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抗洪抢险,重建家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0849
颗粒名称: 三、抗洪抢险,重建家园
分类号: D651
页数: 2
页码: 440-4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邢台县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抗洪抢险,重建家园工作开展情况。
关键词: 邢台县 抗洪 抢险

内容

1963年8月,全县遭受了一场罕见的洪水灾害。水灾前,县人委已收到将有大雨量的预报。县成立了防汛指挥部,对防汛工程进行了维修加固,重点村成立了抢险队和防汛组织。
  8月1日,全县各地均有小雨。县防汛指挥部电话通知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密切注视雨情水情,组织好防汛抢险队伍,并把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从县水利局搬到县人委办公,明确专人收听天气预报,昼夜看守电话,不得离岗失控。
  2日,全县普降大雨,西黄村一带雨量最大,日降水量189毫米。山川沟道基流增大,河流水位上涨,东川口水库蓄水猛增。库区移民搬迁户被淹。在紧急关头,主持县委工作的副书记李志宏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县长王永淮、副书记王怀礼到东川口动员东西川口、东西窑几个村尽快搬出淹没区;由副县长袁修礼、县水利局副局长刘志刚到东川口水库坐阵指挥,专门负责水库的安全。
  3日,全县暴雨,山区日降水222.6—289.4毫米。四川三河出现了第一次洪峰,东川口、羊卧湾水库出现险情。县委决定全力以赴,保住水库,组织力量运送救灾物资。政府下令立即调大贾乡、龙化、太子井三公社两万多名群众,赶到东川口水库运石固坝。又请驻邢4593部队驻会宁团,运送两万条草袋,抢堵羊卧湾水库放水洞之塌方。邢台专署副专员王金海、专署水利局副局长刘德华也赶到羊卧湾水库现场指挥。县人武部政委樊凤书同会宁公社党委书记李富豪、皇寺公社党委书记刘春林带领300名群众,配合解放军奋战一天一夜,将羊卧湾水库塌方洞堵住,排除了险情。
  4日,全县大雨,日降雨量超过历史记载,山区日降水量240.5—476毫米。东川口日降水量为461毫米,特别是8—9时,降雨60多毫米,每分钟平均一毫米。9时,县人委紧急动员驻邢台市单位分片分行业坚持抗洪。对物资、供销、商业、粮食、银行等单位的仓库、金库派武装人员看守。对地势较低的县医院、县工业局、粮食局、食品公司等单位除坚守岗位的人员外,所有老弱病残人员均搬到清风楼附近及北城墙上。10时30分,东川口水库倒坝,黄店等村群众首先落难。接着,石头庄、东井庄、庄窝、王尔庄水库相继决堤。下午1时,县委、县人委召开紧急会议,抽调110名干部,组成10个工作组,分赴东汪、王快、祝村、石相等平原区公社,组织群众抗洪抢险。下午3时,七里河、白马河、牛尾河洪水出槽横溢,柴家庄、道口、百泉、后楼下、华庄、东小汪、东汪、袁店、大贤、东静庵等村被洪水淹没。下午7时,县委、县人委决定将各单位准备的馒头、烙饼、衣被等送到县招待所,安置灾民食宿。李志宏等领导及县直机关干部大多数昼夜不眠,巡视水情,研究抗洪措施,抢救遇难群众。
  5日,出现第二次洪峰。东汪、王快一带淹没区群众陆续到城里避难,县委、县人委领导到难民中慰问。
  6日,降水量减少,川河水位下降。7日个别地带降雨回升。8日,除路罗、浆水降水量呈回升趋势外,其他地区均呈下降趋势,9日仍有小雨,10日天气转晴。
  在特大洪水猛烈冲击下,全县水冲沙压耕地12万亩,倒塌房屋16万间,死于洪水328人,36个生产大队遭到毁灭性破坏,其余社队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灾后,县委、县人委迅速组织干部群众,根据“五依靠三就地原则”(依靠党的领导、依靠集体力量、依靠自力更生、依靠群众互助、依靠发动群众,就地取材、就地安置灾民、就地解决困难),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8月14日,建立县生产救灾委员会,从县直抽调240名干部,组成13个工作队,深入东汪、王快等13个重灾公社,帮助社队生产自救。发放救灾粮款、冬衣、棉被,号召机关职工捐献钱物,帮助灾民抢修房屋,御寒过冬。
  20日,县委、县人委大张旗鼓表彰了在抗洪抢险中涌现出来的好干部、好社员。接受安置了遭受洪水灾害的巨鹿1100多名灾民和800多头牲口进山打草和放牧。9月,邢台地委批转地区妇联报告,要求各级党委参照本县王快生产大队的做法,教育妇女勤俭持家计划用粮,节约度荒。10月,县委指示各级党组织,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救灾工作的决定》,安排好灾民生活,掀起副业生产高潮。邢台专署批准本县200名灾民到邢台市搞短途运输。到1964年1月上旬,全县2,500多个生产队,投入副业生产的劳动力65,130人,搞起副业30多种。县委书记何耀明、县长王永淮、县人武部政委樊凤书等领导干部,带领县直有关部门的领导,深入受灾社队,总结胡家楼生产大队综合治理寺沟的成功经验和石槽生产大队只注意治沟、忽视治坡的失败教训,贯彻“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方针和县委“一手抓山(造林)、一手抓川(垫地)”及“牧为林让路、限制山羊发展”的指导思想洞时,县委组织干部学习《河北日报》发表的通讯《“三不走”——记睢常太与群众同甘共苦生产自救的事迹》文章和评论《三不走精神》,掀起了荒山工程造林和川河筑坝垫地建设高潮。遭受毁灭性水灾的南会大队,在党支部书记、全国劳动模范王志琪带领下,率先生产、生活一齐抓,“一天四上工,两头见星星”。到1964年3月初,该村起沙平基、拉土垫地130亩,荒山植树25,000株,副业获利28,000元,新建和修补房350多间。中共邢台地委批转地委组织部报告,要求各地农村党支部学习南会党支部领导和团结广大群众,战胜水灾,重建家园。到1964年10月,全县新修滩地梯田7,000亩,造林151,700亩。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