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八节 文物古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045
颗粒名称:
第八节 文物古迹
分类号:
K878
页数:
6
页码:
540-5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邢台县的文物古迹。其中包括古文化遗址、历史文物及其他、革命历史文物、遗址。
关键词:
邢台县
文化艺术
文物古迹
内容
自公元前20世纪禹王治水,本县境划为禹王贡地冀州之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本县历经四千年历史沿革,先后四次建国、两次定都,地上地下留下许多文物古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革命根据地,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邢西山区活动过。1940年,抗日军政大学曾迁到浆水一带,历经一年时间,很多革命遗址、文物保存至今。
1976年,百泉水利工地发现动物化石及石陶器皿,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河北文管处对百泉周围的武家庄、华庄、楼下一带考察,清理三处古文化遗迹,出土了犀、菱齿象、野马、斑鹿、羚羊、巨驼等原始动物群化石和石斧、石棒、碗、鬲及大量石器、陶器。经科学家分析,百泉为远古人类活动场所之一。
1981年和1985年,县文化馆先后两度组织较大规模的全县文物普查工作。共查出文物古迹137处,其中历史文物120处、革命文物17处。其中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会宁乡南良舍村的魏造像碑。此碑首为抹角圭形,碑顶有圆坑碑额,额两侧有方坑各一个。额面刻佛象,背刻四飞天,碑阳正中刻大佛像三尊,并有经文。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皇寺镇螭首造像碑、将军墓、八路军新华造纸厂遗址、北尚汪田麻痒地主庄园、祝村字画屋、天宁寺、抗大总校遗址等7处。
1984年、1987年分两期公布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古文化遗址
1、古遗址
百泉古动物化石遗址,位于百泉村东北狗头泉西侧。1976年开发百泉时发掘出土大量披毛犀、菱齿象、狮子、野马、斑鹿、羚羊、野猪、巨驼、原始牛等9种古动物化石,同时出土的还有石斧、石棒、碗、鬲及部分石器、陶器。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考察分析,时当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1.8万年至10万年,百泉为古人类活动场所之一。
柴家庄文化遗址,位于柴家庄南,百泉村北,文化层厚约2米,属仰韶、龙山文化。现收集到的陶器残片有彩陶39片、陶器残片61片,另有少量泥质夹砂红陶和泥质黑陶。
西黄村古文化遗址,位于西黄村村西,面积约6000平方米。据采集到的泥质红陶、夹砂黑陶及夹砂灰陶盆、罐、鬲等残片分析,属仰韶文化、龙门文化和商代中晚期文化。
尹郭文化遗址,村南属商前中后期遗址,面积约26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出土的土陶器有商早期的卷沿薄胎高尖足鬲、中期的折沿半高尖足鬲,晚期宽沿乳形足鬲;村北遗址属商前后期,面积约1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4~4.47米。出土的陶器有乳形足鬲、半高尖足鬲、薄胎卷沿绳纹高尖足鬲,另有少量石器、卜骨和铜块。
东先贤文化遗址,位于东先贤村南七里河北岸。遗址面积约22500平方米,文化层厚0.2~2.23米,从出土的尖足鬲、盆、盂等土陶器皿考察,属商后期文化遗址。
南大郭文化遗址,位于邢台市、县交界处。遗址面积84000平方米,文化层分上、下两层,厚约3.2平方米,属商后期。出土的土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器皿多为鬲、盆、罐等,石器有铲、刀、砺,骨器有镀、锥等。
属商后期的文化遗址在县境内计有十多处。如东沙窝村南、白马河北岸的沙土浪文化遗址、郭村文化遗址、宋家峪村东的小寨文化遗址、浆水村西的西垴文化遗址、将军墓文化遗址、西青山文化遗址、以及桃树坪北文化遗址等,都发现或出土了部分土陶、石骨各类器具。
