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蓄水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037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蓄水工程
分类号: TV62
页数: 4
页码: 204-207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邢台县新中国建立以来至1988年兴建的大量的蓄水工程。
关键词: 邢台县 蓄水工程 水利

内容

新中国建立以来,本县兴建了大量蓄水工程,它对改变本县干旱面貌起了决定性作
  用。
  一、水库
  本县兴建水库是从1957年开始的。至1976年共兴建中、小型水库21座,其中11座水库于1963年被洪水冲垮,包括中型水库1座(东川口水库),小型水库10座(贺家坪、桃树坪、邓庄、黑老婆潭、大石头庄、东井庄、马寨、桐花岭、北会、树森水库)。现有水库10座,按兴建时间分述如下:
  塔西水库:位于塔西村西七里河支流上,建成于1958年春,控制流域面积1平方公里,总库容48万立米,有效库容27万立米,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16.8米,灌溉面积200亩。
  羊卧湾水库:位于东羊卧村西白马河支流上,开工于1957年12月,建成于1958年8月1日,故又称“八一”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9.5平方公里,总库容795万立米,有效库容506万立方米。大坝有主坝和副坝,皆为均质土坝,主坝高14.5米,顶长240米,底宽47米,顶宽5米,底长90米,上游边坡1:3干砌石护坡,下游边坡1:2.5草皮护坡。副坝长500米,高0.5米,设砌石溢洪道,宽75米,深35米,最大泄量544立米/秒。库区东岸设灌溉放水洞。廊道形砌石结构,宽1.8米,高1.7米。最大泄量3.5立米/秒。左岸有白马河至水库引水渠一条,渠长8.5公里。设计流量1立米/秒,以扩充水库水量为主。水库下游,可灌溉皇寺、会宁、张尔庄3个乡的8千亩耕地。现已纳入野沟门灌区范围。水库自兴建以来,国家总投资71万元。
  龙门水库:位于龙门村西白马河龙门口峡,开工于1958年4月,竣工于当年9月。水库控制流域面积70平方公里,总库容191万立米,兴利库容67万立米。大坝有主坝和副坝,主坝为砌石溢流单拱坝,拱中心角120。,坝顶弦长70米,溢流堰宽50米。坝高16米,底厚10米,顶厚3米。坝体基础、中部、上部分别以水泥沙浆、水泥、白灰混合沙浆、白灰沙浆砌筑。副坝长100米,高4米,副坝为均质土坝,水库建成后,由于干渠始终未建,淤积严重,故未充分发挥效益,仅能浇地200亩左右,1980年至1988年一直未蓄水。
  东翟沟水库:位于东翟沟村南白马河支流上,建成于1958年,控制流域面积1.2平方公里,总库容8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万立方米,大坝为均质土坝,高11.3米,灌溉面积130亩。
  丰来峪2#水库:位于丰来峪村西白马河支流上,建成于1958年冬,控制流域面积1平方公里,总库容11万立方米,兴利库容6万立方米。大坝为均质土坝,高10米,灌溉面积120亩。
  丰来峪1#水库:位于丰来峪村北白马河支流上,建成于1966年春,控制流域面积
  1.3平方公里,总库容14万立方米,兴利库容6万立方米,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13.5米,灌溉面积100亩。
  东川口水库:位于东川口村东南七里河南支,控制流域面积84平方公里,该库原是1959年1月建成的中型水库,总库容129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000万立方米,大坝为定向爆破堆石重力坝,高42米。1963年8月4日特大洪水超过设计标准,大坝被冲垮,现存水库为1967年8月复修建成(1965年冬开工),总库容928万立方米,有效库容458万立方米,大坝为砌石重力溢流坝,水泥沙浆砌筑,坝长90米,坝高36.3米,坝基宽28.4米,坝顶溢流堰长55米,深6米,最大泄量1260立米/秒。左岸设灌溉发电放水洞,高2.2米,宽1.6米,灌溉耕地面积1.3万亩。建库国家投资80.7万元。
