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运河

知识类型: 实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唯一号: 021936020230000050
实物名称: 蓟运河
文件路径: 0219/01/object/PDF/021910020230000012/001
起始页: T00021_00.pdf
类型: 河流
分类号: P942.217.7
主题词: 自然地理-河流

实物简介

蓟运河弯回屈曲绵延三百多公里,原发源地在河北丰宁地区的鲍丘山,汉代史籍称为鲍丘水。后来因为河流变迁,上源与之交汇的潮河、白河、泃水、州河、沽水常有改道,所以在隋朝蓟运河改名为沽水,唐代仍称鲍丘水,五代称泃水。辽、金、元三代,因萧太后在宝坻开凿运粮河,运粮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与元大都会通河相通,所以直到明代,还称运粮河。五代刘仁菾父子镇守幽州时,因中游的古宁河镇原名粮城,刘仁菾为附会自己梁王的名讳,粮城改名梁城,蓟运河也称梁河。明代叫潮河,清代因漕运直达蓟州改名蓟运河。但县志八景仍取明代河名“潮河银练”。至于也曾叫窝头河、白龙港等名字,都是由中游宝坻境内河流交汇衍生的。蓟运河上游较稳定的源头是芦儿岭众山泉之水,清澈见底,这是蓟运河千古不淤的原因之一。在古代雍奴薮的河流尚无名称时,这条天然大河已经存在,雍奴东部的山洪汇聚在油葫芦泊、宝坻众洼、大泊等古淀,全由蓟运河排泄入海。芦台的海口形成于5280年左右,是史前河口。从江洼口以下到今中新天津生态城的中心区,是古鲍丘水的入海故道,这些都在《辞源》、《辞海》中编录认定。清代典籍称其“中流深通,史无浚治,用之则利,弃之则害。”据清《兼济堂文集》卷十五)记载,清初宁河籍大学士杜立德在贡院主考与魏裔介谈话,曾涉及当时这条名河,说我家“有河百余丈,深五六十尺,通天津卫。冬月出银鱼,白如脂玉,京师嗜味者美之,以配鲜筍,入春则无矣,此一异也”。当时河宽约300米,河深在18米左右,为清代京东四大名河之一(其他为白、浭、滦),是七里海宣泄白河、大运河洪水排海的主要河流。建国后,随着潮白新河的开凿和于桥水库的修建,蓟运河已不是七里海泄洪的主渠道。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一书,从概述、自然生成与演化、历史沿革、自然资源、区域经济、社会事业、民俗文化、革命史事件、人物、大事记、传说选等11个方面,详细描述了七里海区域的人文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内容详实,堪称七里海的“小百科”。通过该书,读者可以生动触摸到七里海厚重的历史底蕴,可以真切感受到七里海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区域发展的勃勃生机,不禁使人犹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与不辱使命的责任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