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党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0753
颗粒名称: 一、发展党员
分类号: D263
页数: 2
页码: 378-3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邢台县共产党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建立初十七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时期发展党员的概况。
关键词: 邢台县 共产党 党员

内容

一、发展党员
  1、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2年春,在保定省立高等师范国文专修科读书的张仲毅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5月,由邓中夏介绍加入)转为中共党员,成为邢台县第一个党员。
  1925年4月,张仲毅与于方舟受中共北京区委派遣来邢发展党组织,介绍省十二中学四名学生参加共产党。8月,国民革命军陕西骑兵旅王环新等共产党员,又在十二中学发展两名学生入党,成立了十二中学党支部。11月,十二中学党支部宣传委员沈国华到四师发展十多名学生入党,成立了四师党支部。年底,邢台县在知识界中发展党员29名。
  1926年,继续在知识界发展党员,南陈村小教员张信卿、东候兰高小教员张啸宇等参加共产党,四师附小也发展几名教师入党,到1927年3月,邢台已有党员35名。
  当时,正值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发展党员方式,一般先由几个党员共同选择思想进步,品学兼优的学生为对象,经支部讨论同意后,个别谈话,启发革命思想,一旦条件成熟,再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举行简单而庄重的入党仪式,即为正式党员。而且,允许党员以个人名义参加国民党,谓之“跨党党员”。
  1928年6月,国民党在邢台进行“清党运动”,制造白色恐怖,捕杀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邢台党组织被迫停止活动,党员只剩下一、二名。
  1929年4月,陈潭秋来邢,成立了邢台中心县委,提出恢复整顿党组织,发展新党员,并且注意在工农群众中发展党员。6月23日纪念冀南武装农民暴动两周年时,吸收了九名工人入党。后来又在西郭庄、祝村建立两个农村支部,发展一批先进农民入党。
  1930年4月,邢台中心县委遭破坏时,一批党员被捕或叛变。1932年4月,中共直南特委交通员杨朝三在邯郸被查失密,邢台党组织遭破坏,又有一批党员被捕,党员数量大大减少。1934年邢台仅有党员十余名。
  1935年1月,中共直南特委派刘振河、刘魁儒在八方、张安北、军营、稻畦、禅林寺等村发展一批党员,后因国民党军警破坏和失去领导均解散。
  2、抗日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1937年11月20日,八路军来到邢西创立抗日根据地,开始在浆水、营头、宋家庄建立抗曰县、区政府,并在先进知识分子、先进农民以及从太原、邢台失业回乡的工人中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至年底三个地区共发展党员200多名。
  1938年6月,邢台县委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大量发展共产党员的决议》,派组织部长白赏义赴赞皇学习建党经验,回来后提出“大量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采取四种方式发展党员:一是,路罗区从斗争中发现积极分子,然后,个别谈话,进行教育,吸收入党。二是,宋家庄从雇工小组中选择积极分子进行谈话,启发阶级意识,然后放在斗争中进行考察,成熟后吸收入党。三是,浆水一带,先在先进村建立党的中心支部,再通过中心支部到周围村发展党。四是,县委在浆水、路罗、马河等区举办训练班,各村选拔积极分子参加,通过讲课启发阶级觉悟,再经个别谈话,成熟后即填表入党。截至1938底,全县共有党员2758名。
  1939年以后,在反摩擦、反“扫荡”等革命斗争中不断吸收贫雇农积极分子入党,使党的队伍得到壮大。但是,1940年7月,县委开展了建党后第一次整党,清洗了一批坏分子,同时也开除了一大批有缺点的好党员,使党员队伍骤减。年底邢西、邢东两县仅有党员1437名。
  之后,各级党组织虽然不断发展党员,但由于不少党员带头参军,使党员数量长期处于徘徊状态,直至1945年,邢西、邢台(东)共有党员1878名。
  解放战争时期,在土地改革、参战支前等工作中,又吸收了一大批阶级觉悟高,工作积极的贫雇佃农入党1949年末,全县党员达4740名。
  3、新中国建立初十七年
  1954年,发展新党员的重点是无党支部的村,小支部及老党员较多并缺乏朝气的村,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对象主要是成份纯洁,历史清楚,斗争坚决,工作积极,有群众威信的人。有青年团组织的地方,首先吸收够条件的团员入党。截至1954年底,全县共发展新党员1335名。
  1956年6月,县委在贯彻中央关于知识分子政策的大会上,公开吸收了一批知识分子入党。
  1957年,根据上级指示,基本上停止发展党员,集中力量加强对现有党员的管理和培养,提高质量。
  1958年,恢复发展新党员工作。县委注意在钢铁战线建党。1959年,发展党员重点放在各系统力量薄弱的单位。农村公共食堂的炊事员、管理人员、幼儿教养员等,文化教育卫生系统着重吸收教员、主治医生。
  在“四清”运动中,根据中央“积极地、较多地、慎重地接受新党员”的指示,吸收年龄较轻,出身成份好,经过基层长期考验的知识分子,优秀干部及知识青年入党。同时,开除了一批所谓“四不清”党员干部。1965年,全县党员达到10796名。
  4、“文化大革命”时期
  发展党员是按照党的“九大”精神,以所谓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高低为标准,主要发展积极造反,敢于跟“走资派”斗争的人入党。在整党整风“吐故纳新”工作中,一批老党员以“走资派”、“叛徒”等罪名被开除出党。一些造反派头头、打砸抢分子在“斗争”中火线入党,许多运动活跃分子被“纳新”入党。仅1969年,全县党员达17546名,比“文革”开始前增加了6750名,造成组织严重不纯,很多党员入党动机不明确,造成党内思想作风严重不纯。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首先落实了党的政策,恢复了1085人的党籍,同时,进一步注意了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使党员队伍的文化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大中专学历的党员比原来增加了二十一个百分点。1988年底,全县共有党员22303名,比1950年增长两倍多。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