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电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0469
颗粒名称: 第二十四章 电业
分类号: F426.22
页数: 9
页码: 253-2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邢台县电业发展沿革、电网建设、电量分配、用电管理、集资办电、电业管理机构等概况。
关键词: 邢台县 电业

内容

第一节 电业发展沿革
  民国时期电力
  本县最早的发电厂是由湖南省资本家朱德山等筹资兴办的“顺德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民国十三年(1924)八月开始建设,次年(1925)七月投运。装机为128千瓦蒸汽发电机组(美国产),锅炉为4.04吨/时×2,压力150磅,温度280℃(英国产)。厂址在县城外西北隅,日发电只480度,主要供“同仁磨坊”面粉加工和旧官署、资本家、大商户照明用,傍晚供电,半夜即止。
  1937年10月15日,日本侵略军占据邢台,曾增装一台75千瓦的蒸汽发电机组(美国产),这时电灯公司安装容量达203千瓦,但发电供电均处于停滞状态。所发电量主要供日军营房、日伪机关及少数大商户、客栈照明用。
  二、建国后小型发电站的兴建
  1945年9月,邢台城解放,邢台市成立,电灯公司归市管辖,本县境内尚无电力、电业设施。
  1956年本县开始兴办小型发电站,是年,本县利用百泉水,在前楼下村东建成邢台县第一座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100千瓦,可供四个村照明用电,被誉为邢台县第一颗明珠。1957年12月东汪乡开始用25马力锅驼机带动48千瓦电机发电,供东汪、东小汪、武家庄、袁店四个村的照明和社办手工业社的生产用电。1958年9月大炼钢铁时,南大郭用100马力锅驼机带动48千瓦发电机发电,供邢台县钢铁指挥部和一个钢铁厂用电。同年,南石门、羊范各用柴油机10千瓦的发电机发电,皇寺、将军墓、浆水、宋家庄等公社各用锅驼机带动20千瓦的发电机发电。山区农村破天荒地用上了电灯。
  1958年,北大郭进行了沼气发电试验,成为当时邢台专区第一家。
  1958年“大跃进”时,全县又建成装机容量0.6千瓦-48千瓦各类小水电站16座,但大部分被1963年特大洪水冲毁。
  1963年至1976年,在国家支援下,本县又重建、扩建、新建和更换机组,先后建成农村水电站22座,这一阶段兴建的水电站比原来的均容量大、设备好。
  三、网电的发展
  1959年11月建成邯邢110千伏输电线路,以35千伏临时供电。1960年邢台西郭村建成110千伏变电站一座,正式升压运行,装机容量一期工程为2万千伏安,由“邯峰安”电网向邢台供电。本县开始从西郭村110千伏变电站和北关发电厂架设10千伏线路。1962年,省拨给本县62万元的农电建设专款,促进了电力事业的发展。是年完成6条主干线,使东汪、王快、晏家屯、会宁、南石门等八个公社189个大队用上网电。
  为了解决全县用电问题,从1965年开始,在本县境内架设输电线路,建立变电站。1967年8月建成邢台县第一座变电站——前河岔35千伏变电站。山区首次用上网电。之后逐年发展,截至1988年末,全县已有35千伏输电线路134公里,10千伏输电线路1315公里,低压线路2297公里,35千伏变电站8座,11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16台,总容量52850千伏安,10千伏配变1744台。近10年由于乡镇企业迅猛发展,电量需求骤增O1979年售电量5374万度,1988年达12600万度,增长了1.28倍。1979年有低压线路仅919公里,到1988年已达2297公里,增长近1.5倍。经过线路改造,布局合理,减少迂回,缩小供电半径,线路损失率降到29年来最低数,1988年为8.5%,总容量99695千伏安。全县33个乡(镇)617个村全部通电,同时供给850个五级工业用电。
  第二节 电网建设
  一、变电站建设
