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文化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046
颗粒名称: 一、古文化遗址
分类号: K928.72
页数: 2
页码: 541-5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邢台县古文化遗址,分别概括了古遗址、古城址等。
关键词: 邢台县 古文化 遗址

内容

1、古遗址
  百泉古动物化石遗址,位于百泉村东北狗头泉西侧。1976年开发百泉时发掘出土大量披毛犀、菱齿象、狮子、野马、斑鹿、羚羊、野猪、巨驼、原始牛等9种古动物化石,同时出土的还有石斧、石棒、碗、鬲及部分石器、陶器。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考察分析,时当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1.8万年至10万年,百泉为古人类活动场所之一。
  柴家庄文化遗址,位于柴家庄南,百泉村北,文化层厚约2米,属仰韶、龙山文化。现收集到的陶器残片有彩陶39片、陶器残片61片,另有少量泥质夹砂红陶和泥质黑陶。
  西黄村古文化遗址,位于西黄村村西,面积约6000平方米。据采集到的泥质红陶、夹砂黑陶及夹砂灰陶盆、罐、鬲等残片分析,属仰韶文化、龙门文化和商代中晚期文化。
  尹郭文化遗址,村南属商前中后期遗址,面积约26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出土的土陶器有商早期的卷沿薄胎高尖足鬲、中期的折沿半高尖足鬲,晚期宽沿乳形足鬲;村北遗址属商前后期,面积约1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4~4.47米。出土的陶器有乳形足鬲、半高尖足鬲、薄胎卷沿绳纹高尖足鬲,另有少量石器、卜骨和铜块。
  东先贤文化遗址,位于东先贤村南七里河北岸。遗址面积约22500平方米,文化层厚0.2~2.23米,从出土的尖足鬲、盆、盂等土陶器皿考察,属商后期文化遗址。
  南大郭文化遗址,位于邢台市、县交界处。遗址面积84000平方米,文化层分上、下两层,厚约3.2平方米,属商后期。出土的土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器皿多为鬲、盆、罐等,石器有铲、刀、砺,骨器有镀、锥等。
  属商后期的文化遗址在县境内计有十多处。如东沙窝村南、白马河北岸的沙土浪文化遗址、郭村文化遗址、宋家峪村东的小寨文化遗址、浆水村西的西垴文化遗址、将军墓文化遗址、西青山文化遗址、以及桃树坪北文化遗址等,都发现或出土了部分土陶、石骨各类器具。
  商周、战国时期文化遗址有7处。其中西青山遗址位于西青山村东,白马河北岸,面积约40000平方米;东坚固文化遗址位于东坚固村南,面积约1500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羊范东南文化遗址,面积约3000平方米;宋家庄文化遗址,总面积7500平方米;西先贤西南遗址,面积160000平方米;西先贤北遗址,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南垴文化遗址,位于张安北村东台地,属西周晚期。以上遗址均有出土的鬲、罐、豆、盆等土陶器残片及镀、锥等
  铜器。
  西坚固古瓷窑遗址,位于龙化村西南的沙河北岸,出土的有瓷窑残壁、石臼、石碾、石槽等。从采取的窑具及瓷器分析,该窑以烧青瓷碗为主,属北齐〜隋唐时期。
  2、古城址
  邢台古城址。《顺德府志》记载:“古城:在府城南百泉村,遗址尚存”。经实地调查,古城遗址在百泉村南,为近正方形台地,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不详,周围曾发现陶器残片。当地群众称此台地为古城,但无城垣残迹。
  夷仪城址。《元和郡县志》记载:“夷仪故城在县西一百四十里,今俗称之随宜城,盖语讹之。”《太平寰宇记》、《顺德府志》、《邢台县志》各版本均记为城西一百四十里。夷仪城原为西周邢侯国陪都,相传在浆水村东,当地群众传说,原城垣残迹可见。石碑铭文称浆水川为夷仪川。《邢台县志》各版本均有夷仪城记载,据考证在今浆水村西南。
  青山城址。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从龙冈县北部、内邱县南部析置青山县,以境内青山而得名。《中国古今地名人辞典》记载:“设险处名青山口,唐末朱全忠和李克用数战于上”。今邢台县皇寺镇与内邱县人孟村镇交界处有三个青山,即西、南、东三个青山村。据考查,三个青山村原为一村,系青山县治,县城遗址已无考。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