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给家乡的歌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
唯一号: 021935020230001323
作品名称: 唱给家乡的歌
文件路径: 0219/02/object/PDF/021911020230000002/020
起始页: T00055_00.pdf
责任者: 牛全元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9.7
主题词: 杂文-当代文学-中国

作品简介

我出生在紧靠七里海东岸的兴坨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七里海人。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我从小就听惯了打鱼的号子,看惯了翱翔的海鸥,还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苇荡,闻惯了岸边的稻香。风光秀丽的七里海在我年幼的时候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近些年来,无论我走到哪里,总是不会忘记,烟波浩渺的七里海——我美丽的家乡。特别是当每逢看到或听到各种媒体报道有关七里海的一些内容后,都会平添我对美丽的家乡七里海的无限热爱。 我是一个农家子弟,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是改革开放的大潮,把我从单纯的农业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回顾改革开放初期,我初涉商海,还是一个不怎么懂事的年轻人,是在家乡父老的激励和帮助下,通过勤学苦练,努力打拼,才使我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并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是我从没忘记生我养我的家乡,没有忘记我是一个七里海人,更没有忘记我是一个宁河人。我为我是七里海人感到骄傲,更为我是宁河人感到自豪! 改革开放以来,宁河在发生着日新月异地变化,无论是从县城还是到村庄,处处都充满着勃勃生机。 先从人们的穿着来看,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穿衣打扮非常单调,不分男女老少一般都是大青大蓝。就连爱美的青年男女,冬季也不过只能穿上一件棉卡克和棉制服,而夏季里也只能拥有一件衬衣或T恤衫。可是到现在,一年四季,城乡居民,冬有冬装,夏有夏服,满街上色彩斑斓。特别是青年男女,许多都是一身名牌。无论是街面店铺,还是集贸市场,琳琅满目的服饰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再看人们的饮食,改革开放初期,虽然能够填饱肚子,但那时人们吃粮也非常简单,逢年过节能够吃上细粮就很不错。现在的人们,吃顿粗粮算是尝鲜,鸡鸭鱼肉,瓜果蔬菜,几乎不知道吃什么好。县城里饭店酒馆到处都是,就连村镇里的人们在农闲或过节时也随时都可以到饭馆里欢聚一堂。 还有就是村镇建设。改革开放前,许多村庄一般没有多少砖瓦房,再看现在我们县村庄里早已不见了土坯房。现在农村建房门窗一般都不用木结构,几乎都使用铝合金和塑钢做门窗。有的先富起来的农民已经建起了小别墅。县城建设更是速度惊人,到处高楼林立,惠民工程随处可见。马路越来越宽,绿地越来越多,一座现代化的新县城正在崛起。再就是城乡交通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城乡公路四通八达,昔日人们以自行车代步就觉得不错了,可现在只要出门稍远一些,不是坐公交就是打出租。再看县城里,大小汽车行如穿梭。不知从啥时候起,有不少工薪阶层的人们也都有了自驾车,你去县城芦台,经常会看到一截一截的堵车现象。有谁会想到,在改革开放前,就连县委县政府也只有两辆212吉普呢? 宁河的变化越来越大,七里海我的家乡变得越来越美。七里海旅游区的建设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吸引着中外游客,七里海正在成为宁河的象征!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人物

牛全元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