  东候兰水库:位于东候兰村东七里河支流上,建成于1973年春,控制流域面积2.9平方公里,总库容1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8万立方米,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12米。因无放水洞,不能自流灌溉,故未能充分发挥灌溉效益。
  小戈寥水库:位于小戈寥村东路罗川支流上,建成于1976年3月,水库控制流域面积
  1.9平方公里,总库容4万立米,大坝为砌石重力溢流坝,高9.8米。浇地不多,但在养殖甲鱼方面得到较好的收益。
  野沟门水库:大坝位于野河上游宋家庄川、将军墓川汇流处之野沟门村南。开工于1966年冬,建成于1976年6月,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18平方公里,总库容5040万立米,有效库容2880万立米,兴利库容2810万立米。大坝为浆砌石连拱溢流坝,大坝底长170米,顶长273米,坝高38米。大坝由中间150米长的溢流坝,120米长的连拱坝和30米长的重力坝三部分组成。两端为重力坝,连拱坝段共八个拱圈,每个拱圈跨15米,拱圈底厚5米,顶厚2.5〜3米。迎水面以环氧树脂煤焦油涂抹防渗,溢流坝最大泄量5360立米/秒,相当于5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大坝左侧设放水洞两个,一个是供泄洪为圆洞,直径
  2.5米,最大泄量87立米/秒;另一个是灌溉发电洞,廊道形,宽1.44米,高1.6米。水库以灌溉为主,50%保证率的灌溉面积13.4万亩。坝后电站设计年发电量为150万度,在防洪方面也起一定作用。大坝水泥沙浆砌石18.2万立米,混凝土2.1万立米,水库建设国家投资916万元。野沟门水库的建成对改变邢台县丘陵区的干旱面貌起了巨大的作用。
  二、塘坝
  新中国建立初期,山区群众多习惯用干砌石在河川谷道中临时挡坝引水灌溉。六十年代后随着建筑材料的发展,大多数改用水泥砂浆砌成固定挡水坝,以增长使用年限,提高储水能力。五十年代全县有小塘坝1400座,储水56万立米,灌溉面积2100亩。进入六十年代末期,小塘坝的作用被人们所重视。地处山区的城计头乡总结了马沟村兴建小塘坝群的四大特点:“规模不大用工少,变化较快受益早,技术简单容易搞,就地取材投资小”,随之全乡推广。该乡30个村庄,村村修建小塘坝。在1972年的特大旱灾时发挥了较好作用,1973年3月《河北日报》刊登了城计头乡大搞小塘坝群效果显著的成功经验后,路罗、白岸、杨庄、将军墓、浆水、枣园、宋家庄、河下、马河、西黄村、龙化、太子井等乡镇兴建小塘坝都有了较快发展。至80年代小塘坝已成为山区建设及水土保持的主要工程指标。1988年底,全县有塘坝2602座,总蓄水能力达149万立米。
  三、旱池
  旱池是丘陵区人畜饮用水和抗旱点种的主要水利设施。龙化、太子井、大贾乡、张尔庄等乡村较多。一般为1~4亩大的蓄水面积,池深4~6米,可蓄积雨水2000~15000立米,夏季蓄积雨水,来年春季抗旱点种。近年来修建了野沟门灌区、朱庄北灌区,在灌溉季节还可引渠水灌入旱池。有些村庄的旱池如东候兰、石坡头、南岗西、大贾乡等还引渠水发展了旱池养鱼。全县现有718处旱池,蓄水能力52万立方米,有9700口人和5300头牲畜靠旱池饮水。丰水年能浇地1200亩,抗旱点播8000亩。全县最大的旱池是龙化乡石破头村旱池,蓄水面积为10亩,池深5米,蓄水33350立方米。
  四、水窖
  水窖俗称旱井,在丘陵区西部分布普遍,龙化乡、太子井乡,羊范镇西北部、大贾乡、张尔庄乡、谈话乡的地头村边院内都有水窖。水窖的形状一般是口小(60〜80厘米),肚大(3~5米)、底平,深度为4〜6米之间,可储水35〜70立米,现存的2531眼水窖,多为50年代以前农家修建。水窖工程尽管作用甚微,但技术要求较高,必须是较厚的粘土卧土层,挖好窖洞后,用三七灰土铺底,用白灰掺浆卵石粉抹壁并打实,防止渗漏,井口用条石护砌.留进水道。夏季储蓄雨水,存储一年水质不变,供人畜饮用和担水点种。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