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大学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
唯一号: 021935020230001882
作品名称: 我的快乐大学
文件路径: 0219/02/object/PDF/021911020230000002/034
起始页: T00058_00.pdf
责任者: 李鸿旭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9.7
主题词: 杂文-当代文学-中国

作品简介

一眨眼的时间,我的师范大学生活过去了二个学期。像一只快乐的小鸟终于展翅高飞了,也终于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喜悦。经历了第一次离开父母去过集体生活,度过了为期二十一天有血有泪的军训生活,竞选了学生会干部,然后上了大学第一堂课,进行了第一次期末考试。这一切多么的新鲜又有趣味。那里的同学、老师给我带来了很多新奇,很多快乐。 同学 我们寝室共有四人,南腔北调,脾气迥异,各有各的特点。甘肃生小茜方言语音很重,把“做梦”说成是“做闷”,把“论语”说成是“聋语”,常常惹我们发笑。有一次从图书馆回来的路上,我们几个闲聊,也许是小茜刚刚看过言情小说有感而发吧:“真是人生如闷啊!”那严肃认真劲活像个诗人,大家都捂着嘴,我怎么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小茜气得瞪了我一眼,为此几天不理我。而我也被同学拿来开涮,说我有 口头语,什么“天啊”一天得要说好几遍。我不信,室友竟偷偷用手机录了音,让我无可辩驳,每当取笑别人的时候,也常常被大家学舌消遣,真是说嘴打嘴啊!山东籍翘翘是个博学的人,不过也有班门弄斧卖弄学问之嫌。比如课堂上老师讲什么知识了,她都能和她的家乡联系上:我们山东怎么怎么,可真称得上家乡赤子了。有次老师讲到天下美食了,她马上说到了山东煎饼,又引经据典说什么蒲松龄特地创作《煎饼赋》云云。破煎饼有什么可炫耀的,我们都不屑。没想到,新学期开学,她不顾路途遥远,给我们带来了山东煎饼,其实那有什么好吃的,又硬又疲塌,怎么能和我们天津的煎饼果子媲美啊,但是盛情可嘉啊,坐了十几个小时火车大老远背来的,我们哪好意思拒绝,都大嚼说“好吃好吃!”美的翘翘连说下次给我们带煎饼卷大葱。我们头摇得像拨浪鼓:谢了,重口味,还是算了吧。最有趣的还是湖北女孩儿小艾,她性情率真,无遮无拦,让她一夜成名的是军训期间的联欢会上的一次表演。教官让同学们表演节目,小艾自告奋勇说唱首流行歌曲,于是就大大方方地冲教官唱起来:你是我最爱的人……刚一句就把个年轻的小教官臊了个大红脸,同学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军训结束后与教官分别的那一刻,大家都哭了,小艾更是哭的稀里哗啦,驀了好几天。哈,看来小艾是认真了。 不过我们这个宿舍最大的优点就是都是学霸级的人物。大家每天6点准时起床,一个起都跟着起’就像农村早起打鸣的公鸡,一个叫都跟着叫。没有一个赖床的,收拾完毕,吃完早饭,早早地就去了教室占座位。晚上呢,也都是十点钟以后回来,去哪了?去谈情说爱了?去逛街了?都不是,是去图书馆看书学习了。本来以为大学会轻松了,除了那几节课就疯玩疯美呗,可我大错特错,因为室友都是如此好学之人,在这种氛围下,逼着你不得不跟她们学「我就奇了怪了,怎么学霸都扎堆啊,害得我一点懒都偷不得,否则就要掉队很远了。我带去的化妆盒、面膜什么的根本没有用武之地,有一次悄悄地往脸上糊了糊,可根本没人注意我,大家都朴朴素素的,我也不想另类,自感无趣后,把那些东西收拾收拾都带回家了,好在本姑娘是天生丽质之人,不用那些修饰也自有回头率。 过年聚会时,我妈一个劲跟亲戚朋友们炫耀:“师大这个学校真是不错耶,那可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关键是学校校风正,学风浓,没有歪的斜的,孩子们就知道一扑纳心地学习,这样家长多放心啊!”亲戚们也都夸我是淑女,这么好那么好。“哎呀,我的妈,你懂什么呀,这样下去都成了屌丝了啊”。我妈瞟了一眼我:“我不管什么屌丝不屌丝的,别的都是闲扯,反正得好好学,到时候不仅要把各种证件考到手,还要学到真本事!” 说归说,总体来说我们这个宿舍还确实不错,积极向上,有什么不好?我很幸运我遇到了有缘分的同学。 老师 所有师范类学校归纳起来一致的特点都是女生多,男生少,且女生是美女如云,男生是一帮屌丝。也许是羡慕嫉妒恨心理在作怪吧,才懒得看那些美女呢,男生本身就是稀有动物,且鲜有高大上之流,所以自然入不得本姑娘的法眼,于是把目光又瞄向了老师。说到老师,教我们的男老师中没有一个高大帅气的,于是我就把注意力放到了女老师身上,看哪个女老师漂亮,看看她们穿什么名牌,用什么化妆品。观察来观察去,有个外表朴素不讲穿着的女老师竟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就是中文系的石彧老师,一个典型的具有古典美的老师,她不仅眉眼长得好看,人也朴素,不爱打扮。没看见她穿过裙子,皮靴,在我的记忆里她一直都是穿着灰色的外套,黑色的裤子,黑色的皮鞋,只有羽绒服是大红色的,她给我们的印象特别深刻,尤其朴素的衣着掩饰不住她独具的内在美。 