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中国国民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0774
颗粒名称: 第三十五章 中国国民党
分类号: D693.74
页数: 7
页码: 387-3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国民党邢台县组织,自1924年夏第一个小组的建立,至1949年1月流亡到北平的邢台县党部消亡,断断续缕存在了24年多。邢台县的国民党组织建立初期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后来逐渐变为反动,在抗日战争中和共产党发生摩擦,破坏抗战,日本投降后,又集结敌伪残渣余孽于邢台城,与人民对抗,犯下了很多罪行。
关键词: 邢台县 中国国民党

内容

中国国民党邢台县组织,自1924年夏第一个小组的建立,至1949年1月流亡到北平的邢台县党部消亡,断断续缕存在了24年多。邢台县的国民党组织建立初期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后来逐渐变为反动,在抗日战争中和共产党发生摩擦,破坏抗战,日本投降后,又集结敌伪残渣余孽于邢台城,与人民对抗,犯下了很多罪行。
  第一节组织沿革
  一、第一次建立与奉命取消
  1924年初,共产党人于方舟、江浩、李锡九(李立三),根据中共北京区委的指示,按照中共“三大”精神,在天津秘密建立起中国国民党直隶省临时党部。不久,本县吕文华(南良舍人)从日本留学回国途经天津时,经李锡九、江浩介绍参加了国民党,成为邢台县第一个国民党员。
  是年夏季,于方舟、张兆丰来邢发展国民党员,经吕文华介绍,小学教师张信卿、张仲毅、张精一、范秉之四人参加了国民党,建立起本县第一个国民党小组,受直隶省临时党部领导。接着张仲毅又发展了县教育局张其功,第十二中学学生沈国华、四师学生王玉宾等为国民党员。到1925年底,邢台有国民党员30多名,其中有十余名是共产党员,称为“跨党”党员。
  国民党邢台县党小组在支持学生运动和迎接北伐军北上等工作中,曾起过积极作用。1926年与共产党合作,发动了农民占领邢台城的斗争,失败后,国民党组织受到了破坏。1927年“4•12”上海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右派公开与共产党决裂。1928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驻邢台,随军前来的平汉线战地党务指导委员会韩振生、李梦同等,在南关第三高小和城里卫衙街,分别设立国民党临时登记处,在邢台公开进行“清党运动”,对国民党员一律进行审查登记,对共产党员进行通缉逮捕。在此压力下,共产党员何子箴、王玉宾、张其功等声明脱党,参加了国民党登记;张信卿经共产党组织允许,亦参加了国民党登记;其他共产党员因受通缉,只好隐蔽或出走。
  同年秋后,邢台清党运动完毕,国民党邢台县党部遂即成立,在卫衙街公开办公。何子箴为常务委员,王玉宾等四人为指导委员。随后在小学教员中发展了一批党员,其中有于化龙、郭涤生等。
  经过“清党”,国民党河北省党部分裂为大同盟与新中学会两派。新中学会派势力较大,掌握了省党部权力。于1929年4月,下令解散各县党部,换成清一色的新中学会派的人员。王世辅等五人以邢台“党务整理委员会”名义,取代了何子箴为首的邢台县党部,改称“国民党邢台县党部执行委员会”,王世辅为常务委员,李光月等四人为执行委员。
  是年9月,省党部新中学会派垮台,“大同盟”派夺了权,又重新启用何子箴为邢台县党部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范秉之等四人为执行委员,并开始筹建区党部、区分部。这时期又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到1932年全县有国民党党员百余名,并颁发了党证。
  1935年5月,“何梅协定”签字生效,国民政府完全接受日方提出的“取消河北省及平津国民党部”等条件,国民党邢台县党部奉命取消,一切党务活动停止。
  二、第二次建立与解体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938年9月,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主席、省党部主任委员鹿钟麟,率部从太行山东下冀南,途经邢西抗日根据地时,在路罗重建了国民党邢台县党部,委任李博文为书记长,徐延南、谢永祥等为干事,受国民党河北省第六区、七区指导专员办事处领导(先后驻牛豆台、坡子)。
