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低温连阴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0188
颗粒名称: 第六节 低温连阴雨
分类号: P426.62
页数: 2
页码: 117-118
摘要: 据1954——1979年气象资料:本县出现致灾性低温连阴雨可分为3种类型。
关键词: 低温连阴雨 邢台县 灾害

内容

据1954——1979年气象资料:本县出现致灾性低温连阴雨可分为3种类型:1、棉播期低温连阴雨:通常出现在4月11日——30日之间。按其特点,又可分为两种:(1)阴雨型,以连阴雨日数≥3天,过程雨量≥5毫米为标准;(2)低温型,以日平均气温≤10℃,5cm平均地温≤12℃,连续日数≥3天为标准。这两种天气互为联系,或单独发生,或同时出现,直接影响棉籽正常发育出苗,甚至造成烂籽毁种。
  本县26年中,棉播期出现连阴型5次,平均五年一遇;低温连阴雨4次,平均六年半一遇,每次过程平均日数为4天,最长维持天数6天。过程降雨量230毫米,最大为84毫米。连阴雨过程低温极值达5.7℃。
  2、麦收烂场雨:通常以连阴雨日数23天,过程降雨量230毫米为标准。出现这类天气,则影响小麦打场,甚至造成麦粒霉烂发芽。1959——1979年气象资料表明:山区21年中出现麦收烂场雨7次,平均三年一遇,平均连阴雨日数为6.9天,最长维持9天;平均过程降雨量为103.4毫米,最大可达220.2毫米;通常发生在6月15日——7月15日,尤以6月下旬更为集中。
  1954年——1979年26年中,平原共出现麦收烂场雨8次,平均三年多一遇,平均连阴雨日数为4天,最长维持5天,过程最大降雨量达148.8毫米(1971年6月25——29日)。1956年6月中下旬连续降雨22次,降雨量达260厘米,全县共霉烂(或发芽)小麦99.7万公斤。
  秋季低温连阴雨:通常以连阴雨日数≥5天,过程降雨量≥20毫米,8月21日——9月14日平均气温有一天以上≤2O℃,9月15日以后≤15℃为标准。如遇这种天气,会影响玉米、谷子等大秋作物授粉、灌浆、成熟,造成棉花蕾铃脱落、烂桃、质量产量下降。
  1954年——1979年气象资料表明:平原区26年中共出现15次,平均近二年一遇,多集中在8月13―9月10日,一次连阴雨日数平均≥6天,最长维持8天(1964年9月1日—8日);过程降量平均59.5毫米,最大为140.5毫米。9月15日前低温极值为15.4℃,9月15日以后低温极植为11.4℃。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