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0350
颗粒名称: 二、牛
分类号: S823.8
页数: 1
页码: 191
摘要: 本文介绍了河北省邢台县畜牧业对于牛类品种的改良引进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效益。
关键词: 邢台县 品种

内容

建国前,平原和丘陵地区多饲养冀南黄牛、南阳牛和鲁西牛。山区多饲养太行山地牛。这些本地牛虽然也有肥壮的,但多数瘦小难养,发展缓慢。
  建国后,引进了大批优种牛。
  六十年代,县食品公司和县生产资料公司引进了大量蒙古牛,由生产队购回役用。从河南、安徽、云南、四川、新疆等地引进南阳牛、犏牛、川牛等。1964年开始对黄牛进行改良,特从湖北五三农场引进纯种南阳牛84头。1973年又先后从河南引进南阳种公牛16头。1975年开始发展肉牛和奶牛,从临西引进肉用短角种公牛1头,从北京西郊牧场引进黑白花奶牛32头。
  实践证明,对本地黄牛进行改良,是加快发展速度,提高牛的质量和商品率最有效的方法。1975年推广和学习山西省和顺县黄牛改良经验,采用肉牛冷冻精液,直肠把握输精的方法,在路罗、白岸、杨庄、将军墓等公社开展了把本地黄牛改良为肉役兼用牛的实验。同时又采取三个措施:一是由路罗工委组织牛群在山西和顺县寄养、放养、配种,并代培技术人员。当年在山西改良配种407头,受胎236头。二是在将军墓配种站进行试点改良,组织推广。1976年推广到山区17个公社,1977年普及到全县。三是县畜牧水产局建立了“黄牛改良站”1975-1977年先后从和顺、石家庄、北京、新疆等地,分别引进海福特、安格斯、夏洛来、短角西门塔尔、南阳、秦川、黑白花等肉、役、奶牛的冷冻精液24000粒,对本地黄牛进行大面积改良,共改良配种4400头,受胎2640头,产改良牛犊2564头。对冀南黄牛、南阳牛还进行了提纯复壮、选优配种,收到良好效果。1976年国家畜牧总局局长邢崇智来邢视察牛改工作时说:“邢台县的黄牛改良是长城以南首屈一指的。”1978年受到邢台专署的嘉奖。
  为了进一步发展黄牛改良工作,1975-1987年,本县先后举办了28期黄牛改良技术员培训班,培训550人次,系统地学习了冷精的运输、保存、稀释、解冻、输精及母牛的发情、怀孕鉴定等理论与实践知识,并健全组织,全县国营配种站和各乡兽医站都配有1—2名黄牛改良技术员。1976年利用避孕2号、三合激素搞同期发情试验成功,同期发情率达96%,受胎率由40%提高到80%,显示了杂交优势,在同等饲养条件下,改良牛初生体重比本地牛高48%,1岁龄高27%、3岁龄高30%。1984年河北省确定本县为商品牛基地县。1985年河北省首次举行商品牛“金牛怀”赛,本县获得第7名。1987年夺得第1名。同年全县累计改良配种29000头,产改良牛犊21750头。累计出栏肉牛16570头,创经济效益921万元。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