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0851
颗粒名称: 第六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分类号: D652
页数: 4
页码: 442-4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邢台县“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党政要务。
关键词: 邢台县 党政要务 “文化大革命”时期

内容

一、“文化大革命”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公开发表后,本县各级干部和职工,立即着手批判《海瑞罢官》、《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揭开“文化大革命”在本县的序幕。8月8日,中共中央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发表后,“文化大革命”运动在本县正式展开。
  8月16日,县委机关建立了“文化革命委员会”。接着,县直单位名目繁多的群众造反组织相继建立。“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形成高潮。9月7日,县委机关造反派在县委机关召开大会,对县委书记何耀明、副书记李志宏、李星华首次批斗。县直一些机关如人民银行、县粮食局等单位的造反组织也揪斗了本部门的领导干部。此时,外地“红卫兵”大串联到本县。本县各中学的“红卫兵”也停课闹革命,走上街头,以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为名,任意更改校名、地名,破坏古迹,将地主、富农出身的干部职工视为“牛鬼蛇神”任意批斗、体罚、戴高帽子游街,任意凌辱、迫害。
  10月14日,会宁、浆水中学374名师生赴京串联,18日在天安门广场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回来后,到处串联,运动很快由破“四旧”发展成为“怀疑一切,打倒一切”、“踢开党委闹革命”,斗争矛头直指各级党政领导。县委、县人委主要领导均被当作“黑帮”、“三反分子”、“走资派”揪斗、游街、殴打和审讯。全县党政机关均陷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而无法工作,广大党员也停止了组织生活。
  1967年1月,在上海“一月风暴”影响下,县委机关造反派于1月26日,联合县直50个造反派组织,在县礼堂集会,对原县委书记何耀明、代理县委书记王贵长、代县长程玉美及部分部局长等领导干部进行批斗后,非法宣布“一切权力归造反派”,夺了县委、县人委的权。次日,又发表《告全县人民书》,号召“各单位造反派联合起来,夺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权”。于是县直各单位和各公社的党政领导权,均被造反派非法夺去。工厂停工,学校停课,各方面工作没人管,到处揪斗领导干部,大字报、大标语比比皆是。同时,造反派组织之间互相攻击谩骂,组织庞大的地市联合兵团,被野战军组织冲击搞垮。2月初,县人民武装部政委郁朝栋、解放军862库政委林吉平带领解放军进驻县委、县人委机关,实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并对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法院实行了军管。3月,以武装部为主,成立了“邢台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声称它是当时全县唯一权力机构。秋后,邢台地市造反派组织分裂为势不两立的“太行”和“野战军”两大派,本县造反派也卷入其中。县委机关造反派对代理书记王贵长屡次批斗、殴打,致使王贵长被迫自杀,含冤去世。“今胜昔战斗队”押着何耀明等领导干部到各公社、工地及农村大队巡回批斗。12月造反派分别召开“邢台县职工干部革命造反派代表会议,”“邢台县贫下中农代表会议”邢台县红卫兵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各自的常设机构。至此,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建造反组织55个,参加人员966名,占总人数的55%。
  1968年1月13日,邢台县革命委员会宣布成立。革命委员会由军队代表、“革命干部”代表和“革命群众”代表三结合组成,实行“一元化”领导,统揽全县党、政、财、文大权。接着县直各机关、各企事业单位以及各公社革命委员会相继成立。随即把“靠边站”的原县委、县人委91名干部职工以及所谓“走资派”、“三反分子”、“叛徒”、“特务”等统统赶进“五七干校”,在造反派的监督下“接受再教育”,白天劳动改造,晚上写检查,挨批斗。
  县革委建立后,首先作出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决定,在全县开展“三忠于、四无限”活动,即永远忠于毛主席,永远忠于毛泽东思想,永远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无限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忠诚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信仰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崇拜伟大领袖毛主席。不论机关、学校、厂矿、农村,都要实行天天听、天天读,早“请示”、“晚“汇报”;唱语录歌、跳“忠”字舞、胸前挂“忠”字牌、语录牌,墙壁上书写毛主席语录,机关、厂矿门口和农村街口都要画巨幅毛主席像,要求人人都要背熟多少条语录,后来甚至发展到不论打电话、理发、到商店买东西,双方对话都必须以毛主席语录对答。
  3月,县革委决定,冻结所有“走资派”、“三反分子”及其家属的银行存款,对“走资派”停发工资,只发生活费。并同公检法军管小组发出公开信,号召全县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立即行动起来,“砸烂黑公检法”、“斩断文艺黑线”。并从学校选拔了一批“革命小将”,进驻公检法机关。4月,邢台县“群众专政委员会”建立。从此,刑讯逼供成风。不到百人的县农业学校,5月22日斗死农林局干部秦天花,26日又打死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孟昭义。6月,县直造反派组织举行“大揭阶级斗争盖子誓师大会”,将何耀明、王国安(县医院院长)、王金生(县农林局副局长)等五人揪到会场,进行所谓“火线批斗二尔后,以“现行反革命”罪名将王国安投入监狱。接着,县革委遵照中央文革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清理阶级队伍”,深挖“走资派”、“反革命分子”、“叛徒”、“特务”等运动。继之,又大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先后举办县直、公社领导干部学习班6期,共计参加干部726名。在学习班进行“斗私批修”、”清理阶级队伍”,参加体力劳动。从此学习班又成为批斗、体罚干部的场所。6月28日,县革委又大刮十二级台风,武斗骤然升级。运动中夸大“敌情”,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大搞刑讯逼供,拳打、脚踢、罚跪、捆绑、坐“喷气式飞机”,甚至私设公堂,对干部施用“压杠子”、“跪铁条”等酷刑。运动中全县400多名干部受审,320名身心遭受严重摧残,130名被迫害致死,并制造了一大批冤假错案。全县还清出所谓“敌伪人员”7,711人。甚至还把三十年代县师、省四师的《同学录》也当作敌伪档案,列入敌伪行列。据造反派称,敌伪人员混入县直机关内部146人,混入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并担任领导的167人。这些人多数受到了批斗。