石老师性格很古板,开始让我们很难接受。同学们都觉得她的课很枯燥乏味,她只是一个人在那里自顾自地讲课,很少和我们交流,所以上她的课你大可不必担心她会叫人回答问题。所以,我们的课堂上,有很多人是一边听课一边玩手机或是看小说。石老师发现了我们的这一毛病,她上课开始时不时地叫人回答问题,而且特别偏爱叫靠窗的那一排同学回答问题,可能是老师发现了那排同学觉得地理位置隐蔽便于搞小动作吧。明天再上她课时,教室里除了那一排的座位空着,其余的座位都坐满了,只有来晚的同学认倒霉,不情愿地坐在那一排上,精神紧张随时担心有被提问的可能。 可有一次石老师突然变换了招法,给我们来了个措手不及。那一次真是让我们慌了阵脚,她在讲古诗押韵时突然兴起,让同学们背那些“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她在上面就像和尚念经一样,底下真正听讲的没有几个,这可真是让我们始料未及,她叫了几个人:李盈盈,王晶晶,孙萌萌,张菲菲,这几个同学有的回答的好,有的支支吾吾窘态毕现。课后,有同学摸索出了老师提问的规律,那就是喜欢名字是叠字的。原来老师有这个癖好啊,所以自那堂课后,很多人就不再慌张了,淡定的该干嘛就干嘛,只看那些名字是ABB式的同学,那种明知道早晚会点到自己的那种忐忑心理真是滑稽啊,而我们这些自认没有危险的同学于是放松了警惕。可就在我们思想懈怠之时,石老师又变换了路数,她又以“之”字形路线开始点名,比如,开始是这一排的第一个,接着是下一排的第二个,以此类推。当然有我们同学在下面热情的互帮互助也都顺利渡过难关了。大家于是又算计着今天该叫到谁明天又是谁了。哈哈,太有意思了,我们一次次和老师斗智斗勇,后来都觉得自己无聊了,与其紧张兮兮的,还不如上课认真听讲呢,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高材生只要有那么一会的认真就能应答自如,何必自寻烦恼浪费精力呢。自此同学们上课都不再玩手机看小说了,都变得认真听讲了。有一次我跟我妈妈说起这件事,也是教育中人的她笑道:“这就是你们老师的高明之处,不说不闹就把你们教化的服服帖帖。”噢,我终于明白了,那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啊! 石老师治学严谨,那是出了名的。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是她的写作课,家在本地的很多同学都选择回家,我也不例外,因为她善于旁征博引,讲的知识有很多不是课本上的,考试根本不会考,单就应付考试来说,听与不听都无大碍只有那些不能回家的外地孩子又羡慕又无奈地坐在那,后来连他们也溜号。所以每当周五L写作课时,教室里都是空空荡荡,寥寥无几有意思的是,学期末划考试范围的那个星期五,教室里座无虚席,石老师看着下面五颜六色的一片连她自己都吃了一惊。老师划了整整一本书的定义,最后留给我们一些不要作弊的忠告。面对书山题海,大家开始废寝忘食。听学姐说,石老师有个绰号叫“挂科小天使”,往届学生有考58、59分的都不给撩,且没有补考只有重修,那些挂科的孩子就只能和下一届的学妹学弟们一起学习这门课了。如若那样,可就惨了,所以同学们都在“考试周”努力复习避免挂科。真搞笑,那么大岁数了,还小天使,可见同学们也是善意的取笑罢了 渐渐地,同学们都喜欢上了这个严肃认真的石老师。因为,我们发现,为了能i让我们产生学习兴趣,她真正做到了用心良苦。有一次作文课上,石老师带我们玩作文接龙游戏,这真是个奇特的游戏,我还是第一次接触,就是由老师出个作文题目,让同学往下续,而且不是续写,而是当堂续说,目的就是锻炼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看出了老师的良苦用心。那次游戏比赛奖励第一名的就是她的一副作品——她在自己精心挑选收藏的陶瓷制品上题写一句勉励的话再刻印上去。同学们都围上:去观赏那件雕刻艺术品,石老师的字真好,大家啧啧赞赏,突然有人爆料说石彧老师是我国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的亲传弟子。欧阳中石,我在一个电视讲坛上看见过老爷子讲课,那渊博的知识,那超凡的气度,真是大学者大学问家呀,怪不得我们的石老师她的书法那么好呢!能投在他老人家的门下,可见我们的石老师是多么地优秀,多么地出类拔萃!看着石老师的书法,我羡慕的不得了,真恨自己作文课上没下功夫,要不然我就有石老师的真迹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到了第二学期开始选报副修课了,密密麻麻的课程表上:其中有一节课是书法,我毫不犹豫地就填报上了哈,没准以后我就可以向别人这样介绍自己:我是石彧老师的亲传弟子啊!哈哈! 现在,结束了一天的课程,每每在夕阳西下的校园小路上漫步时,望着人来人往,望着碧波荡漾的秋水湖,望着广场中央钢笔尖的地标,望着眼前这所亚洲最大的图书馆,我都会有一种幸福感充斥全身:我们生活在如此美丽的大学校园里,有德艺双馨的老师教导我们,有阳光向上的同学朝夕相伴,我们真是幸福的一代人啊!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鸿旭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