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陈嫂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
唯一号: 021935020230001321
作品名称: 邻里陈嫂
文件路径: 0219/02/object/PDF/021911020230000002/020
起始页: T00049_00.pdf
责任者: 童乃望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7
主题词: 散文-中国-当代

作品简介

一 陈嫂叫刘连芝,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家妇女,她和我们只是邻里间的关系,但却和我们这些左邻右舍相处得既融洽又和睦。从我记事到现在,她那不拘小节,嘻嘻哈哈,忠厚善良,为人正直的形象始终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陈嫂从嫁到赵家园的那天起,就给人留下了正义和善的印象。她喜欢主持正义、爱打抱不平,极少和邻里乡亲发生口角和纷争,令人尊敬。 六十三岁的陈嫂,一米六左右的身高,一张方方正正、朴实无华、略显黑坳的脸颊上总是泛着红彤彤的光彩。在她的表情上你永远看不到忧愁和不快。哪怕301医院的权威医生只给了她二十年的生命空间,直到她在与癌症拼搏了整整十四年后的今天,在她身上你仍看不出哪怕是一点点消极的心理和绝望的表情。 陈嫂是从农村嫁到农村的,这些年,她始终没能脱离农家本色,自始至终都过着平淡而充实的农村生活。然而邻里乡亲家谁有了困难需要帮助,她会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完全当作是自己的困难,哪怕受累,哪怕求人,也要不辞劳苦把别人的事办的圆圆满满。这在别人看来是助人为乐的高尚精神,但对她本人来说,却是一种人生态度。 在赵家园平改拆迁最困难时期,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风猎猎的严冬,不论是白天、夜晚,你都会看见一个伟大母亲的身影,陈嫂和许多人一样,拖着疲倦的身躯,走家串户帮助居委会做工作,就好像带着神圣的使命,无私地到百姓家里做拆迁思想工作。工作组刚刚上班入户,她就已经进过三户、四户,乃至五、六户了,提早的进入了“工作”状态。 有一天晚上十点多钟,我在大街上遇见了陈嫂,没等我开口,她就自豪的和我说起自己去了哪家,哪家的工作已经做了下来,哪家的工作已经有了进展,滔滔不绝汇报不停。我当时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激动地说:“嫂子啊,你重病在身,又没有任何报酬,长此下去身体吃不消啊,我代表居委会两委班子谢谢你了。陈嫂听了我的话面带微笑,非常平淡地对我说:“老四啊,嫂子还有几年的活头儿啊,嫂子跑这几步道儿,和你们两委班子的辛苦比起来算个啥啊。政府为咱百姓办好事,有些乡亲一时想不通也是正常的。百姓们争长道短,说三道四你可千万别往心里去啊,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嫂子得了这个病不知啥时就倒下了,可你千万不能累垮,你要挺住啊。” 听了陈嫂发自肺腑,如同母亲叮咛子女般的话一下子把我带回了童年。 二 在我八九岁的童年时代,陈嫂嫁到我们村和“大哥”结婚,后生育一儿一女。儿子取名叫大庆,闺女取名叫小玲。那时我们经常到他们家里玩,她家两个孩子加上我们这些十来个同龄儿童,家里就像现在的幼儿园,不论星期日,还是早晚我们都会围在陈嫂家里喧嚣不断,热闹非凡。原因是陈嫂始终把我们这些孩子们不当外人看,视同自己的亲生骨肉。哪个孩子衣服上掉了补丁他会为你缝上,哪个孩子感冒流了鼻涕,他会马上找几片药哄着让你吃下。因此,我们时常抓来青蛙、蚂蚱之类的东西都要拿到“大嫂”家里去“加工”。那时陈嫂家里生活也很拮据,但每次都会毫不吝惜地拿出高粱、玉米面的饼子给我们充饥。虽是嫂子的辈分,可她在我的心里,永远把她比作自己的母亲。 陈嫂在子女和我们这些孩子们面前是一个优秀的母亲,在公婆面前百依百顺,孝字当先。公爹陈老爷子,是我们村里小有名气的老“学究”,年轻时又见过大世面,大事小情非常讲究。即便如此,陈嫂在这个家庭里,把婆媳之间的关系,叔嫂之间的情谊总是处理的非常融洽,吃再大的委屈,受再大的累,从无半点怨言。 不幸的是,十五年前,晴空一声霹雳,打破了这个生活虽不宽裕,但很祥和、幸福家庭的宁静。