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妇女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091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妇女组织
分类号: D442.822
页数: 2
页码: 471-4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邢台县妇女抗日救国会、民主妇女联合会、妇女联合会等妇女组织概况。
关键词: 邢台县 妇女组织

内容

一、妇女抗日救国会
  1938年8月,邢台县妇女抗日救国会建立,胡凤英任主席。在中共邢台县委领导下,发动抗日根据地里的妇女,反封建、争解放,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各村相继建立妇女抗日救国会(简称妇救会),村妇救会设主席、副主席、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武装委员、生产委员。1939年4月,中共邢台县委设妇女委员会。8月29日,本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在浆水召开,代表200人。大会选举产生了县妇女抗日救国会领导机构——邢台县妇女抗日救国会。1940年春,全县各区相继召开妇女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区妇救会领导机构。1941年11月,全县各村妇救会下设妇女小组,是年全县有妇救会员920人。
  解放战争时期,妇女领导工作机构改为妇女救国联合会。
  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广大妇女在县妇救会的领导下,反对封建,争取解放,积极开展剪发放足,争取婚姻自由活动,并积极参加识字班,提高文化知识水平,进而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做军衣、做军鞋踊跃支援前线。在前沿阵地的妇女,冒死掩护抗日军政人员,救护抗日伤员,并送情报、搞宣传,为抗日斗争做出巨大贡献。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广大妇女还积极参加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政治活动斗争。并在开展大生产、搞纺织运动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折户村郭爱妮为开展抗日根据地的纺织运动,传授纺织技术,作出了特殊贡献,曾荣获太行区二级纺织英雄称号。
  二、民主妇女联合会、妇女联合会
  1949年10月,本县妇女救国联合会改称邢台县民主妇女联合会。1952年3月,县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114人,选举了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51人,常委11人。1955年4月,召开了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175人,通过了《1955年妇女工作规划》,选举了县妇联第四届委员会。
  1956年,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改称邢台县妇女联合会,下设区乡妇联会及村妇联会。“文化大革命”中均被取消。1973年2月,举行县第六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769人,选举了新的领导机构。县妇联恢复。1979年11月,召开全县第七次妇代会,代表777人。1980年3月建县托幼办公室。1982年11月,县妇联设立法律顾问小组。1983年6月,召开第八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400人。1986年4月,县第九次妇代会召开,代表239人。
  新中国成立后,全县妇女积极参加生产劳动,认真贯彻婚姻法。在互助合作、拥军优属、拥军支前、教育子女、赡养老人、勤劳致富、科技发家、建设精神文明等项事业中均做出了新的贡献。老英雄郭爱妮再立新功,195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57年参加全国群英会,毛泽东主席曾三次接见过她。烈属模范郭海棠,1952年9月受毛泽东主席之邀请,参加了在怀仁堂举行的国庆招待会及国庆观礼。1955年毛泽东主席对《邢台县妇女工作规划》一文作了批示。1982年9月,在全国妇联基层工作会议上,县妇联主任翟双珠介绍了本县妇女工作的经验。1983年9月,全国第五次妇代会上,专门印发了本县《基层妇代会如何发挥作用》的简报。1985年3月,本县妇女开展“爱我中华,修我长城”活动,捐款2000余元。7月,为对越自卫反击战将士制做鞋垫、针线包等1700件。至1988年,本县涌现全国“三八红旗手”4人,“五好家庭”1户,优秀妇女干部1人;省“三八红旗手”9人,“五好家庭”6户,优秀妇女干部5人,女能人12人。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机构

妇女抗日救国会
相关机构
民主妇女联合会
相关机构
妇女联合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