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沥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018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沥涝
分类号: P426.616
页数: 3
页码: 113-115
摘要: 本节介绍了邢台县沥涝灾害、易涝区分布、沥涝成因、沥涝机率。
关键词: 邢台县 自然灾害 沥涝

内容

易涝区分布:主要分布在县境东部的牛尾河、七里河沿岸,含王快、东汪、祝村、南大树乡的全部和晏家屯乡的南部,耕地面积近4万亩。
  成因:1、暴雨多,强度大。本县平均年暴雨日为3.7次,最多年为12次(1963年)。2、低洼积水,排水不畅。每逢汛期,山洪东泻,县境东部因排水不畅而溢满平原,特别是“四大洼”海拔最低42.8米,尤易沥涝。
  机率:1、夏涝:以7月中旬—8月中旬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20%为标准,26年中有5个夏涝年,平均五年一遇。2、秋涝:以8月下旬——9月下旬的降雨量距平百分率大≥50%为标准,26年中有5个秋涝年,平均五年一遇(其中有4个春旱秋涝年)。兹将历年水灾严重者录于下(民国前的资料录于旧县志):唐元和十二年(817),河北大水,邢尤甚,平地水深二丈。
  宋元丰七年(1084),八月,邢州河水泛滥,坏城郭、军营、田稼。
  大观二年(1108)八月,邢州河水溢,坏民庐舍,令免被水农户田租。
  元中统三年(1262),大水。
  至元元年(1264),大水。
  至元二十二年(1285)秋,顺德路河水坏田三千余顷。
  至元二十六年(1289)六月,霖雨害稼。
  元贞五年(1300)六月,水。
  至大四年(1311)六月,霖雨伤稼。
  至治元年(1321)六月,大水。
  明宣德九年(1434)六月,顺德俱水。
  成化九年(1473),大水。
  成化十八年(1482),大水。
  弘治二年(1489),大水伤禾。
  嘉靖十四年(1535),大水。
  嘉靖三十二年(1553),大水,人相食。
  嘉靖四十二年(1563),大水。
  隆庆三年(1569),大水浸城。
  清顺治元年(1644)三月,大水。
  顺治二年(1645)七月,大水。顺治八年(1651)十月,大水。
  顺治九年(1652),大水。
  顺治十年(1653),大水。
  顺治十一年(1654),大水。
  顺治十二年(1655),大水。
  康熙八年(1669)七月初八日,大水浸城,沙压地七十五顷二十五亩九分。
  康熙十一年(1672)六月,大水冲倒城南门。
  康熙十七年(1678)秋,大水。
  康熙十八年(1679)九月,大水。
  康熙四十三年(1704)六月,大水,坏南门吊桥。
  康熙四十五年(1706)夏,大水。
  雍正三年(1725),大水。
  雍正八年(1730)夏,大水。
  雍正十一年(1733)大水。
  乾隆二十四年(1759),秋涝。
  嘉庆六年(1801)六月,大雨数昼夜,平地出水泉,民大饥。
  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十九日,大雨,平地水深三尺。
  光绪二十年(1894)七月,大雨。
  民国民国六年(1917)夏,大水为灾。
  民国二十八年(1939),四十多天霪雨连绵,不见天日,发生数十年来未有的水涝,房屋倒塌,土地被冲,农业空前歉收,人们靠吃树皮、养麦秸等代食品为生。
  民国三十五年(1946)五月,大雨连绵,各河洪水暴涨,东部“四大洼”水深七、八尺,秋苗全部淹黄,武家桥等八地,淹地200余顷,灾民2800人,政府拨粮1万公斤救济灾民。
  民国三十七年(1948),六月十二日起,连续降雨五天五夜,浆水川有十八、九个村,冲地950亩,水淤350亩,塌房145间,淹死17人、8头牲口、150只羊,冲走果树2730棵。平原“四人洼”平地水深2—3尺。全县210个村庄受水害,冲地3000亩,淤地1000亩。
  建国以后1955年8月15——22日,全县连降大雨,沿河86个乡的198个村淹地21386亩,冲地597亩,沙压地1520亩,冲走大小树木54600棵.冲毁顺水坝23座,缓水坝356座,淹死5人。
  1956年6月上旬至中旬,连续降雨22次,计260毫米。其中6月2日——10日,降水151毫米,全县塌房13032间,淹死11人,冲地6584亩,沙压地2751亩,冲倒树木200多万株,霉烂小麦193.35万斤。
  1963年8月2日至4日,连降暴雨,全县遭受历史上少有的特大洪灾。8月3日,西部山区降雨量达400毫米以上。夜10时,大石头庄水库(容量30万立方米)倒坝,洪水顺小黄河进入邢台市,马路街等街道受到损伤。8月4日,上午10时,东川口水库倒坝,其下游寺北坡、牛庄、南会、黄店等村沿河耕地全部冲毁,牛庄、南会半个村庄被洪水冲走,水到黄店村时,浪高七、八丈,村庄被洪水吞没,194人遇难。京广铁路桥被冲毁,路东华庄、王庄、七里桥、黄屯等村一片汪洋。
  1982年8月1日——10日,连日暴雨,山洪暴发,全县33个公社503个村,因洪涝造成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1987年5月21日,北小庄、张安北、谈话3个乡37个村遭受特大狂风暴雨袭击,90分钟降水100毫米,2426亩小麦受灾,其中496亩绝收,900亩减收50%以上,150亩白地冲毁,冲走大树1500株,大牲口27头,死人2口。6月16日,路罗、杨庄两个乡,降雨110毫米,12个村受灾,冲压地413亩,冲毁青苗1200亩,树木816株,经济损失120万元。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