商周、战国时期文化遗址有7处。其中西青山遗址位于西青山村东,白马河北岸,面积约40000平方米;东坚固文化遗址位于东坚固村南,面积约1500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羊范东南文化遗址,面积约3000平方米;宋家庄文化遗址,总面积7500平方米;西先贤西南遗址,面积160000平方米;西先贤北遗址,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南垴文化遗址,位于张安北村东台地,属西周晚期。以上遗址均有出土的鬲、罐、豆、盆等土陶器残片及镀、锥等
铜器。
西坚固古瓷窑遗址,位于龙化村西南的沙河北岸,出土的有瓷窑残壁、石臼、石碾、石槽等。从采取的窑具及瓷器分析,该窑以烧青瓷碗为主,属北齐〜隋唐时期。
2、古城址
邢台古城址。《顺德府志》记载:“古城:在府城南百泉村,遗址尚存”。经实地调查,古城遗址在百泉村南,为近正方形台地,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不详,周围曾发现陶器残片。当地群众称此台地为古城,但无城垣残迹。
夷仪城址。《元和郡县志》记载:“夷仪故城在县西一百四十里,今俗称之随宜城,盖语讹之。”《太平寰宇记》、《顺德府志》、《邢台县志》各版本均记为城西一百四十里。夷仪城原为西周邢侯国陪都,相传在浆水村东,当地群众传说,原城垣残迹可见。石碑铭文称浆水川为夷仪川。《邢台县志》各版本均有夷仪城记载,据考证在今浆水村西南。
青山城址。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从龙冈县北部、内邱县南部析置青山县,以境内青山而得名。《中国古今地名人辞典》记载:“设险处名青山口,唐末朱全忠和李克用数战于上”。今邢台县皇寺镇与内邱县人孟村镇交界处有三个青山,即西、南、东三个青山村。据考查,三个青山村原为一村,系青山县治,县城遗址已无考。
二、历史文物及其它
1、寺庙
《邢台县志》记载,县内(含城关)原有寺、庙、观、庵57处。经历史变迁,今仅存玉泉寺、圣水寺、孔桥寺、香水寺、福延寺等几处寺院旧址遗迹。其中玉泉寺位于皇寺村,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因寺前玉泉池而得名。相传元末顺帝为朱洪武军兵追杀,逃进玉泉寺而得生,因此寺名又叫皇寺。今寺院仍存有两座大殿及部分房屋,内有残碑十数座。圣水寺位于西黄村东山,创建于隋开皇四年。此寺三面临山,翠柏环绕,风景独秀,是避暑胜地。香水寺位于西枣园乡安上村西南,寺院有井泉,清香醇浓,故名香水寺。福延寺位于路罗南山,依山傍水,古树参天,环境优美,寺院保存完整,今辟为路罗农林中学农场。
2、古建筑
邢侯行台。清乾隆《顺德府志》记:“邢侯行台在城西一百四十里浆水村。”清《邢台县志》也有“浆水川……邢侯行台”之说。西周初年,为防御狄人入侵,邢侯在邢西山区建夷仪城,在城南川北建“行台”,因时间久远今无遗址。
豫让桥遗址。位于翟村村西京广公路上,相传为战国时豫让刺赵襄子之处。此处原有木桥,后改为石桥,近因牛尾河改道而废,仅留清代石碑一方。
太子井。位于西太子井村东侧。井壁为青石砌成,深两丈,水枯干。相传赵襄子狩猎至此,见乡民干渴无饮,射箭寻水,掘泉筑井,故尔得名太子井。明兵部侍郎赵孔昭曾赋诗称颂。
明长城遗址。位于邢台县与山西交界的太行山分水岭上,属内长城段。历史上称边墙,省定名为明长城。北从内邱县入境,出货郎神口南入武安县,从北到南依次有马岭关、黄榆岭关、风门岭关、清风岭关、支锅岭关、路罗岭关、王山铺关、洺水岭关、夫子岩关、黑虎关、货郎神口关等十几座关口要塞。其中马岭关位于县境西北最高处的白虎山与牛群垴之间,
铜器。
西坚固古瓷窑遗址,位于龙化村西南的沙河北岸,出土的有瓷窑残壁、石臼、石碾、石槽等。从采取的窑具及瓷器分析,该窑以烧青瓷碗为主,属北齐〜隋唐时期。
2、古城址
邢台古城址。《顺德府志》记载:“古城:在府城南百泉村,遗址尚存”。经实地调查,古城遗址在百泉村南,为近正方形台地,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不详,周围曾发现陶器残片。当地群众称此台地为古城,但无城垣残迹。
夷仪城址。《元和郡县志》记载:“夷仪故城在县西一百四十里,今俗称之随宜城,盖语讹之。”《太平寰宇记》、《顺德府志》、《邢台县志》各版本均记为城西一百四十里。夷仪城原为西周邢侯国陪都,相传在浆水村东,当地群众传说,原城垣残迹可见。石碑铭文称浆水川为夷仪川。《邢台县志》各版本均有夷仪城记载,据考证在今浆水村西南。
青山城址。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从龙冈县北部、内邱县南部析置青山县,以境内青山而得名。《中国古今地名人辞典》记载:“设险处名青山口,唐末朱全忠和李克用数战于上”。今邢台县皇寺镇与内邱县人孟村镇交界处有三个青山,即西、南、东三个青山村。据考查,三个青山村原为一村,系青山县治,县城遗址已无考。
二、历史文物及其它
1、寺庙