  1939年2月,鹿钟麟率省政府和省党部从冀南逃到邢台山区。他积极贯彻执行国民党五届五中会议提出的“防共、限共、溶共”政策,在抗日根据地制造与共产党的摩擦。邢台县党部秉承省党部的旨意,积极发展党员,与共产党对抗和摩擦。配合国民党省专先后在牛豆台、坡子举办了两期全专党务训练班,明确规定凡参加训练班人员一律回原籍发展国民党员,并按发展党员数量多少,充任区党部、区分部书记长。他们发展党员的方式,基本上是采取欺骗引诱的方法,如给群众宣传什么“国民党是正统,中央军势力大”,“我们是中国国民,要参加国民党,共产党是俄国的,不要参加”;对穷人则讲:“参加了国民党,有饭吃,有钱花”;对一些流氓分子说“入了党,可以升官发财”等。甚至以物质引诱发展国民党员,如报名后立即发给几升粮食,不少贫穷农民为领到几升粮食而参加了国民党,有的为了多领粮食,还替自己的子女、亲戚报了名。还有些村以“好人团”名义发展国民党员。如滑子村国民党骨干公开欺骗群众“参加‘好人团’,可以领粮食”,结果108名群众都报了名,后来统统转为国民党。通过一年多的发展,到1939年末,全县国民党员达两千多名。
  1940年1月底,鹿钟麟的省政府因与共产党摩擦失利,仓惶南撤,国民党邢台县党部也跟鹿钟麟南撤武安、涉县。留在当地的国民党员,民愤极大的骨干分子受到抗日政府镇压,一般党员通过教育、自首悔过宣布退了党。从此,邢台县国民党组织解体。
  三、第三次建立与被日军破坏
  1940年春,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决定开展沦陷区党务活动。李博文以邢台党务特派员身份,潜入沦陷区尹郭、姚平一带活动。8月,河北省国民党第22区党务督导专员任晓敏任命高书绅为邢台县党部书记长,于化龙等四人为执委。
  1942年春,于化龙升任县党部书记长,高书绅降为执委,其他执委未变。
  5月,李博文活动败露,被邢台日本宪兵队逮捕,遂投敌叛变,供出县党部全体人员。8月初,日本宪兵队对邢台城周围的国民党组织进行了大搜捕,除于化龙逃出外,其余执委及一般党员十余人被捕入狱,国民党邢台县党部遭到破坏。高书绅等四名执委判处二至三年徒刑,押解北平陆军监狱服刑。其余被捕党员,经过贿款、悔过,取保释放。这就是震撼一时的“八月事件
  四、第四次建立与垮台
  于化龙只身逃到林县后,向省党部书记长张宝树报告了情况,经批准重新组建了邢台县党部,于化龙为书记长,陈汉章、张子钦、霍子固、郭涤生为执委。
  1942年冬季,于化龙奉命赴西安受训,张子钦代理书记长职务。
  1943年春,于化龙受训期满归来,一面重新整理沦陷区党务工作,建立了七个区党部,一面恢复邢西抗日根据地的国民党组织与活动。委任潜入邢台县抗日政府当秘书的老国民党员李玉英为国民党邢西特派员,令其筹建国民党邢西党务办事处。李即与国民党员陈梦泽等在浆水秘密开会,商定陈任办事处主任,李任秘书。办事处拟设组织、宣传、交通、破坏、谍报五股,并安排了白岸、路罗、城计头、浆水、老庄窝、将军墓、宋家庄七个区的党部人选。但是,由于抗日政府及时察觉,遂逮捕了国民党特务分子58名,除个别处死外,大部分教育释放,隐藏在抗日政府几年的李玉英也被清出。恢复邢西国民党组织的计划没有实现。
  1944年2月,于化龙又将沦陷区国民党区党部调整为六个:一区党部设在城里,书记长霍子固;二区党部设在八方,书记长赵砚田;三区党部设在晏家屯,书记长陈汉章;四区党部设在羊范,书记长张子钦;五区党部设在东静庵,书记长胡德卿;六区党部设在谈话,书记长李守明。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于化龙公开抛头露面,在大梁庄刘超群家召开邢台党务会议,充实了县党部机构。于化龙仍任书记长,县党部委员分别兼秘书和各股股长,郭涤生兼任秘书,霍子固兼任总务股长,陈汉章兼任组训股长,张子钦兼任宣传股长,每股配备干事三至五名。会议确定旧党员一律报到登记,并征收新党员。会后,县党部于南学道街双聚斋鞋铺后院公开挂牌办公。
  1945年9月24日邢台城解放,吕文华等国民党员到市人民政府登记自首,于化龙、高书绅等逃往蒋管区。国民党邢台县党部不宣而散。
  五、流亡石门、北平的邢台县党部
  1945年冬,逃亡到石门的高书绅等人在该市大同街宣布成立国民党邢台县党部,高书绅任书记长,郭涤生任秘书。1946年6月,于化龙从安阳辗转抵达石门,与流亡的邢台县代县长李珊争夺地位。经省党部调解,于化龙任县党部书记长,李珊任副书记长,高书绅为委员。并在邢台人较多的正义面粉公司发展国民党员十余名,建立了区分部。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流亡到此的国民党邢台县党部宣告解体。
