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冰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018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冰雹
分类号: P426.616
页数: 3
页码: 115-117
摘要: 1978年气象资料统计,20年中全县降雹72次,平均每年3.6次,出现年率为95%。以年降雹4次以上为多雹年,其年率为45%,即二至三年一遇,其中1973年降雹次数最多,达9次。
关键词: 邢台县 冰雹 灾害

内容

据1959年——1978年气象资料统计,20年中全县降雹72次,平均每年3.6次,出现年率为95%。以年降雹4次以上为多雹年,其年率为45%,即二至三年一遇,其中1973年降雹次数最多,达9次。
  历年冰雹出现最早的日期为3月28日,最晚日期为11月8日,集中发生在6—9月,尤以6—7月为最多,且多发生在午后或傍晚,(山区13——19时的降雹次数占82%;平原15——21时的降雹次数占80%)。
  “雹打一条线”。本县发生冰雹山区多于平原,多是自西北沿川谷向东南移动,主要有5条路径,即1、西恶石→崇水峪→宋家庄→放甲铺。2、石板房→冀家村→将军墓→放甲铺。以上2条雹线有时可延伸到西黄村及东部平原区,或到达大贾乡、羊范一带。3、坡子峪→南口子→浆水→河下。4、杨庄或白岸、桃树坪→路罗→花木→城计头→柏垴。5、天井军营(或龙门)→和尚沟→平原区。兹将历年雹灾情况录于下:宋太祖开宝八年(975)五月,雹害桑麻。
  明嘉靖元年(1522),雹伤禾。
  清顺治元年(1644)三月,雹。
  乾隆三十二年(1767),羊村、大夫庄、西沙窝、会宁、梅花寨、白塔等村降雹深尺余,知府放粮,每人谷4斗。
  嘉庆元年(1796)四月,王村降雹,大者如斗,树多损坏。五月十三日,贾乡、候兰、岗西大雨雹,屋瓦皆碎。
  嘉庆十二年(1807)八月,邢台大雨雹,禾叶尽脱。
  嘉庆十三年(1808)五月七日,桃花、周公村、陈村、百户等村雹伤麦。
  光绪元年(1875),邢西大雹如核桃,积地二寸余。
  民国民国三十六年(1947)六月,十区石槽一带14个村遭雹灾,损失小麦1500亩,政府拨款100万元(冀钞)和粮食一部,救济灾民。
  建国以后1959年6月12日,路罗、冀家村、营头、皇寺、会宁、晏家屯、南大树等24个公社95个大队,遭受严重雹灾,秋作物26974亩受灾。
  是年8月23-27日,西枣园、河下、城计头、马河、营头、龙化、晏家屯等12个公社175个大队遭受风雹袭击,其中绝收的4个大队,重灾的82个大队,南大树、东汪、晏家屯等5个公社53个大队,5873亩庄稼被积水淹没。
  1985年7月25日,将军墓、浆水、西枣园、路罗、城计头、西上庄6个乡的68个村遭受雹灾。
  1986年7月16—17日,浆水、西枣园、白岸、崇水峪等7个乡遭雹灾,冰雹堆积厚度3——5厘米,谷底墙根积雹80-90厘米,最大雹粒直径10厘米,重0.5公斤。经济作物、干鲜果绝收,水利设施、公路桥梁、家禽、牲畜损失惨重。
  1987年7月6日,白岸、杨庄两个乡的8个村,遭特大冰雹,受灾面积54000亩,损失29万元。
  8月10日,龙泉寺、马河两个乡的24个村遭受冰雹,2200亩秋作物减收43万斤,12000棵果树绝收。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