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0407
颗粒名称: 第二十一章 工业
分类号: F427.22
页数: 13
页码: 226-238
摘要: 本文自邢台县自建县以来,迄于1987年,记述了邢台县工业的历史与现状。
关键词: 邢台县 地方工业 地方史

内容

第一节 发展概况
  本县工业发展最早的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手工业,如烧瓦、制陶始于西周,冶铁始于战国,制砖始于秦,大理石的利用始于东汉,瓷器始于三国和晋。
  据《唐书地理志》记载,唐时即有“邢州土贡文石”、“邢州土贡刀”、“邢州土贡瓷器”。史书载,宋代名产有,“邢州贡解玉砂”、“邢州贡白瓷盏”。“邢州酒沙醅金波”。可见唐、宋时期邢台的手工业已很发达。
  元代,陶瓷业、砖瓦业、冶铁业、酿酒业、加工刀石业等范围更加广泛。
  明万历年间(1573-1620),皮毛加工业兴起,产品运销各地。并曾出口。
  民国年间,纺织业有了发展。民国四年初(1915),直隶省举办出席巴拿马赛会的博展会,邢台县元青仿汴绸获银牌奖。据《河北通志稿》记载,民国二十二年县城有织毯、织带、织巾、织袜、织绸、制革、制胰、制鞋等加工厂40处。
  到“七·七”事变时,除上述行业外,还有:
  铁制品业(烘炉)。分布于南石门一带,加工制造农用家具、生活用具,从业者五千余户,一万多人。
  石灰、石料业。主要分布于皇寺、会宁、南石门、大贾乡、羊范一带,产品供邢台地区各县使用。
  苇席编织业。遍及七里河下游东汪、王快一带,有“男耕女编”之说,从业者约三千余户。
  旧鞋钉补业。主要分布于皇寺、潭村、苏村、时村一带,从业者五百余户,八百多人。
  这些行业,多是农忙务农,农闲务工。当时名牌产品有:大色簸箕、辛庄栲栳、石井圈椅、东小汪钢锹、寺北坡槐木楼、北屋草编、七里桥和伍仲鞭炮、南会“双赵镰”等。
  日军入侵后,抗日部队在路罗川相继建起杜旮旯胜利造纸厂、大鱼皮革厂、清泉造枪厂、明水火炮厂、南就水枪械厂等,在抗日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建国初,工业得到恢复。
  从1953年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本着名牌、盛产、需要、便于集体生产的原则,组织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全县371户个体手工业,除少部分转入务农外,多数户分别参加到东汪、南大树、北大郭、羊范、皇寺、马河、营头、路罗、浆水、将军墓、宋家庄等12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手工业社退了股金,取消了分红制,按行业合并,改建为工厂,形成县级集体所有制工业。
  新中国建立后,在巩固、发展集体所有制工业的同时,逐步发展起全民所有制工业。1958年“大办工业”上了一批工厂。1961年将部分工厂如地毯厂、砖厂、张东石灰厂、化工厂、炼铁厂、竹货加工厂等交给邢台市。1970年,县革委副主任王永环亲自抓,大办“五小”工业,全县县级工业形成一定规模。
  1974年,开始创办社队工业(乡镇工业)。到1975年底,社队工业摊点发展到45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乡镇、村、联营、个体、五级工业一齐上,促进工业迅速发展。1983年后,乡镇工业企业猛增。到1988年底,全县五级工业共达1632个。其中县级集体所有制工业19个,乡镇工业摊点(包括村办、联办、个体)1579个。总产值22177万元,其中县级全民所有制工业7354万元,县级集体所有制工业3767万元,乡镇工业11056万元。总产值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58%(1987年始,全县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实现利税4395万元。与1949年相比,工业企业的数量增16.7倍,总产值增821倍,年利税为纯增。到1988年,全县五级工业按产值计算,各占的比重是:县级工业,产值11121万元,占50%;乡镇工业,产值2995万元,占13.5%;村办工业,产值5337万元,占24%;联营工业,产值849万元,占3.9%;个体工业,产值1875万元,占8.6%。