  同年9月,全县开展教育革命,各公社均建立“教育革命委员会”,生产大队均建立“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县办七所中学均派驻了“工人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并推广江西共大、辽宁朝阳农学院和威县辛店小学的经验,开展全县教育革命。第二年4月县革委又决定,将726名农村教师由商品粮转为农业粮户口,下放农村,不发工资。
  1970年2月,县革委在全县范围内又开展了一场“一打三反”运动,即打击反革命、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据称挖出“反革命分子”122名,破获“反革命案件”82起,清出较大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犯143名。又制造了一批冤假错案。
  1971年3月,中共邢台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共邢台县委员会。8月下旬,全县33个公社党委先后恢复。新县委成立后,领导了“批陈整风”和“批林整风”,抓了落实干部政策,一批老干部得到解放,安排了工作,工农业生产有了回升,各项工作有了转机。但不久,又开展了“批判右倾回潮”、“批判唯生产力论”,并改批林彪极“左”为批极“右”,因而使“左”的错误更加泛滥。特别是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之后,“批林批孔”、“评法批儒”、“评水浒”、“批小生产”、“割资本主义尾巴”等运动接连不断,并都以人划线,上挂下联,千方百计找各级代理人,使局势陷入混乱。1975年初,县委贯彻了邓小平“各方面都要整顿”的指示,使工业、农业、财贸、教育。各方面工作都有了明显好转。但8月份又开展起“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社会秩序再度陷于混乱,一些干部又受到冲击。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22日,邢台地、市、县党政军民学十万多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集会庆祝。至此,“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
  二、大学毛主席著作
  1965年5月28日,县委常委制订了《关于当前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计划》,率先在领导层展开学习。学习内容以精读“四论”为中心,通读毛泽东选集1—4卷和毛主席近年发表的著作。学习方法,坚持“活学活用、学用结合”的原则。每天早晨学习一小时,常委会后,集中学习一天。要求常委做到“三带头”(带头学习、带头写心得笔记、带头辅导)和“四同时”(在布置、汇报、检查、总结工作的同时,要布置、汇报、检查、总结学习毛主席著作)。同年8月,县委制订了《关于组织干部群众进一步开展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安排意见》,从此,群众学习毛主席著作运动开始。运动中涌现了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南会、北于庄生产大队党支部、小陈庄生产大队团支部以及县人武部干部郑洪和等典型。对干部群众的思想建设和生产建设起了一定推动作用。
  1966年10月,县四清工作团党委又提出《迅速掀起全县学习毛主席著作运动新高潮的意见》。接着,全县干部群众21,000多人收听了地委召开的“把学习毛主席著作群众运动推向新阶段”的广播大会。从此,饭前饭后、地头休息时都要人们读毛主席著作,背诵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讲用会经常召开,语录岗接连不断,把学习毛主席著作推向高潮。学习当中出现了严重的形式主义、实用主义,如要求学习毛主席著作“立竿见影”,吃饭、工作、开会、作报告、搞批判、打电话以前,都要念一段语录作为开场白。甚至两派之间的舌战,也要以毛主席语录作“武器”,甲派念一条,乙方念一条,谁的语录压倒对方,谁就算胜利者,严重地歪曲了毛主席著作和毛泽东思想。
  三、农业学大寨
  1964年,中共中央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中指出,全会同意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农业学大寨”的决策。从此,农业学大寨运动在本县逐渐展开,但声势不大。1969年1月,县革委组织县、社、队三级干部到大寨参观学习,并在阳泉连续举办了十一期“学大寨毛泽东思想学习班”,2574名干部参加了学习。10月,参加县农业学大寨会议的全体代表,向全县发出倡议。此后,全县以修地造田、兴修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全面展开。运动中提出“革命加拼命,一天三上工,春节不停工”。1973年2月,县委、县革委召开全县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总结交流“农业学大寨”经验,表彰南会、水门等先进生产大队,把学大寨群众运动不断推向高潮。到1975年,全县完成川河造田5万多亩,修护地堤、护村坝240万米;修建了东川口、野沟门水库配套渠道工程198公里。同时,参加了邢台地区朱庄水库施工,开挖本县境内渠道78公里。
  1975年9月,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提出“普及大寨县”任务。到1979年3月,全县建成所谓大寨式公社26个,生产大队481个。南会、水门、折户、将军墓、翟沟、前晋祠、康庄铺七个生产大队被评为邢台地区“农业学大寨,,红旗单位。
  在“农业学大寨”的同时,开展了“工业学大庆”、“财贸学大庆学大寨”运动。1977年10月,省委、省革委命名县供销社为“学大庆学大寨红旗单位”;白岸、王快、西黄村、浆水供销社、县医药公司、县生产资料公司、将军墓粮站为“学大庆学大寨”先进单位。1978年,省委、省革委命名县农机公司为“大庆式企业”;县农机厂、县煤矿、县煤矿机械制造厂为“学大庆先进企业”;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为“学大庆学大寨”先进单位;县煤矿机械制造厂、县机制砖厂为“大庆式企业”;县供销社获“大庆大寨式企业”荣誉,并因此出席了全国财贸学大庆学大寨会议。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