陈嫂患了乳腺癌。一下子阴霾笼罩了整个家庭。已结婚成年的两个子女看到母亲病情检查结果,当即产生了一种天塌下来的感觉。辛劳了半辈子的陈嫂是家里的顶梁柱。年迈的的老婆婆刚刚“送走”,孝顺听话的一双子女刚刚长大成人,自己本应享福,安度晚年了。无奈癌症却无孔不入地侵袭着陈嫂的健康和生命。都说苍天有眼,难道苍天真的打盹了吗?“难道母亲就是这个受苦的命吗?”孩子们想不通啊。真心祈盼苍天能够网开一面,让自己的母亲躲过这场劫难。 “该活的死不了,该死的活不了。”这是陈嫂的口头禅,这就是她乐观向上的性格,这就是她对待人生的信念和执着。 来到北京301医院,早已是主任医师的侄子为自己的姑妈作了详细认真的体检。请来了手术医生,了解姑妈脾气性格的侄子,毫不隐晦的把病情告诉了姑妈:“您得的是乳腺癌早期,现在做手术还来得及,手术做好了再活二十年没问题。”聪明的她听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还有多长。 做手术当然是最佳治疗方案,但陈嫂担心昂贵的手术费会让本不宽裕的家雪上加霜。一双子女眼含热泪深情地对母亲说:“钱的问题您别担心,我们就是卖房子、当袄也要给您治病,也要报答您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这就是一幅画,一幅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画卷的真实再现。也许真的感动了上苍,苍天真的一时苏醒,手术做得很成功,加上陈嫂乐观向上的人生的态度,陈嫂很快就出院了。她带着与病魔抗争的精神和康复了的身体重新投入生活,她还是那么乐观向上。 痛苦的化疗过程,一晃就是三年,陈嫂还是那位大嫂,只不过病后的大嫂每逢见到乡亲,脸上的笑容比病前显的更加灿烂。一是国家医疗条件的改善,二是党和政府的低保照顾,缓解了医疗费用带来的压力,三是膝下有一双既懂事又孝顺的儿子、媳妇,闺女、女婿。 但好景不长,陈嫂的爱人在年近60岁时突然与世长辞。在陈嫂和孩子们的心里,他真的如同一座靠山轰然倒下,孩子们抱着身患绝症的母亲,疯了般的哭号,苍天为之垂泪,大地为之动容。作为一个普通的家庭,天塌了,真的塌下来了…… 母亲之所以伟大,因为她有着宽广的胸怀,她心存任何东西难以替代的善良和母爱。为了控制孩子们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继续拼搏向上的勇气,陈嫂强忍悲痛对孩子们说:“他心狠,他走了,就让他去吧,可我们还得活着啊。我有你们一双好儿女,就是现在我也走了,我都知足。更何况我们身边还有政府,还有亲朋好友,还有那么多父老乡亲。你们只有好好工作,和妈共同撑起这个家,才是对妈妈和你们死去的爸爸最大的安慰……” 三 “老四,嫂子回家吃药去了,明天还要起早去“某某”家那,你也早些休息吧,不然他四婶儿不放心啊。” 几句叮咛,把我从追忆中唤醒,再看陈嫂,带着说话的余音,已经消失在夜色中了。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在拆除简陋平房的土地上,赫然耸立起数栋高楼。一座现代化的新区“赵家园·榕泽城”已初具规模。 在临时办公的居委会里,再次见到陈嫂,从她那满脸的笑容,幽默风趣的言谈举止,和蔼可亲的容貌上,很难看出他是一个离生命终点只有”六年”时间的女人。 看着她那胳膊比正常人的大腿都要粗,变了形的右半身,酸楚一下子再次涌上心头:“大嫂,大热天的来居委会有事吗?”陈嫂非常爽快、高兴地说:“没事就不能来呀?呵呵……闲着没事儿出来转转,顺便看看你们几位,别累坏了身子骨。工作悠着干,后面分房啊、物业啊,还有很多事等着你们去做呐。” 多么淳朴的语言,多么让人难以忘怀的情感。我和同事们听完陈嫂的话,从心里对陈嫂无不发自内心地表示感谢。 陈嫂说:“十月底交钥匙,元旦就可以搬进新居,看来我在有生之年也能住上楼房了,做梦都没想到的好事啊,虽然按医生的说法我还能活六年,但哪怕我能住上一天,我也就死而无憾了。”说完哈哈大笑。 爽朗的笑声中隐藏着病魔缠身的无奈,但是更多的是她对幸福生活的留恋。我真诚的对她说:“什么五年、六年的,那是医生说的话,说不定你还能再活上二十年、三十年呢。好人一生平安啊。再说了,有的人虽然活着,但是已经死了。有的人虽然死了,但他还永远的活着。”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人物

童乃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