《邢台县志》记载,县内(含城关)原有寺、庙、观、庵57处。经历史变迁,今仅存玉泉寺、圣水寺、孔桥寺、香水寺、福延寺等几处寺院旧址遗迹。其中玉泉寺位于皇寺村,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因寺前玉泉池而得名。相传元末顺帝为朱洪武军兵追杀,逃进玉泉寺而得生,因此寺名又叫皇寺。今寺院仍存有两座大殿及部分房屋,内有残碑十数座。圣水寺位于西黄村东山,创建于隋开皇四年。此寺三面临山,翠柏环绕,风景独秀,是避暑胜地。香水寺位于西枣园乡安上村西南,寺院有井泉,清香醇浓,故名香水寺。福延寺位于路罗南山,依山傍水,古树参天,环境优美,寺院保存完整,今辟为路罗农林中学农场。
2、古建筑
邢侯行台。清乾隆《顺德府志》记:“邢侯行台在城西一百四十里浆水村。”清《邢台县志》也有“浆水川……邢侯行台”之说。西周初年,为防御狄人入侵,邢侯在邢西山区建夷仪城,在城南川北建“行台”,因时间久远今无遗址。
豫让桥遗址。位于翟村村西京广公路上,相传为战国时豫让刺赵襄子之处。此处原有木桥,后改为石桥,近因牛尾河改道而废,仅留清代石碑一方。
太子井。位于西太子井村东侧。井壁为青石砌成,深两丈,水枯干。相传赵襄子狩猎至此,见乡民干渴无饮,射箭寻水,掘泉筑井,故尔得名太子井。明兵部侍郎赵孔昭曾赋诗称颂。
明长城遗址。位于邢台县与山西交界的太行山分水岭上,属内长城段。历史上称边墙,省定名为明长城。北从内邱县入境,出货郎神口南入武安县,从北到南依次有马岭关、黄榆岭关、风门岭关、清风岭关、支锅岭关、路罗岭关、王山铺关、洺水岭关、夫子岩关、黑虎关、货郎神口关等十几座关口要塞。其中马岭关位于县境西北最高处的白虎山与牛群垴之间,
敕封仙人张果老碑。立于张果老山棲霞观内,唐开元二十三年(735),为建仙人祠而立,碑文记述张果老仙迹。
雷音寺碑。立于奶奶顶山上的雷音寺中,碑文记述修建雷音寺经过,故称雷音寺碑,碑文为唐名相宋璟撰书。
其它石碑有圣水寺碑(隋)、中岩山庙碑、西坪建高老庵碑等十数座。
李顶墓志铭。出土于长信村唐墓,现收存县文化馆院内。墓志铭成正方形,边长0.59米,志书25行,刻604字,分楷、行两种字体,字迹刚健有力、风神秀逸,内有武则天时代造字,如〓(人)、〓(月)、〓(国)、〓(年)、〓(天)、〓(圣)、〓(载)八字。左上首署“唐故上柱国李君墓志铭并序”,志文记李顶生平事迹。
祝村字画屋。位于祝北村,清代本村富户杨昌期从全国各地拓来名士妙笔,用青石精工复制,建房5间辟为金石屋,存石50多方。今存草、行、楷各体石刻16方。
川口峡石佛。位于川口东牛庄村西,北魏时的石雕,在石壁上雕一立佛,佛下有卧碑一方,很精致。文化大革命时被破坏。
三、革命历史文物、遗址
1、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旧址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于1940年冬从山西黎城迁到本县浆水川,校部设在前南峪,政治部驻浆水,供给处驻河东,卫生处驻安庄,医院驻桃树坪。1943年1月,抗大奉命返回延安。前南峪村现保留“抗大”校舍14间,村北会场一处,总校部和滕代远、何长工的旧居。浆水村保留“抗大”政治部主任张际春的旧居。前南峪现建有“抗大”纪念碑一座、纪念馆一处,馆内收存了部分“抗大”武器、用具及书、报等文物。
2、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1938年5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驻城计头乡道沟村。刘伯承师长驻村中间一四合院。此院座北朝南,北屋5间,三明两暗,为刘师长住室兼办公室;邓小平政委住村西南一间石头小楼上,楼内方圆不足一方丈。两座房屋均保存至今。
3、太行胜利造纸厂
位于路罗川杜旮沓村,1940年冀西生产总社在此建太行胜利造纸厂,制造书刊、报纸用纸,现留有厂房8间及石碾、木轮等物。
4、冀南银行总部及印刷厂旧址
冀南银行总部旧址位于杨庄乡英谈村,1941年初冀南银行总部由山西黎城迁入。银行印刷厂随总部迁到白岸乡清泉村北山沟,至今旧址尚存。
5、八路军一二九师第三军工部
位于白岸乡洺水村,1942年迁建,主要生产步枪和“小钢炮”。共有四个车间,均石木结构,现保存部分房屋。
6、八路军总医院遗址位于白岸乡黄台村。
7、新华分社旧址位于白岸乡南就水村。
8、邢台县抗日政府旧址1938年至1940年,邢台县抗日政府驻在浆水村,驻址为村中一座楼房四合院,现保存完好。
9、中共太行一地委旧址位于将军墓镇内阳村,为一四合院,内有北楼4间,保存完好。1940年太行一地委从临城迁来,驻一年有余。
10、烈士墓、碑
红军墓,位于杨庄乡桃树坪村西。
黄台烈士墓,位于白岸乡黄台村东山坡上,1942年前后,八路军黄台医院伤员牺牲后均葬此处。
敌后武工队群墓,位于西上庄乡赵罗村东。1942年,沙河武工队在此休整,被日军包围,突围时16名战士牺牲葬于此。
现存烈士碑还有:伍仲村北刘金铿烈士纪念碑、伍仲村北任喜德烈士纪念碑、祝村村东杨银柱烈士纪念碑、宋家沟村宋勤玉烈士纪念碑、内羊村范秉衡烈士纪念碑、景刘庄村景光佩、刘兆槐烈士纪念碑。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