  1.前河岔变电站
  位于宋家庄乡前河岔村北,1965年开始建设,1967年8月正式投运。主变1台,容量1800千伏安,自西郭村110千伏变电站架设35千伏线路一路,全长35公里,有10千伏出线4路——野沟门水库、将军墓、宋家庄和马河。随着长征、将军墓两座变电站的投运,1976年该站迁到马河乡西河口村东,更名为西河口变电站。由长征变电站进线,现有10千伏出线3路。其中074路供前河岔、野沟门水库,075路供北小庄乡,076路供马河、西黄村、龙泉寺等乡。
  2.长征变电站
  位于西黄村镇北会村东北。主要供长征汽车制造厂的生产用电。由邢台供电局设计并施工,1972年6月16日正式投运,主变1台,容量为5600千伏安。自西郭村变电站架设35千伏线路一路,全长21.58公里。召马变电站投运后,又从召马架35千伏线路一路,全长19.56公里。现有10千伏出线6路,其中061、063、065、066四路供长征汽车制造厂,067路供大贾乡乡,078路供太子井乡。
  3.化肥厂变电站(归化肥厂管辖)
  位于邢台县化肥厂内。由本县供电局和邢台供电局联合设计施工,于1974年3月10日正式投运。主变2台,容量为2800千伏安。架设召马——邢化T接邢化35千伏线路两路,分别长为3.51公里和3.47公里,专供化肥厂用电。
  4.浆水变电站
  位于浆水村西。为解决本县西部山区农村照明和部分工厂的生产用电,1971年由邯郸供电局设计施工,建设浆水110千伏变电站,主变1台,容量2万千伏安。架设孔庄T接浆水站110千伏线路一路,全长35.19公里,于1975年11月18日投运,现有35千伏出线2路:332路供路罗变电站,333路供将军墓变电站;10千伏出线路4路:031路供浆水镇,033路供西枣园乡和大河菱镁矿,036路供太行综合厂,032路供浆水村。
  5.将军墓变电站
  位于将军墓镇墓南峪村北,于1971年开始建设,1975年11月18日投运。由邢台供电局设计施工,主变3台,容量为6200千伏安。架设浆水到将军墓35千伏线路一路,全长
  9.7公里,现有10千伏出线路5路:080路供劳改三纵队,082路供国营河北省第四机械厂,083路供宋家庄、崇水峪两乡和化工厂,084路供国营河北省第三机械厂,087路供将军墓镇、冀家村乡和白虎庄乡。
  6.王段变电站(邢台供电局管辖)
  位于晏家屯乡南王段村西南。1976年为解决石邯电网和衡水地区供电电源,兴建了邢台王段220千伏联网枢纽变电站。由河北省电力设计院设计,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施工,一期工程安装12万千伏安主变1台,1978年10月5日联网升压运行,1980年扩建二期工程,安装12万千伏安主变2台,于1985年5月投运。现有220千伏线路7路,110千伏线路5路,35千伏线路4路,10千伏线路3路——031路供石相乡、032路供南大树乡、033路供晏家屯乡东部。
  7.召马变电站(邢台供电局管辖)
  位于南石门镇南高村东,1977年11月21日正式投运。由邢台供电局设计施工,主变1台,容量31500千伏安,架设邢台电厂——召马110千伏线路一路,全长15.67公里,王段——召马110千伏线路一路,全长16.1公里。有35千伏线路4路,10千伏线路8路,其中供本县的2路,073供会宁棉油厂、东先贤、南先贤、北先贤,075路供尹郭、东高村、东石门、西石门、中石门。
  8.大石头庄变电站
  位于南石门镇大石头庄村南,1978年1月开始建设,1979年3月29日正式投运。由邢台供电局设计,县供电局施工,主变1台,容量3200千伏安,架设西郭村到石头庄35千伏线路一路。全长11.6公里。1985年扩建,增加主变1台,容量为3200千伏安。现有10千伏出线5路:062路供县三化工和化工厂,063路供南石门镇农业用电,065路供县水泥厂,066路供张尔庄乡,068路供南石门镇工业用电。
  9.羊范变电站(邢台供电局管辖)
  位于羊范镇王村西。由河北省电力设计院设计,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施工,于1983年7月投运,主变1台,容量12万千伏安。现有220千伏安线路6路,110千伏线路5路,10千伏线路3路,其中供本县的2路,032路供八六二库、糠醛厂,035路供伍仲。
