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11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机构
分类号:
G311
页数:
2
页码:
571-5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邢台县科学技术的机构,分别记述了管理机构、研究机构、技术推广组织及民间科技组织。
关键词:
邢台县
科学
机构
内容
一、管理机构
1958年12月,本县始置科技管理机构,称“邢台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科委),工作人员3人,与科学技术协会合署办公。1961年11月撤消科委,其工作由各部门分口负责。1974年12月,县计划委员会设科技组,负责管理全县科技工作。1975年12月15日,县科委恢复建制,定编10人,县沼气办公室(后改称新能源办公室)、县地震办公室由县科委代管。到1988年,县科委的人员增至16人,设办公室、工业技术科、农业技术科、科技干部科,县新能源办公室和农村技术开发服务中心由县科委代管。
1984年,各乡(镇)配备兼职科技助理员,负责管理本乡(镇)科技工作。1985年,分别以浆水、冀家村、将军墓、白岸为试点,成立了四个乡(镇)科委。
二、研究机构
县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始建于1972年6月,原名农机具研究所,主要任务是从事农机具研究。1980年更为现名,其任务变为以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战略研究为主。到1986年,人员由原来6人增至12人,其中技术人员10名,行管人员2人,共拥有各种仪器设备30余台(件),收藏书籍510本,资料500余份,图纸20套,与全国6个省(市)、258个地区(市、县)、301个单位建立了技术情报交流关系。
县第二轻工业局研究所,成立于1982年9月,编制7人,是一个融科技管理与科学研究于一体的科技机构。主要任务是负责指导本系统所属企业实施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产品创优,开展以标准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全面质量管理。
厂办科研组织:50年代,在推广、应用、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试制新产品的过程中,部分工厂组织老工人、能工巧匠、革新能手,建立了“会战小组”、“诸葛亮小组”等科技研究组织,开展了以技术改造为主要内容的科技研究。到60年代,大中专毕业生陆续进厂,各企业专业技术队伍不断壮大,70年代后期,县煤机厂、机械厂、无线电元件厂、化学试剂厂先后成立了厂办科研组织,截至1988年,全县厂办科研组已发展到47个。
三、技术推广组织
四级农科网:1949年,县政府置农建科,建农场,并在七个区各设农业助理员,负责农林技术推广应用。1953年3月23日,正式成立邢台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林业站、畜牧兽医站。1954年,全县7个区均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部分村成立了农业技术推广小组。1961年,全县33个公社普遍建立技术站,各配备半脱产农业技术员1名,绝大部分大队在充实加强农业技术小组的同时,还建立了农业试验厂和良种繁育场,一支以专业农业科技人员为骨干,以半脱产、不脱产农业技术人员为生力军的农业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县、公社、大队、生产队上下贯通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1983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生产队的生产管理体制被村民委员会所代替。原来的公社、大队、生产队的技术推广组织也逐步由乡村技术服务公司和“科技示范户”所代替。到1986年,全县共有各类技术服务公司(站)45个,(其中,有县农业局派出的技术站7个),科技示范村5个,科技示范户1900户(其中县级100户,乡级1800户)。
县土肥站:建于1980年,编制6人,有化验室一处,配有bc—1500型微型电子计算机,恒温箱等土肥化验的器材4台(件)。建站后,用近二年的时间完成了全县土壤调查和肥力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指导全县实行因土施肥,重点推广普及了磷肥应用技术。1982年以后,又推广了配方施肥和微肥应用技术,收到明显的增产效果。
县原种场:建于1964年,由原孝村畜牧场改建而成,共有土地213亩,职工22人。主要任务是:通过株行圃、株区圃和原种圃的育种形式,采取提纯复壮技术,生产粮棉原种,开展杂交制种和两杂亲本繁种。截至1983年,该场共繁育粮食原(良)种32.5万公斤,其中“唐四平头”、“黄旱四”、“525”等玉米自交系4.4万公斤,两杂制种(玉米)9万公斤,小麦原种9.3万公斤,纯度均达99.9%以上。
四、民间科技组织
1943年,抗日根据地浆水、安庄、河东一带农民自发组织起本县第一批农业技术小组。之后,由胡家楼马聚山牵头,又在上稻畦,下稻畦、冀家村、桃树等村相继建立农业技术小组。该组织以推广农事改良为宗旨,积极组织种田能手总结民间传统种植技术,交流先进耕作、栽培方法。1950年,马聚山农业技术小组受到河北省政府的表彰,马聚山当选为省劳动模范,并于1958年出席了全国劳动模范大会。此后,随着农村四级农科网的建立和完善,民间技术组织逐步消失。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一批以开展技术服务为宗旨的民间技术组织又在农村兴起。1986年,以昌黎果树研究所驻本县的果树技师王金章为首,组织山区农民技术人员在前南峪成立“邢台县太行板栗技术服务中心”,面向县内外开展了有偿技术服务。1987年,相家屯3户农民与省农科院185试验站联合成立“河北省农科院185试验站邢台县科技开发服务部”,在本县开展了以引进、推广优种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服务。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