  石家庄解放后,逃到北平的于化龙等人于1948年2月又在北平组建了国民党邢台县党部,书记长于化龙,秘书郭涤生。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于化龙逃到绥远躲藏,流亡北平的邢台县党部自行消亡。至此,在邢台历史上存在24年之久的国民党组织,也随之消亡。
  第二节 国民党的主要活动
  一、抗日战争以前
  1、邢台国民党地方组织建立初期,在国共合作的形势下,曾一度贯彻执行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邢台教育界宣传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及俄国十月革命,支持学生进行反帝、反封建军阀活动,支援上海工人反帝斗争。
  2、为迎接北伐军到来,与共产党一起联合建立“冀南武装农民运动办事处”,领导冀南10多县武装农民,赶走奉军,顺利地占领了邢台城。后来武装农民运动虽被跟随蒋介石的晋军所镇压,但给革命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3、1928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驻邢台,并进行了“清党运动”,国共两党公开分裂。之后县党部配合驻邢军队捕杀共产党员;1930年4月和1932年10月,先后破坏了中共邢台中心县委和中共南和中心县委;并组织人员调查张信卿、胡震、王树礼等共产党员的活动情况。
  4、根据国民党中央党部的指示,县党部在教育界推行党化教育,指令各学校增加“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等课程。
  5、县党部根据省党部宣传大纲,通过创办《邢台日报》、召开“纪念周会”,设置“民众教育馆”等形式,进行反共宣传,如宣传江西“剿共”消息,“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共产党共产共妻”、“赤祸不平、民众不宁”等。同时也宣传了一些相信科学,破除迷信,拆庙宇、捣偶像,男子剪辫子、戒大烟,女子放足、识字等主张。
  二、抗日战争时期:
  1、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一些国民党员与八路军、冀西民训处一起,在西黄村、宋家庄、将军墓等地共同组织“战时动员委员会”,动员各阶层群众“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实行全民抗战。1938年9月,县党部建立后,依照国共双方协议,国民党在抗日根据地公开活动,邢台县抗日政府采取统收统支办法,供给县党部活动经费以及国民党部队的军粮马草。曾一度出现了国共局部合作抗日的局面。
  2、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政策。从此,邢台县党部跟随其省、专领导,开始了反共摩擦。这时,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于1939年春在路罗成立的七专署(张春棣、王玉英先后为专员)公然命令共产党建立的邢台县、区抗日政府归其领导,企图取代抗日的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冀西专署,夺取邢台县各级抗日政权,并于1939年3月12日在路罗召开国民党活动分子大会,企图采取突然袭击手段,以“民众”名义,“民主”方式,撤换抗日县长胡震。是年12月12日,抗日县政府在浆水召开纪念县政府成立两周年大会,县党部又想借朱怀冰的军队,用武力撤换抗日县长胡震,让国民党员靳长顺取而代之。但这些计划,由于被抗日政府察觉,并采取了坚决抵制的措施,所以均未成功。
  3、1942年春,县党部书记长于化龙,选派了20多名国民党员,打入日伪军队、机关,并在冯家庄、前晋祠和伪治安军便衣队等处,建立了五处秘密工作据点。一面搜集日伪情报,掩护省党部服务员吕文华、国民党河北省第22区党务督导专员任晓敏等活动;一面利用伪军政职权,间接捕杀共产党、八路军。县党部设置迫害抗日军政人员的组织,先后任命日本宪兵队便衣郭涤生、伪治安军情报队长刘超群(国民党员)为组长,侦察和捕杀抗日军政人员。经郭涤生密报,有六、七名地下抗日工作人员被宪兵队捕杀。刘超群带领伪治安军先后杀害八路军王秀峰等十余人,报经省党部核准,刘获奖金300元(旧币)。