  10.皇寺变电站
  位于皇寺镇东北。由县供电局设计施工,1985年5月开始建设,1986年6月16日正式投运。一期工程主变一台,容量3150千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从召马——东庞线T接,全长7.12公里。现有10千伏出线6路:053路供176处和974处两个单位,054路供张安北乡,055路供石相河,056路供谈话乡,057路供皇寺镇,052路供县兰晶石矿和石墨厂。
  11.路罗变电站
  位于路罗村东,由县供电局设计施工,1986年7月开始动工,1987年7月11日正式投运。一期工程主变1台,容量1800千伏安,架设浆水到路罗35千伏线路一条,全长为
  10.7公里,现有10千伏出线4路:095路供杨庄乡,093路供白岸乡,094路供路罗乡,095路供城计头乡。
  12.平坡变电站
  位于羊范镇西北,县供电局设计施工,1987年5月始建,1988年5月23日正式投运,主变2台,容量6300千伏安。1988年2月架设从西郭村——长征线到平坡35千伏线路一路,全长10公里。现有10千伏出线4路:043路供羊范,044路供东坚固、西坚固、许坚固、中坚固四个村,045路供龙化,046路供大路村和王村。
  二、电力工程
  1.10千伏长太线峰门大跨越
  长太线是长征变电站到太子井乡的主干线,建于1969年。在太子井乡峰门村。采用9米等径三连杆,线路横跨邢左公路和一道山沟,跨距770米,使用的导线为50号钢镀线。
  2.10千伏西上线营头大跨越
  西上线是西河口变电站到西上庄乡的主干线,建于1971年,在龙泉寺乡营头村,采用12米等径三连杆,线路横跨朱庄水库,跨距804米使用导线为50钢饺线。
  3.10千伏“将四线”北梁元店大跨越
  将四线是将军墓变电站到河北省第四机械厂的主干线,建于1973年。在将军墓镇北梁元店村,采用9米等径三连杆,线路跨越北梁元店河,跨距840米,使用导线为120号钢芯铝线。
  4.35千伏“西前线”西黄村河大跨越
  西前线是西郭村10千伏变电站到前河岔35千伏变电站的主干线,建于1968年。在西黄村镇北会村,采用9米等径三连杆,线路跨越西黄村,跨距1060米,使用导线为100号钢铰线。
  三、县办电网水电站
  1.路罗水电站
  始建于1959年,装机100千瓦,后于1976年10月扩建成两台机组,装机容量为298千瓦·耗资22.8万元,投工1.5万个工日,设计年发电量57万度,干旱周期,仅发电28万度。
  2.野沟门水电站
  坝后式水电站,1977年2月正式兴建.1979年3月投产运行,装机容量为750千瓦,3台机组,总投资46.93万元,设计年发电量150万度,通过西河口变电站送入电网。
  3.东川口水电站
  为洞式水电站,1977年8月开工,1978年3月投产,投资19.5万元,装机容量225千瓦,3台机组,设计年发电量30万度,经过长征变电站并入电网。
  4.四里沟水电站
  渠道跌差电站。1979年2月兴建,1980年4月投产运行,设计装机容量750千瓦,3台机组,投资50.7万元,年发电量150万度,经朱庄变电站并入电网。
  5.石相河水电站
  总装机2×500千瓦,是目前本县装机最大,落差最大(61米)的水电站,1981年3月动工,1984年底基本建成,1985年11月22日至12月8日进行试车运行。耗资114.8万元,投工7.2万个工日,经皇寺变电站并入电网,设计年发电量338万度。
  近十年连续干旱少雨,河川断流、塘库干涸,小水电站发电量很少,受季节限制均未达到设计标准。
  第三节电量分配
  在未用网电前,本县只有一些农村的照明用电,网电架通后,用电量逐年增加,1965年已达686.6万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用电量猛增,1979年全县用电量5374万度,比1965年增加6.8倍,1988年全县用电量已达12552万度,比1965年增加17.3倍,比1979年增加1.34倍。在1988年的全县用电量中,工业用电占65.71%,农业用电占25.18%,生活用电占9.11%.