  第二节 主要生产门类
  一、冶炼及压延工业
  本县开采铁矿石进行冶练始于战国,以后发展缓慢。1958年“大跃进”时搞群众运动,大炼钢铁,在南大郭建起了高炉群,但产品质量很低,1961年交给邢台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贾乡乡于1979年办起一家电解铅厂,年产铅100吨,1981年转产为轧钢厂,年产各种压延钢材7000吨。1984年,在马河乡西河口村建县铁矿采选厂,后在河下、北小庄、马河、城计头、杨庄、龙化、路罗等乡建开采点10余处。河下、北小庄建铁选厂。全县年产铁矿石10万吨、铁精粉1万吨。到1988年,全县冶炼压延工业职工1588人,固定资产1400万元,年产值1200万元、利税240万元。
  二、矿产采选业
  矿产采选业主要包括矿砂、菱镁矿、煤矿、石墨、兰晶石等开采厂矿。
  矿砂(金钢砂、解玉砂)开采。矿点主要分布在谈话乡,百虎庄、龙泉寺等乡也有矿床。本县远在宋代出口过天然金钢砂。1970年建起矿砂厂,1974—1985年矿砂厂发展到5家。到1988年,举产矿砂2万吨,其中精选矿砂1.2万吨。
  菱镁矿。矿点分布在西枣园乡大河、前补透一带,1958年组织开采,1962年停办。1975年再次投资建起“邢台县菱镁矿”,年产菱镁砂8.5万吨及各种耐火材料。
  煤矿。本县未发现无烟煤储地。为解决全县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煤,经协商,于1970年在沙河县投资建矿,年产煤8万吨。
  石墨分布在张安北、卫鲁,1988年组织开采,县、乡、村办有4家开矿厂,年开采量5万吨。县在张安北建有石墨精选厂,年产各种石墨粉2000吨。
  兰晶石主要分布于卫鲁村南,1988年组织开采,年产量100吨。
  其它还有重晶石、红岩矿、石英矿、长石等,村办开采点50多处,年开采量300吨。
  到1988年,全县矿产采选业,从业人员4578人,固定资产2056万元,年产值3123万元,年利税447万元。
  三、化学工业
  本县化学工业,始于1970年。是年,本县接收了邢台地区的杜树化工厂。1974年—1975年,本县办起化肥厂、磷肥厂。1979年—1985年,加快建设步伐,又增8家。主要产品有炸药、导火索、氮肥、磷肥、白降汞、糠醛、氧化钡、工业硅等20余种。到1988年,从业人员2697人、固定资产1654万元,年产值3651万元、年利税589万元。
  四、机械工业
  本县机械工业均是小型机械制造及机械配套、修理业。一部分工厂是在手工业社的基础上,经增添设备和技术改造后转产而成,一部分是在兴办“五小”工业和“社办工业”时兴办的。1979年后,乡、村全面开花,又上了一批工厂。到1988年,机械工业有厂家50余个。主要产品有:绞肉机、农用三轮车,油罐车、小型轧面机、玉米脱粒机、农用水泵、机井管、汽车坐椅、钢木家具、晶体管、室外天线及各种机械配件、建筑五金用品等。1988年底,共有职工4881人、固定资产2637万元,年产值4239万元,利税583万元。
  五、建材工业
  本县自古代西周就兴起陶业和制瓦业。秦始烧砖、明清大力开采河沙。在70年代兴
  办一批县、乡建材厂。80年代,乡、村建材业大上,到1988年已形成七大行业。
  1.石料采选业 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区。大贾乡、羊范、龙化、南石门、会宁、张尔庄6个乡(镇)36村开采石灰石,年产量40万吨。冀家村、浆水、杨庄、白岸4个乡(镇)、10村开采红石板,年产量1万平方米。太子井、皇寺、西枣园3个乡(镇)、4村开采大理石,年产荒料2170立方米。皇寺、太子井、西黄村分别建有大理石加工厂,年产各种成品石料5000平方米。
  2.河沙开采业 主要分布在白马河床、七里河床两侧和大沙河北侧的部分村,年开采量60万吨。
  3.石灰、石子加工业 除丘陵区建有两个石灰厂外,乡村建窑点300个,年产石灰16万吨,石子20万吨。
  4.制砖业除县办2个厂外,在丘陵、平原有乡、村制砖摊点50余个,年产砖2亿块。1986年东小汪村建起灰沙砖厂,为制砖业闯出一条新途径。
