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卫生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14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卫生机构
分类号: R197
页数: 4
页码: 581-5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邢台县的卫生机构,分别记述了管理机构、医疗机构等。
关键词: 邢台县 卫生 卫生机构

内容

一、管理机构
  1946-1947年7月,县民政科负责全县卫生行政管理工作。1947年8月,县医院成立,设卫生股,兼管全县卫生工作。1952年3月,县人民委员会设卫生科,编制4人,1958年改卫生局。1968年1月,县成立卫生系统革命委员会。1972年10月恢复成立县卫生局,局下设人事、业务、财务3个组。1982年5月,改设人事、秘书、医政、计财3个科。1984年3月,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归属卫生局领导。
  二、医疗机构
  邢台县医院
  县医院始建于1947年8月,地址在北大郭,时称邢台县人民医院,后经5次易址、5次易名,先后称群众医院、卫生院、县医院、卫生服务站。1971年1月,迁址邢台市桥西区南小汪村南。1972年11月20日,恢复“邢台县医院”名称。
  县医院占地面积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145.6平方米。院内设有门诊楼、病房楼。医院在邢台市北长街设第二门诊部,又称“干部门诊部”。
  县医院在初建时仅有7名职员,1985年,医院职工增至180人,开漱床位150张,年门诊量达10万余人次,年出院病人4000多名。医疗科室开设内科、外科、妇科、中医科;医技科室开设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理疗针灸科。理疗针灸科分设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针灸等功能科室。价值万元以上的大型医疗设备有:救护车2部、国产200毫安X光机1台、国产500毫安X光机1台、阿洛卡—60BM型超声诊断仪1台和脑电图机1台。
  县医院系全民所有制综合性社会医院。医院有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33名、医师63名。内科专长心脑血管病治疗。外科于1954年开展无菌手术,60年代开展腹部手术,妇外阴式子宫切除手术,70年代中期开展胸部手术及胸腺摘除手术,专长脑脊膜膨出手术。
  邢台县第二医院
  县第二医院院址在将军墓镇,原为国营河北第四机械厂所属375医院,初建于1973年。1982年11月13日,经省政府批准移交本县,除原有全部财产及大部分职工外,又从原县医院、将军墓分院抽调部分职工改编为邢台县第二医院。
  该院占地面积10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其中门诊538平方米,病房720平方米,医技科室430平方米,职工宿舍1250平方米。大型设备有救护车一部,200毫安爱克斯光机一台、B超一台。
  病房编制床位80张,设内科、外科、妇科。医技科室设放射科、检验科、针灸理疗科、五官科、药剂科。年门诊量3万余人次。病床使用率75%,病床周转率26次/年。
  1988年底,职工69人,其中医务人员51人,主治医师6人,医师12人。内科能处理常见疾病及抢救危重病人。外科设有开颅手术器械,能做腹部手术,以肛痔手术见长。中医治疗妇科病见长。
  邢台县中医院
  中医院设在南石门镇,1958年初建为南石门镇卫生院。1972年10月改编为县医院分院。1987年9月28日,经县政府研究省中医管理局批准改建为邢台县中医院。
  1982年,省卫生厅拨款,在原分院旧址之西邢和公路北侧建成新院1处。门诊与病房为一体,建筑面积950平方米,固定资产17.95万元。改为中医院后,编制床位50张,其中综合病床30张,妇科病床20张。现有职工39人,其中中医中药人员19人,主治医师6人,医师13人。
  门诊部设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医技科室设放射、检验、心电图、理疗药房。年门诊
  量3万余人次,中西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盆腔炎、急腹症以及中医中药治疗不孕症有一定经验。
  邢台县医院各分院
  1972年10月,经地区卫生局批准,将路罗、将军墓、西黄村、皇寺、南石门、东汪、晏家屯7个卫生院和浆水地段医院统一改为县医院分院,系全民所有制单位,直属县卫生局领导。1982年接受375医院改建县二院,撤销将军墓分院,建中医院后撤销南石门分院。
  1975—1980年,县卫生局分期分批装备了各个分院。各院都建立了病房,开设床位,配备了X光机、显微镜、心电图机。达到了一般病人就地治疗,危重病人就地抢救的条件。浆水、路罗各有一部救护车。1982年,省卫生厅为浆水分院投资23.5万元,建门诊、病房综合楼一幢;为西黄村分院投资6万元,新建门诊部一所。
  浆水分院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浆水卫生所,1956年扩建为地段医院。1957年由县政府拨款1.2万元,购置15毫安X光机1台和部分外科手术器械。1974年9月,开始搞姜石粉抗癌试验及姜石改水效果观察,自行研制的姜石粉销往全国不少地区。1984年10月13—23日,全国著名肿瘤专家到浆水、路罗实地考察了这项科研,肯定了姜石抗癌效果。
  乡(镇)卫生院
  1950年,东汪区建立集体联合诊所。1952—1955年,全县建有24个卫生所。1958年,7个人民公社建有7个卫生院,33个管理区建有26个卫生所。1961年5月21日,全县划为33个公社,每个公社有一个卫生所。1988年底,石相、南大树、祝村、王快、会宁、谈话、张尔庄、张安北、北小汪、羊范、龙化、大贾乡、太子井、马河、龙泉寺、西上庄、河下、白虎庄、西枣园、宋家庄、崇水峪、西黄村、将军墓、杨庄、白岸、城计头等26个乡(镇)都建有卫生院。
  由于国家投资、地方自筹及自身积累,各卫生院都有房舍、器械、医药设备。1976—1980年,县卫生局投资10万余元装备卫生院,使各院具备了透视、化验条件。1988年底,各院共有职工171人,其中固定工79人。有主治医师2人、医师88人、医(药、护、技)士40人。卫生院除医疗以外,还担负所在乡(镇)卫生防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手术、爱国卫生等各项卫生任务。
  卫生院属集体所有制,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劳分配,民主管理。1981年,实行为期3年的承包经营管理。
  六、其它医疗机构
  村卫生所;1963年前,乡村只有个体医生。1963年后全县80%的大队建立保健站,半农半医达900多人。1968年,半农半医改名“赤脚医生”。1969年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1977年,全县建合作医疗站640个,备有中西药品及一般医疗器械。全县赤脚医生1702人,平均每个大队2—3人。1984年,合作医疗站改为保健站,赤脚医生经考试改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987年,保健站改名为村卫生所。1988年底,全县有乡村医生1028人、卫生员98人。
  个体行医:1949年,全县82名个体开业行医。1954年增至347人,是公立医生的13倍。1955年,经过整顿为344人,发放了行医证书。1964—1982年,国家不允许个体行医。1983年政策放开,县卫生局首批为12名符合行医条件者发放了个体开业执照。1988年底,全县个体开业行医者123人。
  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1955年,会宁中学、小河矿砂厂首先创办保健室,配备了专职医生。1979年,全县厂矿、学校医务室增至21个,人员33名。1988年发展到39个,卫生人员达73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医师2人。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