称为“阴婚”。
葬礼后三日,孝男、孝女、孝媳于天亮前到坟地烧纸、添土、插孝棒,名为“复三”。自葬礼之日起,七天为一祭,称“一七”、“二七”、……直至“七七”。“百日”一祭,“周年”一祭,直到三周年,孝男、孝女、孝媳方能脱孝。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一些旧习,但近来大操大办之风又有回升。
三、生育
头胎婴儿出世,先向其姥姥家“布喜”。用新筛子抬盛有三升白面的红包袱,生男孩者,另放一本书,生女孩者,放一束花。生男孩者,其家大门首高挑三尺红布,以示喜庆,挂一张搭有三支箭的弓、一本书,预示孩子长大后文武双全;一束葱、一束蒜,预示孩子聪明,能写会算。生女孩者,其大门环系红布条,表示“记门”。
婴儿出生第三天,姥姥为其做“三日”。“布喜”时抬去的白面,由姥姥亲手烙成大饼,切成饼条送给乡邻,意为孩子“命硬”。送孩子一顶帽、一身衣服、一件护襟、一双鞋,衣兜、鞋窝均装钱,一为初次见面礼,二祝孩子大富大贵。另送孩子一只红布枕头,内装绿豆,待播种时做为种子下地,谓之“扎根”。还送一只盛有芝麻盐的盘子,一只盛满鸡蛋的碗。“六日”、“九日”为直系亲属探望日,赠以礼品。“十二日”,亲朋友眷均携儿带女前来祝贺。孩子满月时,随母到姥姥家住“对月”。走时要在鼻尖或额头抹黑,来时抹白,意为“黑着走,白着来,孩子越长越白”。有的地方有贺“满月”之习,亲朋均要贺喜。
四、祝寿
本县称祝寿为“过生日”,多从父母花甲之年始。届时,晚辈们备寿糕、寿桃(面制品)及老人喜爱的食物,举家为其祝寿。香案上摆满各种礼品,燃寿香、寿烛、点寿炮。老人端坐太师椅上,接受晚辈的跪拜。午宴必备鸡、鱼,以示“人寿年丰”。主食为“长寿面条”,叫作“九九不断头”。有条件的,则请摄影师拍摄全家福照片。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