  5.水泥及水泥制品业 除县办一家水泥厂外,羊范、太子井、龙化、皇寺4个乡、镇办水泥厂7个,年产5.3万吨。水泥制品厂分布在南石门、东汪、祝村乡,有厂家3个,年产水泥管12万只,预制件4767立方米。
  6.玻璃及玻璃制品业 祝村乡北康庄村有玻璃厂,年产玻璃7万标箱,玻璃瓶2500万只。
  7.建筑陶瓷业除县有一家建筑陶瓷厂外,祝村、东汪、皇寺有厂家3个,年产陶瓷砖40万平方米。
  到1988年底,全县建材行业从业人员7501人,固定资产3315万元,年产值4027万元,利税567万元。
  六、皮革纺织缝纫工业
  本县皮革业兴起于明万历年间。到民国22年,年输出毛皮衣42000件、股皮73000张、弓弦皮线16000公斤。日军侵占邢台后,皮货买卖萧条,建国后虽有恢复,但为数很少,直到1982年羊范镇才建一家皮毛总厂。到1988年,羊范一带各村有加工厂、点20多个,年经营各种皮张40多万件,加工各种皮件10万余件。
  本县纺织业兴起于民国年间,30年代初较为发达。日军侵占邢台后,多数厂倒闭。但抗日根据地为支援前线,解决群众穿衣困难,组织妇女纺织,纺织业有了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本县纺织业得到大发展。1988年全县有厂家9个,产品有皮棉、短绒、棉纱、棉布、针织品等。
  缝纫业。民国年间县城有厂家。建国后有私营缝纫业1973年一1985年间,县、乡办起服装、缝纫、制鞋等加工厂4个。
  到1988年底,皮革、纺织、缝纫从业人员4400人,有固定资产1400万元,年产值2100万元,利税370万元。
  七、其它工业
  本县食品饮料加工、家具制造、工艺印刷、农副产品加工等业也具一定规模。
  食品饮料。食品加工业兴起于1954年,到70年代中期,粮食系统开办了粮油加工,70年代后期,全县农村基本普及米面加工。县、乡、村有食品、饮料加工厂家60余个。
  家具制造。兴起于1953年的手工业合作化时期。到1988年,全县县、乡有4个家具制造厂,年产各种家具5万件。
  工艺印刷。烟花炮竹厂由手工业社转产。印刷厂建于1970年。
  农副产品加工。全县有树脂桌面、草粉、制炉芯、扫帚、条帚等。有加工摊点100多个。1988年底有从业人员7800人,固定资产610万元,年产值800万元,利税210万元。
  第三节 重点企业
  一、全民企业
  邢台县菱镁矿 位于山区西枣园乡峪口村西。1958年大上钢铁时,河北省冶金局兴办,1962年工业调整时下马。1975年8月,为解决镁砂紧缺问题,由中央冶金部、省冶金厅第二次投资兴建。该矿是中国三大菱镁矿之一,河北省仅此一家。厂区面积1286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有:35立方米重烧竖窑2座,16立方米轻烧竖窑4座,镁砖导焰窑1座,运输汽车15部。主要产品是耐火材料,品种有重烧菱镁砂、菱苦土、镁砖、镁碳砖、普通烧镁砂、菱镁石。1988年底有职工1450人,固定资产749万元,年产值392万元,利税127万元。产品质量稳定,全部达到部颁标准,畅销全国,其中镁砖、镁铝砖,1988年双获省优质产品奖。1985年获省安全生产奖,1988年获中央顾问委员会“三山”(太行山、井冈山、沂蒙山)开发振兴奖。
  邢台县机械厂 始建于1953年,1956年投产。厂址在邢台市西效南大郭村,厂区占地3.8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加工及热处理设备168台。主要产品有:邢台12-15型小拖拉机,95J-100、500型两种饲料加工机组、4.5米和6米卫星地面接收机、变压器、牛头刨床、小型发电机、滑环电机、喷粉器、农用三轮车等。1988年底有职工532人,固定资产276万元,年产值244万元,利税31万元。
  邢台县化肥厂 1972年4月筹建,1974年投产。厂址在邢台市西郊北大郭村东,厂区占地4.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880平方米。有专用设备30余台,主要产品是碳酸氢铵,年生产能力3.2万吨,为本县最大的支农厂家。1988年底职工614人,固定资产664万元,年产值351万元,利税151万元。
