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美国西海岸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
唯一号: 021935020230001755
作品名称: 游学美国西海岸
文件路径: 0219/02/object/PDF/021911020230000002/031
起始页: T00061_00.pdf
责任者: 乙度空间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7.1
主题词: 杂文-中国-当代

作品简介

一直很想出国,想丰富一下自己的人生。不见得一定要出国留学或者工作,只想能有个机会走出这片土地,看看外面的世界,哪怕就是光看看,我想这都会不一样。上学的时候没钱去,工作的时候没机会去。如今再次回到学校,有了时间,有了积蓄,我想没有理由不在人生的最后一个暑假,做点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于是在年初,报名了赴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游学项目,在这个史上最炎热的夏天,到地球的另一端去感受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UCI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IrvineExtention.简称UCI),加州大学十所分校中最年轻的一所。在去之前,对这个学校知之甚少,而吸引我来这里的原因,是因为在这里会学习部分商业相关课程,同时还有安排一些企业参观和座谈。这样的安排,乍一看与过去一年我在山大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差别,但就因为是在美国这个世界头号大国,不由得吸引我选择来到这里,希望能通过这短期的学习,能看到两国各方面的差距,并在学习中提升自己。 与传说中的美国高校相同,UCI没有围墙,大巴从高速上下来,不知不觉就直接拐到了宿舍楼。UCI所处的Irvine是个年轻的小镇,在这里见不到想象中的高楼大厦。宿舍是个三层小楼,说是三层,但从外观看上去更像一个别墅。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客厅,摆着沙发和乒乓球桌,还提供洗衣机、厨房(没人用)、冰箱等生活设施。两个人一个房间,平均两三个房间分享一套卫生间。与国内不同,这个季节的加州更像是国内的初秋,早晚温度才十几度,最高温度也不到三十,所以根本不需要空调。唯一能挑出的毛病是上网不便,但与国内宿舍相比,这种宿舍配置可以说是豪华级了。 在这两周中,每天上下午各拿出两个小时的时间,由UCI的老师给我们上课。课程内容涉及到创业、风险管理、美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客户管理、项目管理、领导力、营销等方面的内容。而给我们授课的教师,有的在行业内混迹多年,经验相当丰富的;有的与中国有密切的往来,对两国关系有自己见解的。但他们都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角,向来自中国的学生讲授他们眼中的商业社会。对于他们说的每一点不敢说完全苟同,但确实给了我许多启发,毕竟这个世界发展的趋势就是相互融合,听听美国人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再回想在国内学到的东西,就好比啃过了肉夹馍再啃汉堡包,虽然味道不同,但味道实实在在的丰富了自己的味觉,而营养实实在在的填充了自己。课余之后,就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了,这是先前没有想到的,毕竟先前曾听说国人在美国都被管得死死的。UCI方面也给我们提供一些活动,比如说免费的健身房。话说他们学校的健身房是真心大,一个类似于国内中等体育馆的规模,除去大的健身设施,还可以打球、游泳、跑圈(是真的跑道),而反观国内……只能叹气了。此外,我们也有机会和本校的学生及来学校的访问团进行接触。 美国本来就是个移民国家,各个种族的人聚集在这片土地上,过着他们想要的生活。在到校的第一天,我就看到一个挂着卡塔尔车牌的宾利 停在停车场(我到现在都搞不明白怎么卡塔尔的车牌能用在美国),而行走在校园里,各种肤色的面孔随处可见。亚裔、甚至华裔更是屡见不鲜。某日在校园里行走,旁边驶过一辆美国车,在我不远处的一个女孩跟前停下,里面的人一张嘴,标准的北京腔。此外,还和来自台湾的学生聊过天,和来自巴西的MBA访问团唠过嗑。因为有了多个种族,所以有了多元的文化,在小小的校园中,随处可见不同文化思维的碰撞。与国内大学相同,UCI校园里也会有提供社团活动的场所,每天中午,总会有一些社团搞一些活动,有的大张旗鼓,有的低调安静。见过宗教社团、学习社团、还有台湾学生搞的同乡会,甚至有一次,遇到一个同性恋成员,她征集签名以求能尽快在加州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多种文化的碰撞交流促成了美国特色的校园文化,这种多元文化形成的那种和谐,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 差异 谁都知道,中美两国是有差异的,先前提到的,只是差异在校园中体现的很小一部分,而当离开校园,和更多普通美国人打交道的时候,更能感受到这种差异。 前文提到在美国自由时间多,既然有自由时间,就免不了想出去看看。起初还有些担心,觉得会有什么风险,但这种担心很快被当地人的热情所打消掉。人与人见面会点头微笑,当遇到困难时会主动提供帮助。像我经常坐公交出去,经常遇到不认识路的情况,而这时只要一句“Excuseme……”,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有时甚至你还没开口,就会有人主动来问你是否需要帮助。