  4、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邢台县党部开始公开活动。这时,国民党第22区专员任晓敏,任命县党部书记长于化龙代理邢台县长。于即以县党部班底为基础,组织邢台县政府,开始清查日伪财产,接受伪政权。
  不久,驻邢日军北上集结,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等率部沿平汉线北犯。任晓敏、于化龙唯恐马部进抵邢台前,县城被八路军收复,乃决定暂由驻邢伪治安军十一集团军司令高德林部防守邢台,等候国军到来。因此,任、于亲往高公馆拜访,允许高德林加入国民党,不追究其当汉奸的历史,并委以邢台保安司令。
  后来高德林奉命率部赴保定集结待命,巨鹿等县警备团也将随同前往,任、于慌慌不安,遂派刘超群、郭涤生活动挽留各县警备团长,应诺各县警备团编为国军保安旅,团长晋升旅长。这样,巨鹿、南和、任县、威县等警备团留驻邢台,遂成立顺德保安司令部,任晓敏为司令,一切军需由邢台县政府筹措供给。此外,县党部还清查共产党、八路军地下工作人员,大量印发县长于化龙《为胜利光复告全县民众书》,刷新墙上标语,组织妓女到前沿阵地唱小调,进行慰问,还派人外出求援等,妄图负隅顽抗。
  三、解放战争时期
  县党部流亡到蒋管区石门、北平后,主要活动有:
  1、组织“同乡会县党部把逃到石门的邢台籍人组织起来,成立“邢台同乡会”,委派窦经华、霍子固为驻会理事。主要任务是,从在石邢台籍商人、市民以及当地政府、慈善机关募捐经费,解决流亡人员生活问题;借助石门市警察局长张振武(本县营头人)的权势,为在石邢台人员办理“通行证”,介绍就业谋生门路。于化龙到北平后,得知北平“邢台同乡会”有名无实,于是,征得理事长韩振生等同意,在会内新设干事会,亲任干事长。任务与石门相同。
  2、组织“还乡团”。县党部派郭涤生把邢台跑到石家庄的国民党骨干伪军政要员以及地主恶霸等人员,组成“还乡团”,编为冀南“还乡团”一中队,在北道岔进行军事训练后,驻防窦妪,等待时机,配合国军重返邢台。
  3、组织“请愿团”。1947年春,于化龙带领平乡、隆尧、永年等县流亡到石门的书记长、县长等人员,组成“请愿团”,赴太原请求山西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出兵,增援石门守军。后由于正太路被切断,于化龙等乘机飞往北平。于到北平后,又联络冀南十余县流亡书记长、县长等,集体进行金兰结拜,遂即又到外交大楼向河北省政府主席请愿,要求赈济冀南逃平人员。
  4、搜集邢台情报。县党部流亡到石门后派人潜回邢台,在东静庵及城西乡等地建立秘密联络点,联络县内国民党骨干,搜集八路军的军事情报及土改情况,散发反共传单等。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
  .1942年夏,三民主义青年团河北省支团部委派李珊任三青团邢台分团部筹备处主任,分团部设临时干事会,由主任一名,干事四名组成,下设总务、组训、宣传三个股,秘密领导邢台、任县、内邱、隆平等县沦陷区的团务工作,重点是秘密发展地下三青团员,派遣团员打入日伪军队机关,搜集日伪和八路军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1944年夏,王风桐任邢台分团部筹备主任,苗冬生任书记。因日军控制甚严,团员发展寥寥无几。1945年春,在邢台县建立三青团区队,区队长由分团干事会干事陈守仁兼任,并在义德中学和日伪县合作社建立两个三青团分队,共计团员30余人。
  1945年夏,苗东生任分团部筹备处主任。8月日本投降后,三青团在城内设址公开活动:组织青年书写、张贴标语,宣传抗战胜利,组织起20多人的三青团社会服务队,配备枪支,一面搜捕八路军情报人员,一面与国民党县党部争夺资财,抢先查封了“兴亚会馆”及三棱、三井、大成洋行等30余处日伪仓库物资;组织邢台师范及义德学校的学生,到各街道募捐款二百多万元,计划慰劳国民党的北上军队。
  1945年9月,邢台解放前夕,伪治安军十一集团军司令高德林率部北撤时,分团部筹备处带青年学生20余人随军到石门。留在邢台城的少数三青团员,曾协助国民党邢台县党部防守城池。八路军解放邢台后,他们遂到国民党政府统治区石门活动。1946年初,三青团邢台分团筹备处在石门中山路设址办公,曾绍勤任主任,将邢台去的20多名青年学生介绍到“中学进修班”,继而发展为三青团员。1947年8月,李珊继任分团部筹备处主任。1947年11月石门解放后,三青团邢台分团部筹备处解散。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