  邢台县水泥厂 始建于1970年6月,位于南石门镇皇台底村西。厂区占地7.5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主要机械设备:Φ1.83米×6.4米磨机2台,Φ2.2米X6.5米磨机1台,Φ2.2米X12米烘干机2台,Φ2.5米×10米塔式机立窑1座,主要产品为矿碴硅酸盐水泥,年生产能力8.5万吨,因管理严格质量稳定,产品畅销京、津、鲁、冀等地。1988年底有职工643人,固定资产751万元,产值271万元,利税120万元。
  邢台县煤矿 1970年在沙河县三王村建矿采煤。因储量少,采完后于1984年在沙河县新城乡许庄村重建矿井一处,于1985年投产。矿区占地9.6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建有主、副斜井各1眼。有采煤专用设备70台,年生产能力8万吨,所产的无烟煤低硫低灰分,不臭不崩,是优质的生活用煤和化肥生产的主要原料。1988年底有职工545人,固定资产689万元,年产值392万元,利税37万元。
  邢台县机制砖厂 始建于1969年2月,位于邢台市西部西董村。原建有4个旧式小砖窑,烧制人工砖,当年6月为扩大生产又将厂址迁至邢台市北小郭村南,1970年投产。
  厂区占地15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主要设备:601型、400型制砖机各1套,64门轮窑1座,推土、装
  载机7台,年产粘土砖8000万块。其次还试制、生产新型饮料——枣花可乐、仙泉啤酒、高效速燃蜂窝煤等。:1988年底有职工710人,固定资产318万元,年产值214万元,利税75万元.1979年曾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大庆式”企业。
  邢台县铁矿 建于1984年。位于马河乡西河口村西,企业占地9603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有采矿机械40台,主要产品是铁精粉,年生产能力1.5万吨1988年底有职工388人,固定资产230万元,年产值246万元,利税30万元。
  邢台县磷肥厂 始建于1975年。位于南石门镇东。厂区占地354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7473平方米。有机械设备90台。主要产品是磷肥、铝酸鞍、铝铁。系本县第二大支农厂家。1988年底有职工186名,固定资产138万元,年产值718万元,利税88万元。
  邢台县农机修造厂建于1975年。位于邢台市西郊南大郭村南。厂区占地31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3446平方米。有通用机械设备70台(套)。主要产品有拖拉机配件、农用水泵、弧齿轮、太脱拉油罐车等。1988年底有职工300名、固定资产166万元,年产值280万元,利税43万元。
  二、集体企业
  邢台县煤矿机械制造厂 始建于1958年。位于邢台市西郊北大郭村。厂区占地34847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8127平方米。有机械设备100台。主要产品有小型多用绞肉机、民用炉、小型手摇轧面机及T815改装车等。1988年底,有职工306名,固定资产154万元,年产值234万元,利税23万元。
  邢台县轧钢厂 1955年始建。厂址在东汪村西。厂区占地23375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590平方米。这厂原产钢丝绳,因销路不畅1981年转产。有专用机械设备18台,年加工生产角钢1700吨,小型槽钢4200吨,带钢2000吨,合计7900吨。1988年还开发了不等边角钢,是河北省冶金集团生产单位之一。1988年有职工321人,固定资产231万元,年产值467万元,利税104万元。
  邢台县化工厂 1965年建成投产,地址在宋家庄乡杜树村。原为邢台地区所属,1970年移交本县。厂区占地6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0789平方米。有机械设备21台,是轻工业部的定点厂家,1985年经兵器部核定,为军工厂家。在全国同行业中生产技术较先进,产品质量优良,年产84#(硝铵炸药)4000吨,86#(导火索)3600吨、硝酸钾250吨,氯酸钾1000吨。1988年底,有职工552人,固定资产249万元,年产值908万元,利税183万元。
