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鳌园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
唯一号: 021935020230001812
作品名称: 谒鳌园
文件路径: 0219/02/object/PDF/021911020230000002/032
起始页: T00067_00.pdf
责任者: 马永芳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7.1
主题词: 随笔-中国-当代

作品简介

游厦门,不可不到集美学村;到集美,自然要拜谒鳌园。鳌园,原为厦门集美东南海滨的一个小岛,岛上有一小庙,叫鳌头宫,又名千里宫,抗战期间被日军摧毁;1950年,陈嘉庚先生在这片废墟上重新兴建鳌园,面积约九千平方米,前后花费了十年时间,耗资六十五万元。 鳌园分为三个部分: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和陈嘉庚先生的陵墓。 集美解放纪念碑竖立在园中央,正面是毛泽东主席“集美解放纪念碑”的题词,背面是陈嘉庚先生亲自撰写的碑文,纪念碑通体以花岗岩建成,基座两层,台阶下层八级、上层三级,象征着八年抗战及三年解放战争;碑高约二十八米,象征中国共产党经过二十八年的努力奋斗取得了胜利。 解放纪念碑南侧是陈嘉庚先生的陵墓,以水磨花岗岩砌成墓碑,碑上镌刻着鎏金隶书文字,墓体呈有寿龟形,墓塘作马蹄状,顶盖用十三块水磨青斗石拼镶而成,墓之左、右、后三面以青石屏壁为障,其上有陈嘉庚先生一生重要经历的十五幅浮雕画像。墓前有对联云:合公谊私情送先生归舟万里;论勋劳物望是中外在野一人。祭亭和墓后照壁均以青石砌刻,典雅庄重。 虽说纪念碑位于鳌园中央,但未见有具体的事迹介绍,往往容易被游人忽略。而鳌园实质上就是陈嘉庚先生的陵墓,故而凭吊的人很多。进入鳌园,我夹杂在众多的游人中瞻仰先生勤劳奋斗的一生,向这位享有“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崇高荣誉的教育家、爱国主义者鞠躬致敬。 陈嘉庚这样的大贤值得后人怀念凭吊,先生陵墓的内涵也足以让人长久地驻足,然而整个鳌园更让我惊叹更让我折服的是园内那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石雕。 鳌园内,无论是解放纪念碑还是嘉庚先生的陵墓,其基座、屏壁上都有各种题材的石雕,内容涉及工业、农业、科技、教育、卫生,无所不包,共有六百多块。而其精华则是走进园门两边五十米长廊两侧厢壁上镶嵌的五十八幅反映历史人物典故内容的青石镂雕。这组青石镂雕俨然一幅幅生动的连环画,向后人讲述着火烧赤壁、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井冈山会师、平型关大捷、淮海战役等等古今重大事件和典故。这组青石镂雕组画不仅人物车马千姿百态,形象生动,而且是立体镂空造型,在那长约七八十厘米、高约四五十厘米的青石块中,工匠们居然凿出了立体的井冈山、山上紧握双手的“朱毛”、四周招展的红旗,就连山后面也凿有欢呼的战士。站在这一幅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青石镂雕组画前,我实在无法想像,在长达十年的修建过程中到底有多少身怀绝技的工匠参与其中,他们又是如何夜以继日地双手紧握铁锤钢錾,一锤一錾、叮叮当当地凿出这些惊世骇俗的艺术精品的。 据导游介绍,整个鳌园的石刻分为浮雕、影雕和题字三种,汇集了闽南石刻精华,表现了我国高超的石雕艺术水平,故有“闽南石雕博物馆”之美称。如今眼见为实,对导游的话我是深信不疑。 出鳌园大门,两旁有专卖旅游纪念品的石雕影雕小店。店门前,有年轻女孩正手握铁杵在一块长方的黑色石板上轻轻敲击。店内是已然加工好的成品,有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山川河流、人物肖像,大小不一,色调各异,甚是精美。女孩介绍说,黑色的石板是采自新疆、内蒙古的黑胆石,那长约七八寸、雪茄烟粗细的铁杵前端磨得尖尖的是焊接上去的金刚针。看上去,制作这种石雕画也不难,只需描好线,然后按照色调的深线以轻重不同的手法敲击出疏密不等的痕印即可。显然,这石雕作画的手艺与园内石雕工匠的手艺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它毕竟也是一门手艺,借助陈嘉庚先生的福荫,借助鳌园这个旅游品牌,它不是也能形成一种产业,为当地增加一份收益么?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人物

马永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