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幼儿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08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幼儿教育
分类号: G619.29
页数: 1
页码: 5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邢台县的幼儿教育,分别记述了城市幼儿教育、农村幼儿园等。
关键词: 邢台县 教育 幼儿教育

内容

一、城市幼儿教育
  民国初,县劝学所在县城试办蒙养院,后改为幼稚园,入园者皆富豪官绅子弟。同期,荷兰天主教以慈善之名,在北长街开办育婴堂,收养弃婴、孤儿。其食宿差劣,冻、饿、病死者十之六七。1937年9月停办。
  1950年,邢台驻军在育才学校附设幼儿园。
  1959年,县直幼儿园在靛市街成立,实行全托,月收费8元。招收幼儿60名,1967年停办。1979年6月,于府前街复建县直幼儿园,入园幼儿由最初80名到1988年增至296名。幼儿园设8个教育班,大班、小班各2个,中班3个、小小班1个,均为日托。幼儿园有教师19名、保育员17名、保健医2名、行政管理人员16名。
  1986年7月,幼儿园建成三层楼房两座,有教育室8个、宿舍6个。幼儿园有午、晚餐。课程设体育、美工、计算、音乐、语言、生活常识。1986年,幼儿演出的歌舞剧“媒娃娃”获邢台市少儿节目双箭杯二等奖,市电视台录像播放。1987年,幼儿运动获“邢台市独生子女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
  企业单位有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257名,幼师22人。
  二、农村幼儿园(班)
  1951年春,折户村郭爱妮在本村创办第一个托儿组,入托幼儿12名,保姆2人。当年秋天,全县托儿组发展到6个,幼儿64名,保姆14人。1953年4月,全县以折户村为榜样,600多个村先后办起幼儿班。郭爱妮托儿互助的事迹在全国推广,郭爱妮当选为全国劳模,受到毛主席接见。1958年,各村在幼儿班基础上办起幼儿园,全日制、半日制等形式不一。其中7个大公社办起了中心幼儿园,均为全日寄宿制。1959年,为加强幼儿教育,县师范学校招收4个幼儿教师班。1973年后,全县各小学相继附设了幼儿班,招六周岁儿童。1976年,全县普及幼儿班教育。1979年后,家庭及农户联办幼儿园相继产生。1984年,全县有355个农村学前班,入班幼儿8125人,幼儿教师252人。村办幼儿园58个,入园幼儿1480人,保教人员87人。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