  邢台县服装厂 建于1973年,位于南石门镇南小郭村东。厂区占地22796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614平方米。有机械设备214台。1980年开始加工出口服装。年产各种服装21万件。1988年底有职工430人,固定资产70万元,年产值367万元,利税40.6万元。
  邢台县装具厂 1976年建,厂址在会宁村南。厂区面积17593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591平方米。有各种加工机械设备16台。主要产品有汽车坐椅,年产1600套。钢木家具,年产41000件,焊接加工,年焊接钢管等98吨。1988年底有职工207名,固定资产71万元,年产值300万元,利税33.6万元。
  三、乡、村企业
  邢台县新星综合食品厂 位于白岸村东。1985年7月建,属白岩乡办企业。投资30万元,固定资产30万元,职工100人,产品有苹果罐头、栗子罐头。年生产能力300吨,年产值120万元,利税20万元。
  邢台县太行综合加工厂 位于浆水镇前南峪村。1985创建.属村办企业。投资100万元,固定资产100万元,职工70人,产品系工业硅,全部出口,年生产能力1050吨.年产值580万元,利润120万元。
  邢台县王村糖醛厂 位于羊范镇王村。1983年创建,属村办企业。投资93万元,固定资产93万元。职工110人,产品为化工原料糠醛,年生产能力400吨,年产值160万元,利税16万元。
  邢台县第四化工厂 位于杨庄村东。1978年创建,属杨庄乡办企业。投资70万元,固定资产70万元。有职工230人,产品为工业用硫酸钡,年生产能力2000吨,年产值120万元,利税20万元。
  邢台县南唐村卫生材料厂 位于羊范镇南唐村。1987年创建,属村办企业。投资40万元,固定资产140万元。产品主要是医用药棉和纱布,年生产能力300吨,年产值300万元,利税28万元。
  邢台县第二水泥厂 位于会宁村西。1984年创建,属皇寺镇办企业。投资170万元,固定资产168万元,职工200人。产品为325号水泥,年生产能力25000吨,年产值230万元,利税25万元。
  邢台县灰沙砖厂 位于东汪乡东小汪村。1985年创建.属村办企业。投资300万,固定资产254万元,职工150人。产品为灰沙砖,年生产能力3000万块,年产值220万元,利税20万元。
  邢台县玻璃厂 位于祝村乡北康庄。1983年建,属村办企业。投资140万元,固定资产100万元,职工150人。产品为建筑用平板玻璃,年生产能力7万标箱。年产值70万元,利税23万元。
  四、部门企业
  本县除县办和乡村办的工业外,各部门也办有工业。兹将重点企业介绍如下:
  邢台县良棉厂 1959年筹建,厂址在南石门镇东南,属县农业局主管。厂区占地29215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0858平方米。有机械动力设备30多台。主要产品有良棉种籽、皮棉、短绒。1988年有职工140人,固定资产128万元,年产值346万元,利税16万元。
  邢台县化学试剂厂 1979年建立,厂址在邢台市郊区东郭村,属县教育委员会主管。厂区占地13933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390平方米。有机械设备20台,主要生产结晶氧化钡。1988年底有职工83人,固定资产131万元,年产值100万元,利税20万元。
  邢台县第二石灰厂 1975年成立,厂址在南石门镇皇台底村南,属县交通局主管。厂区占地28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3320平方米。有动力机械设备20台,主要生产石灰、石料,供修筑公路用。1988年有职工108人,固定资产60万元,年产值69万元,利税6.8万元。
  邢台县棉花加工厂 1950年建立,厂址在邢台市桥东区东关口,属县供销社主管。厂区占地31636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8890平方米。有各种机械设备110台。主要产品有皮棉、短绒、棉纱。到1988年有职工275人,固定资产153万元,年产值368万元,利税18万元。
