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基层政权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081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基层政权组织
分类号: D69
页数: 2
页码: 413-4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邢台县古代、近代基层政权组织。
关键词: 邢台县 旧政权 基层政权

内容

一、古代
  汉,基层政权实行乡里制。乡设三老、啬夫、游缴等乡宦。三老掌教化、啬夫掌司法和赋税,游缴掌治安。乡下设里,一里百户,设里魁一人。
  两晋和南朝,仍实行乡里制。大体上是五十户至百户编为一里,设里吏一人;五百户以上设乡,设啬夫一人。
  隋基层政权为里,里下设党。
  唐县以下设邻保组织。四家为邻,五邻为保,五保为里,五里为乡。
  宋,实行保甲制度。十家一保,五十家一大保,十大保一都保。
  元,实行里社制。二十家一甲,五十家一社,每社设社长一人。
  明,实行里甲制度。一百一十户为一里,其中十户为里长,其余百户每十户编成一甲。
  清,除保留明代里甲制度外,还设立了保甲。十户一牌,设牌头一人;十牌一甲,设甲长一人;十甲一保,设保正一人,专管治安。
  二、近代
  清道光年间,县下实行社里制。“境内村落,以二十三社领之”。
  清光绪三十年(1877)后,将全县748村分属“四路四川”。
  1915年(民国四年),县知事张书绅将全县划分为六个区。城厢为第一区;城西北为第二区;城东北为第三区;城西南为第四区;城东南为第五区;山川为第六区。嗣以六区面积大,遂分为六、七两区。旋又合并为一个区。各区设区长,管领所属各村。
  1929年(民国十八年),实行编村,设立乡治。全县编为345个乡,分隶六个区公所。各乡设乡长副乡长,管领所属各村。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