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十四章 人口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0239
颗粒名称:
第十四章 人口管理
分类号:
C921.3
页数:
2
页码:
140-141
摘要:
本章介绍了邢台县人口管理工作户口管理、户口登记的情况。
关键词:
邢台县
人口管理
内容
第一节户口管理
人口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夏有“定九州、计民数”之说。春秋实行25家为一社之"书社制度秦统一全国后,制定“户口图籍汉有“算赋法”。宋代创立“三保法”。明实行“户贴制度”、“黄册制度”。清和民国均实行“保甲制度”。
日伪时期,日伪政权在其占领区继续实行保甲制度: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数保为一联保。各设甲长、保长、联保长。以区、乡、保为单位对常住人口发放“良民证”。该证用白布料制作,样式各异。内容包括持证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原籍、现住址、证号及发证时间等。伪县警察所保安系专设“保甲室",负责户口管理事宜。
据日伪县政权1941年统计,本县50053户,237630人,设保485个,甲4995个。该年7月1日,常住人口换用身份证明书,该书除原有登记项目外,持证人还须按捺双手食指指印,由辖区警察分所长签字盖章,并按捺右拇指指印。
本县抗日根据地的人口管理,均按照1942年9月28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颁发的《边区户口暂行条例》执行。各自然村设立户籍室,平均25〜30户有一户籍员,一般由治安积极分子担任,对户口进行严格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本县人民政府于1951年7月公布了《城镇户口管理暂行办法》和《户口违警暂行罚则》。秋后,全县进行户口登记,挨户核对人口、职业、成份等,发放户籍簿。
根据全国第1次人口普查精神,1954年,本县进行了首次人口普查。1955年,建立了经常户口登记制度。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发后,建立了统一的户口管理制度。1964年,进行了第2次人口普查。1982年第3次全国人口普查后,本县建立了户口档案。
第二节户口登记
户口登记工作是做好户口管理工作的基础。1945年后,本县户口登记工作由县公安局主管,派出所、乡(公社)政府为户口登记机关。
1946年,户口分为普通户、宗教寺庙户、公共户(包括学校、工厂等)。登记工作由村、单位户籍员、登记员在公安部门领导下进行。户主必须按全县统一的表格规定内容申报登记。内容包括:户主姓名、人口数目、性别、年龄、籍贯、职业地位、宗教信仰、团体活动、教育程度。登记后由户主、登记员、作保人分别在登记表上签字盖章或按手印,报送公安局存档。
1958年,户口分为两大类,即住家户(后称家庭户)、公共户(后称集体户)。户口登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进行。居民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内部和公共宿舍的户口,由各单位指定专人协助户口登记机关办理登记。分散居住的户口,由派出所按照户口簿册内容进行登记。
1987年3月,本县开始颁发居民身份证。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