  邢台县第一油棉厂1961年建立,厂址在会宁村,属县供销社主管。厂区占地24831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566平方米,有各种动力机械设备90台,主要产品有皮棉、短绒、棉籽油。到1988年有职工145人,固定资产140万元,年产值196万元,利税14万元。
  第四节 名特产品
  一、化工产品
  工业钼酸铵 一种制作肥料、染料和耐高温材料,由县磷肥厂试制。1978年8月经国家科委批准,正式投产,年产200吨,产品质量达国家一级品标准。1980年出口,1982年12月获河北省政府新产品荣誉奖。
  工业氯酸钾 化工产品,用于火柴制作、印染、医药等行业,由县化工厂生产,年产1000吨。:1985年试制,1986年通过省级鉴定,1987年获省优质产品奖。
  结晶氧化钡 由县化学试剂厂生产,1982年受电子工业部委托研制,1984年研制成功。质量达到设计标准,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电真空技术一项空白,1986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84#(硝铵炸药) 县化工厂产品,1973年试制,通过省级技术鉴定,1981年获全国化工行业优秀产品奖,1985年取得国家兵器部生产许可证。1985、1987年经两次改造,性能更加提高,现年生产能力达6000吨。
  86#(导火索) 县化工厂产品,1968年试制并通过省级技术鉴定。1980年在全国同行业产品评比中,被列入12个质量好的厂家之一。现年生产能力达3000万米。
  发射黑药 由烟花炮竹厂试制、生产。用于烟花、炮竹发射,1985年获省经济委员会新产品开发奖,年产25吨。
  工业硅 前南峪综合加工厂生产。以石英、木炭为主要原料烧制而成。其主要用途是用来制硅钢等合金,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其质量和纯度高于国内同行业标准。产品全部出口,销往东欧、西欧一些国家。
  糠醛 有机化合物,用稻糠、玉米轴、花生壳等为原料经水解后制成,是制造塑料、合成橡胶、药物等的原料。王村糠醛厂的产品全部出口,为河北省外贸免检产品。
  二、机械制造
  热轧槽钢系列产品 县轧钢厂生产,1986年开发试制,当年11月通过省级鉴定。
  1988年获省优质产品奖。现年产可达15000吨。
  95J-500型饲料加工机组 县机械厂产品,1984年投入生产。每台时可加工玉米一类饲料400公斤,速度快,效率高,成品好。1985年获省经济委员会优质新产品二等奖。
  J-120型绞肉机 县生活用具厂生产。1977年开发试制,当年投产。1979年参加全国轻工产品展销会,获轻工业部新产品开发奖,受到中央领导的称赞。1983年进行技术改造,1984年获省优质产品奖,1989年获全国“三山”开发铜牌奖。现年产40万台,畅销全国,并销往朝鲜。
  Y150型轧面条机 由县煤矿机械厂生产。1976年仿意大利冲压结构,开发试制。后改为铸造,1989年获省优质产品奖,并取得国家生产许可证,其特性是家用、小型、手摇、方便灵活。现年产4万台,畅销华北各地。
  农用机动三轮车 由县机械厂设计、制造,其特点是机动灵活,平原、山区均适宜,深受农村欢迎,1989年获省优质产品奖。现年产3500辆。
  三、本地特产
  金钢砂 储量1亿吨。其特性是硬度高,耐磨性强,能制作各种规格的研磨材料,供内销和出口。
  石墨 已探明储量333万吨,含固定碳3.07%。其特性是硬度小,熔点高,导电性强。用来制造坩埚、电极、铅笔芯、润滑剂、颜料、防锈涂料等。销往全国各地。
  兰晶石 高级耐火材料和高级陶瓷制品原料,1978年经河北地质一队勘探,矿床分布于张安北乡卫鲁村南,共10个矿体,大部分露出地表。储量220万吨,1988年已组织开采。
  一九八八年全县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表
  菱镁 已探明储量3379万吨。其用途可制造高温耐火材料,并可提取氧化镁和金属镁,是重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材料,县菱镁矿组织开采、利用。
  栗子罐头 白岸乡新星综合加工厂1987年创制的新产品。品味好、营养价值高。获1988年国家第一届食品博览会铜牌奖。年产量50吨,销往邯郸、石家庄、长治等地、市。
