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街道及公共建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070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街道及公共建筑
分类号: TU982.29
页数: 1
页码: 3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邢台县农村街道及公共建筑,旧时,各村一般都有一条或数条大街与多条胡同相交织,俗有大街小巷之说。大街小巷多依自然地势而建,大街走向较直、宽窄差异不大;小巷则宽窄不一,弯曲不畅,无论大街或是小巷,均为土石路面,往往是“晴天满街土,雨天一街泥”。70年代后,“文明”村建设大发展,大部分村进行了统一规划,在拓宽旧街道的同时,又建成了一些新的宽敞街道。不少村对街道两侧旧有厕所、猪圈进行了清理,部分街道铺设了柏油路面或水泥路面。旧社会,农村的公共建筑主要是庙宇、戏楼、祠堂等。从60年代初开始,电力事业逐步在农村得到普及。到1988年底,全县所有行政村都通了电,绝大部分行政村都通了有线广播和电话,不少村庄安上了自来水。
关键词: 邢台县 农村 街道 公共建筑

内容

旧时,各村一般都有一条或数条大街与多条胡同相交织,俗有大街小巷之说。大街小巷多依自然地势而建,大街走向较直、宽窄差异不大;小巷则宽窄不一,弯曲不畅,无论大街或是小巷,均为土石路面,往往是“晴天满街土,雨天一街泥”。70年代后,“文明”村建设大发展,大部分村进行了统一规划,在拓宽旧街道的同时,又建成了一些新的宽敞街道。不少村对街道两侧旧有厕所、猪圈进行了清理,部分街道铺设了柏油路面或水泥路面。
  旧社会,农村的公共建筑主要是庙宇、戏楼、祠堂等。上述建筑,除部分祠堂外,均为砖、石、木结构的瓦房抱厦。较大村庄的村口大多建阁(当地读(gǎo),阁呈城门状,上有箭楼,下有大门洞。新中国成立以后,庙宇、祠堂等大多改建为学校、仓库、办公室等,村阁、戏楼已被大部拆除或自然塌落。各村镇新建了一批学校,影剧院(多为露天),医疗所、办公室、供销门市部、面粉加工厂、幼儿园、敬老院等公共设施,特别是进入80年代后为振兴教育事业,部分村还建起了标准较高的教学楼。
  从60年代初开始,电力事业逐步在农村得到普及。到1988年底,全县所有行政村都通了电,绝大部分行政村都通了有线广播和电话,不少村庄安上了自来水。
  第三节施工队伍、设备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