这种人和人自然而生的信任感让我真心感到舒服。 而在那里,也会有一种天然形成的秩序。比如过马路,在Irvine,每个人行灯都是由行人控制,过马路前需要在灯柱上按一下,才可以过去。而在没有信号灯控制的路口,司机则会主动停车让行人先过。还有一点,则是当地对残疾人的尊重,助残设施在当地到处可见:残疾人专用停车位,优先排队权,专人提供服务。在迪斯尼乐园玩的时候,经常看到有人坐着轮椅去玩,工作人员往往会优先照顾他们。在我看来,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这个国家得到了真实的体现。 科技进步在当地也体现的非常明显,学习期间曾参观两家企业,一家是世界三大电脑硬盘制造商之一西部数据,一家是美国知名的眼镜制造企业Oakley。在西数,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们的硬盘测试实验室,在近三百平的实验室里,满满的摆着包括苹果电脑在内的各个品牌的电脑,每台电脑都进行着7×24的不间断硬盘测试,想象一下把图书馆书架上的书换成各个品牌的电脑,就可感受那何其壮观的场景。而在Oakley,工程师向我们展示他们的一款新产品的耐用程度。一部数十斤重的大锥体,以高速碰撞眼镜。普通眼镜瞬间被捅出大洞,而新产品却只出现了划痕。如此展示的结果就是我们团的一个成员在离开时毫不犹豫的买了一副Oakley的眼镜。科技的发达不仅体现在实验室里,也能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不说时常可见的数码产品售货机,公车上随时可制作的汽车票。在苹果商店,一个兄弟买了苹果耳机,付款时,店员拿来的不是普通的刷卡机,而是一部iPhone,在iPhone的侧面有一个刷卡槽,刷卡后,信息皆在iPhone上显示,瞬间完成。我不确定国内的苹果商店有没有这个,但这种苹果刷卡机我真是头回见。 当然,差异也会带来不适和尴尬。饮食和气候,往往对初到者是个考验。在去之前,已经做好了天天吃西餐的心理准备,但比起西餐更让我不适的,是当地人少喝热饮的习惯。除了咖啡,这里几乎都是冷饮,而且还是冰的,就连牛奶也是冰的。每天吃早饭,看着各式冷饮我打心里犯愁,这对我脆弱不堪的胃可是个考验。还好后来发现了热巧克力,算是缓解了这个尴尬。除此之外,美国的直饮水系统也得让人适应一会,在UCI的时候,有提供饮水器,但在旧金山住的时候,喝水就要直接接自来水喝,我承认我是用了一些时间才从心理上克服“洗澡水不能喝的”的念头的。 至于尴尬,最典型的莫过于第一次坐公交。第一次坐公交很新鲜,看到可以验钞的投币箱,英西双语的广告,没有挡的驾驶室,看什么都新鲜。看着看着,发现在窗户内侧扯着很长的一根绳,看头看尾怎么怎么像晾衣绳,以为是挂窗帘 的,就随手一扯,过了一会,车停了,没人上下车啊。没有在意,接着扯,一会车又停了,只见司机瞪着我:你是要下车吗?如果不下车就要扯那个线。我这时才知道,原来这根线是告诉司机下车的信号铃,我顿时觉得自己很土鳖…… 两国差异之多,区别之大,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我觉得作为一个普通人,既要正视事实,也不必妄自菲薄。在美国也能感觉到有不如中国的地方,比如说医疗,看病必须要预约,打个点滴动辄上千美元的价格,会让你无限念叨中国医疗的好。正视差距,迎头赶上,让自己的 国家变得更好,我想这是更应该去做的。 他们 这次出行,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包括美国人,也包括中国人。 Karen是个我们这次团队UCI方的负责人之一,祖籍广东,刚刚从UCI毕业。第一眼见她,以为她可以讲普通话,但她一张嘴,就知道是个纯正的ABC(AmericanBornChinese,生于美国的中国人),唯一能说的就是粤语。她做事很认真,人也很热情。我和她经常聊天,有时候她会问我一些汉语词,我得绞尽脑汁用我所掌握的英文去给她解释。我建议她去学学汉语,她说太难了,还是把粤语说好了比较好。等把我们送走后不久她就要去法国进修,我给她说,啥时候有空来中国玩啊。她貌似很为难,我就想,她家人得在中国吃了多大的苦让她如此不愿意面对自己的故土。也许有一天,当中国足够强大了,不知她会不会选择回来。 此次出行团的成员来自国内多所高校,有一部分是来自湖南大学的本科生。和他们在一起,我恍然又回到了曾经的大学时代。其实,在我看来,这段日子所学习的课程可能不太适合他们,除了语言上的差距,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他们尚在读书阶段,对商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还比较模糊。但在他们之中不乏佼佼者,可以主动去和老师沟通互动,去问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在课堂上他们表现优秀,在平时里又展现出无比青春阳光的一面,和他们在一起共处的日子里,感觉就像沉浸在加州阳光下的海风中,清新而舒适。我认为我回到校园最大的收获,就是能接触这些优秀的孩子们,从他们身上,我能找回曾经失去已久的东西。同时也提醒自己,如果现在再不努力,迟早有一天会被这些后起之秀所超越。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可不想被拍死在沙滩上。 回首这半个月的时间,满满的都是收获,认识了太多值得认识的人,有了以前从未有过的经历和体验。即使在回来之后,再回头看看这几日留下的照片和记录,仍不禁沉浸在回忆当中。在这个夏天,我收获颇丰,已然满足。愿以后再有机会,能去更多没有去过的地方走走看看,满足一下这颗不怎么安分的心吧。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人物

乙度空间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