  裘皮制品 产于羊范镇皮毛总厂、王村皮毛厂、伍仲皮毛厂、固坊皮毛厂等厂家。其特点是制皮柔软适度,缝制精细,耐磨耐用,系本县的传统产品,现销往北方各省市。
  煎盘 炊事用具,王快乡建筑机械厂生产。其产品规格适度、光洁耐用。年产量40000只。为河北省外贸定点产品,全部出口。
  第五节 企业管理
  本县县级国营企业、集体企业、管理办法相同。主要有:
  一、计划管理
  1982年前,各企业制定计划,有九项经济指标:产值、产量、质量、消耗、劳动效率、利润、税金、成本和流动资金。从1983年始,计划指标减少为四项:产值、产量、利润和税金。
  制订计划指标,首先由企业填报长期计划表(一般为五年),每年的递增速度为8-10%(国家要求7.2%)。然后由企业主管部门根据各企业的实际进行综合平衡,再报县计划委员会审批,最后经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后逐级下达经济指标,落实到企业,再分解到车间、班组和职工。此项计划,属指令性计划,企业必须保证完成。
  从1988年开始,在全县各企业中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其办法,由申请承包者通过竞争、选优,经县政府批准,为正式承包人,并明确企业所有权归国家,经营权归承包者,签订为期三年的承包合同,规定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指标等有关事项。合同的签订,有法律效力。
  二、劳动管理
  职工管理:1981年前,职工的招收、录用、调配、奖惩等由县劳动局统一管理,企业只有使用权。1982年始,企业有了用人自主权,需要招用工人,由企业提出申请,劳动部门批准,企业自行招收。1986年,企业执行国务院发布的劳动合同制,招用工人、辞退违纪职工、职工待业保险四项规定,扩大了企业用人权,职工也有了选择企业的自主权。
  职工工资:1983年前实行计时工资、月工资,称“死工资”,劳动效益低。1984年始,工资制度改革.各企业推行经济责任制,劳动报酬同劳动成果联系起来,调动了职工生产积极性。现行的工资分配形式有——计件工资、浮动工资、提成工资、成本包干、计分计酬、定额超产奖、利润包干、超利分成、目标责任制等。
  劳动保护: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条例》,根据工种的不同需要,按期发放劳保用品。每年从职工工资总额中提2.5%用于职工福利事业。如办澡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所、理发室、文化娱乐设施等。
  三、生产管理
  企业主管部门定期召开生产调度会,通过汇报了解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及时解决。各企业的生产调度会一般每半月一次。企业的专职生产管理人员设3-5人,年终以企业的生产完成与否,予以考核,奖超罚减。1988年起,对企业的考核,按经济合同的规定兑现。
  四、质量管理
  1978年前建立的企业,设备陈旧,职工素质差,加之国家包销产品,故形成产品质量较差。1978年后,经济调整,管理改革,国家不再包销企业产品,实行市场竞争,迫使企业必须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几年来,更换了旧设备,完善了检测手段,配备了专职质检人员,加强了职工的技术培训,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创优产品增多,市场竞争力也大大加强。到1988年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基本走上了正轨。
  五、财务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1986年前实行综合折旧率,各企业折旧率不等,年折旧率一般在5%。1987年后实行按固定资产的门类折旧,折旧率有企业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商定。为了方便管理和提高利用率,各企业都建立了固定资产明细帐册,固定资产更新和小、中、大修有计划,立档案。
