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新能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138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新能源
分类号: TK01
页数: 2
页码: 579-5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邢台县的新能源,分别记述了沼气、节柴灶、节煤炉、太阳能、风能等。
关键词: 邢台县 新能源 科学技术

内容

一、沼气
  本县的沼气试验始于本世纪50年代。1959年4月,县一机厂(后更名煤矿机械厂)始建全县第一座沼气池,用于点灯、烧水,后又配备发电设备,进行沼气发电试验,一度轰动县内外,辽宁、河南及本省一些地县先后来人参观学习。9月,本县举办首期沼气技术培训班,受训300余人,本地区各县均派2人参加。此后,本县在部分农村推广缸(罐)式沼气发酵技术,东良舍几乎家家制作了沼气缸(罐)。但由于操之过急,建池及使用管理技术跟不上,未能坚持长久。
  1974年10月,本县成立沼气建设领导小组,各公社均配备半脱产技术员1名。翌年,以东郭庄为试点,重点推广了地下式坛子形“二合土”结构沼气池建造技术,全村建池47个,80%的农户用沼气做饭、照明。山区部分村推广了地下式坛子形片石水泥浆砌结构建池技术,1978年9月,郝庄建成油气混合式沼气发电站,解决了全村照明和粮食加工用电。对此,《河北日报》、河北人民广播电台作了专题报道,北京农业展览馆将本县列入“全国沼电分布图”内。至1980年,全县建成沼气发电站18座,座座都投入正常运行。
  1984年后,遵循国家制定的“因地制宜、多能互助、综合利用、讲究效益”农村能源开发方针,本县着重推广了混凝土结构沼气池建造技术,全部采用了“国GB—4750—4758—84w统一标准,并对先拯建池户采取经济技术扶持政策。1988年底,全县360个村建成高标准沼气池1400多个,7个村被地、市主管部门命名为“沼气化村”。本县被省新能源办公室列为“沼气重点县”。为推广沼气技术,县新能源办公室曾编写了《农村沼气实用技术教材》。
  二、节柴灶、节煤炉
  1969年7月东先贤建成全县第一个“赵县式煤柴两用灶”。1970年春,县组成“双节”工作组,以东大树为试点,推广赵县式和完县式节柴灶,3个月培训改灶技术员44人,使节煤节柴灶逐步推广到全县。
  1974年后,“双节”工作重点转向节煤炉具改革与推广,先后推广了蜂窝煤炉具和二次进风蜂窝煤炉具。1980年,县一砖厂试制成功二次进风上点火蜂窝炉,热效率达60%以上。至1983年,全县推广节煤炉具8000余套。
  三、太阳能
  1974年,开始推广箱式太阳灶。1980年初,试用聚焦式太阳灶。1981年后,新能源办公室试制并推广了铁铝合金箱式和塑料袋式两种太阳能热水器,到1988年底,全县共推广1000多平方米,供1000余人家洗浴。
  1985年,太阳能利用由生活发展到生产领域。新能源办公室帮助心长瓜农制定了“太阳能促西瓜早熟高产试验方案”,采用太阳能早春育苗,实行塑料地膜多层履盖大田栽培,使西瓜提前20多天上市,亩产4850公斤。该成果于1986年通过市级鉴定,1987年获邢台市科技进步四等奖。1986年,新能源办公室设计的太阳能果脯烘干室在南东山果脯厂建成,1987年通过省、市新能源办公室联合验收,并荣获邢台市科技进步四等奖。
  1987年,新能源办公室为前楼下两户农民设计了太阳能采暖房,效果良好。
  四、风能
  1986年6月,新能源办公室以黄旮沓、峨岭底、凉水泉、小西天旅游区等偏僻山村为风力发电试点,共安装风力发电机18台,总装功率1800瓦,解决了当地照明用电。至1987年,全县共安装风力发电机28台,总容量3100瓦。每台每天可供照明3—4小时,并带一台14吋黑白电视机。1987年12月,该项目通过省、市新能源办公室联合检查验收。
  1987年底,新能源办公室与河北农业大学农机系合作,在古洞峪、范家脑、白云山林场各设测风仪一台,进行风资源测定,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风资料提供了依据。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