  一、工业用电
  解放初期本县工业较少,用电量不大。自70年代起长征汽车制造厂、河北第三、第四机械厂、河北电讯一、三、四厂相继在本县建成,县属工业也陆续发展,工业用电逐年增加,1965年为118.6万度,1979年为1668万度,1988年为8248万度。1988年比1965年增长68.5倍,比1979年增长3.94倍。
  二、农业用电
  自1960年起,邢台市周围的农村开始用网电,随着农业的发展,本县用电村逐年增多,山区也开始用电,农业用电量逐渐增大,1965年为477万度,1979年达3382万度,1988年已达3161万度,比1965年增长5.63倍。
  三、生活用电
  50年代后期,本县一些社队办起小型水利或火力发电站.农村开始用电力照明。随着网电的接通,用电村逐年增多,1979年以后,城乡人民家用电器不断增加,民用负荷猛增。1965年全县生活用电91万度,1979年达324万度,1988年已达1143万度,比1965年增长11.56倍。
  第四节 用电管理
  一、安全用电
  自60年代办电开始,本县就坚持“安全第一”方针,加强安全用电的技术管理和宣传教育。随着农村电网的发展,逐步建设农村电管队伍。1988年全县有乡电管站人员84名,农村电工986名,电力部门执行一系列安全工作制度和措施,以保安全。
  1960年,本县研制成功防止人身单相触电安全保护器——“击穿保险”。随后,又学习外地经验,制造出触电保护器。1961年本县使用网电后,要求低压配变均安装触电保安器。1965年到1970年,把原来的木电杆更换成水泥杆,从而使10千伏线路电杆标准化。1978年到1982年,把原来耐压为1万伏的瓷瓶更换为耐压为1.5万伏的瓷瓶.提高供电线路的质量,以减少事故。1984年本县供电局电力器材厂,采取外地先进技术,装配新型电流型保安器,使低压安全用电在技术措施上又迈进一步。
  为了加强安全用电的管理,1984年县供电局成立“安检股”,现更名为“安全监察科”。次年,在东汪乡袁店村搞低压整改,实行三级保护(总保安器、分路保安器和户用保安器)的试点工作,效果明显,避免三起触电伤亡事故。此后,全县开始低压整改,推广户用保安器和用电标准村的建设,到1987年底,建成用电标准村286个,安装保安器1352台,安装、运行、灵敏三率达75%。全县1985——1988年连续四年无人身触电伤亡事故。
  二、降损节电
  电力部门对无功补偿、线路损耗、电压监督进行认真管理,增加变电站的布点,缩短供电半径,减少迂回,使线路布局合理,换粗导线和节能变压器,推广节电技术,以降低损耗节约电能。
  1970年,开始将8号铁丝和铜线换成铝导线,到1978年全县所有输电线路全部换成铝导线。1984年新型节能变压器出产后,本县开始对原有的高损变压器进行更换,三年间更换10千伏配变100台,总容量为5500千伏安。1986年开始安装电容器,加强无功补偿,对100千伏安以上的变压器安装无功电度表,依力率进行奖罚,促使用户上无功补偿装置。到1987年,有5座35千伏变电站安装电容柜,总容量为3000千瓦,全县供电线路的功率因数由0.77提高到0.78。用电容量在100千伏安以上的240个用户安装无功电度表800块。全县用户已安装高压电容器59台/1638千瓦,低压电容器497台/6124千瓦增加无功补偿,提高力率,节约电能。
  第五节 集资办电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日益增多,本县用电缺口越来越大。为缩小用电缺口,遵照河北省人民政府的决定以集资的办法,保证上安电厂(在井径县内)的建设,以集资的多少分配电量。于1985年邢台县成立集资办电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三年来采取多种形式,动员广大用户,集资873万元。1988年集资393万元,1986年集资250万元,1987年集资200万元,购电力建设债券30万元,为本县增加电量指令性指标3793.5万度。电力指标5901千瓦。
  第六节 电业管理机构
  建国后,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管理机构不断调整加强。1957年12月在邢台县工业局设电力指导科。1961年11月成立邢台县农电工程队。1963年1月,成立邢台县农电局。1963年6月,农电局和农机械局合并为邢台县农业机械电力管理局。1966年4月,成立邢台县农田水利电力局。1972年8月,成立邢台县农业机械电力局。1974年12月,成立邢台县电力局。1984年1月,改名为邢台县电力总公司。同年3月,又更名为邢台县供电局至今。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