  流动资金管理:每年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银行核实各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额和周转天数,实行计划管理。对多余积压资金及时制定调整、处理方案。每季都有企业主管部门会同银行制定流动资金调济计划,以解决企业资金不足或超计划占用。
  产品成本管理:由各企业按照国家产品成本管理办法和国家财务制度的规定,制定目标成本管理方案和各项成本控制措施。
  利润管理:由上级有关部门每年向企业下达利润计划,企业按国家财务制度及时上交,剩余利润进行分配。利润分配的项目有——归还技术措施专项贷款、“三废”(废水、废渣、废汽)治理、留成利润、企业留利、归还贷款、提取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等。
  六、物资管理
  产品的物资消耗定额,由各企业根据生产需要和同行业水平制定。生产过程中,由生产人员进行考核,节约有奖超额受罚。物资的供应,1982年前由企业申请,主管部门汇总审报,县计划委员会批拨。批拨的数量一般在需要量的40%左右,批拨的平价物资主要有钢材、木材、煤碳等。从1983年始,国家批拨物资仅占需用量的10%,不足部分由企业自行解决。对库存物资的管理,主要在企业,产品、原料的出入库都制定了制度,职工在生产中需用的物资,经生产主管人员批准后方可领取。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企业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不断提高。
  乡、村工业企业,有条件的参照县级集体工业管理办法执行。
  第六节 管理机构
  一、轻工业局
  县轻工业局主管县属集体工业。建局前由县供销社管理。
  1953年本县供销社建生产科,主管个体手工业。1954年8月,由县社生产科扩建为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筹委会。1955年底正式建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
  1958年3月与工业劳动科(主管国营工业)合并,改称“地方工业局”。1960年改为公社工业局。
  1961年建县手工业管理局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局、社一体化。
  1966年改称县第二轻工业局,“文化大革命”中被撤销。
  1972年12月,建县工业局,兼管县属集体工业。1976年2月从工业局内分出,成立第二轻工业局。
  1980年4月二轻局并入县经济委员会。1981年从县经委分出,恢复第二轻工业局。1984年改称县第二轻工业总公司。1987年改称轻工业局。
  二、工业局
  工业局主管县属国营工业。
  1956年6月,县建工业部。7月,改为工业交通部。
  1957年8月,建工业劳动科,取代工业交通部。1958年3月,工业劳动科与手工业社合并,改为地方工业局。是年4月建工业办公室。原机构撤销,是年11月改称工业交通部。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工业部被撤销。
  1968年1月,县革命委员会筹委会下设的生产指挥部负责工业生产。
  1972年12月,县建工业局。主管全县国营及集体工业,1980年成立经济委员会,主管县属国营工业。
  1987年1月,恢复县工业局。
  三、乡镇企业局
  1976年11月,成立邢台县社队企业领导小组。后改为企业办公室。1978年4月,改
  为社队企业管理局。
  1984年2月,管理局更名为社队企业总公司。1984年4月,人员增至30名。
  1984年5月,社队企业总公司改为乡镇工业局、乡镇工业总公司,两个牌子,一套人马。1985年11月,乡镇工业局、乡镇工业总公司改为邢台县第二经济委员会。1986年12月,又改名为乡镇企业局。到1988年底,全局干部、职工增至34名。全县33个乡(镇),都建有乡(镇)经济委员会,共有职工60名。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