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广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06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广播
分类号:
G223
页数:
2
页码:
548-5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邢台县新闻广播,概括了管理机构、有线广播、广播设施、广播节目等。
关键词:
邢台县
新闻
广播
内容
一、管理机构
1957年,本县筹建有线广播站,于1958年3月4日建成开始播音。广播站设机线组、编播组,共有干部、职工15人。次年先后建成浆水、路罗、东汪公社等14个基层广播放大站,每站配备二人。1976年7月,本县建广播事业局,局、站一套班子,两个牌子,下设机线组、编播组、办公室,干部职工34人。1984年2月,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广播事业局改为广播电视台,下设人事秘书、机线、器材、编播4个股,负责全县广播、电视的行政、业务管理。1984年11月,广播电视台改为广播电视局,下设33个乡(镇)广播站和9个基层中小型电视差转台。1985年12月,被国家广播电视部评为“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先进集体”。
1987年12月,县人民广播电台建成开始播音。
二、有线广播
1957年,始建广播网。起初,县站至东汪、晏家屯、皇寺、南石门各架成两对广播线;至西黄村、将军墓、路罗各架成一对直通广播线。1964年,县站至乡村的广播线路达1000杆公里,入户喇叭4464个。到1970年12月,全县33个公社,641个村都通了广播。1976年至1979年,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局关于《农村有线广播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规程》要求,全县大搞了广播专线建设普及小喇叭入户,架设广播主干专线180多杆公里,小喇叭入户率达70%左右。
1983年,县广播事业局贯彻落实全国第十一次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关于“四级办广播电视,四级混合覆盖”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的方针,县、乡、村大力筹措资金,在全县进一步巩固、发展、提高农村有线广播网,开展了“讯号传输专线化,喇叭安装标准化,机房建设正规化”活动。至1987年底,县、乡广播专线累计达11608杆公里,基本实现了广播讯号传输专线化,形成了以县电台为中心,以乡(镇)广播电视为基础,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县广播网。
三、广播设施
县广播站初建时,仅有平房2间。设备仅有500瓦扩大机2台、控制台2架、电唱机2台、录音机4台。1965年底,县站和基层广播站共有2000瓦扩大机2部、250瓦、500瓦扩大机22部,总输出功率为10250瓦。1971年春,县广播站用房面积扩大到16间,有扩音机2台、录音机4台、电唱机2部。1986年6月,县广播电视楼竣工,建筑面积131383平方米。其中机房、录控室、试线室、文艺室、编播室面积为320多平方米。机房、录控室主要设备全部更新。有275W×2广播扩大机一部、50W调频发射机2台以及各种型号录音机7台、电唱机4部。全县33个基层广播站有广播扩大机44台,每站配有录音机、电唱机1—3台,多数配有较好的控制台。
四、广播节目
建站初期,县站自办节目有“本县新闻”、“邢台生活”及“文艺节目”,每天早晚两次播音共3小时30分。1983年后除转播“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和“河北新闻联播”外,在办好“全县联播”节目的同时,增加了“农业科技”、“广告信息”、“为听众服务”等节目,全天3次播音时间达6小时30分。节目形式多采用现场报道、录音报道、录音讲话和广播对话等。
1987年初,县站对自办节目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新闻、理论教育性节目有“全县联播”、“报刊选播”;专题服务性节目有:“农业科技专题”、“历史小知识”、“邢台生活"、“法律知识专题”、“综合节目”、“生活与信息”;文艺类节目有“音乐”、“歌曲”、“戏曲”、“曲艺”、“综合文艺”、“听众点播”等。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