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人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
唯一号: 021935020230001132
作品名称: 有这样一个人
文件路径: 0219/02/object/PDF/021911020230000002/014
起始页: T00026_00.pdf
责任者: 孙志利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7
主题词: 散文集-中国-当代

作品简介

在中国空军档案馆里,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武,浓眉大眼,和蔼可亲,为人谦虚谨慎,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处理问题坚持党性原则,因为他肩负着党的重要使命。这就是空军档案馆馆长李恩学同志。 李恩学,男,1955年1月出生在天津市宁河县潘庄镇东塘坨村,1974年12月参军入伍,现任空军档案馆馆长,研究馆员,专业技术5级,大校军衔。 李恩学从事军队档案工作三十年,是军内外档案文献影像技术方面的专家,先后在专业刊物、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并有多篇在地方和军队获奖,主持完成科研课题6项,先后4次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出版3本专业著作,完成国家标准和国家军用标准6项,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并被国家档案局授予全国优秀档案工作者荣誉称号。 由于李恩学在专业方面的突出贡献,先后被聘任为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中国缩微技术情报网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档案学会文献影像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军队档案高级职称评委会副主任。 一 李恩学是中国空军档案馆队伍中优秀的人才,生活中与人和睦相处,工作中雷厉风行,眼里不揉“沙子”。凡是与李恩学接触过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他为人襟怀坦荡,朴实率直,满怀激情。不论男女老少,只要跟他在一起都会被他那爽朗的个性所感染,被他那宽大的胸怀所感动。它在档案工作中脚踏实地,从不作虚以委蛇之事。他注意发现每个同志的长处和优点,重视发挥每个同志的积极作用,当他看到有个同志善于专研业务,就鼓励帮助,并把它调到技术室,手把手的教,并经常交任务压担子,使这个同志很快成了管理业务骨干,一次上级分给空军档案馆研究生学习的名额,并指定馆领导参加,他却安排了副馆长和其他同志去。他常说,馆领导就应该为大家做事,如果好事都留给自己,怎么有说服力,又怎么能做好工作。他坦诚的心胸,积极的工作作风,为人处事光明磊落的性格,使所有与他交往的人诚心,跟他一起工作的人舒心,通过他的努力构建了档案馆和谐气氛。 作为馆长,李恩学每天坚持工作深入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处处以身作则。真正起到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军事过硬,政治合格的模范带头作用。 是的,李恩学就是这样的人,他不仅是这样说的,更重要的也是这样做的,而且事事身先士卒。他所在档案馆里的几位老同志个个心服口服。其实,他还是一个“性情中人”。他虽然工作严肃认真,有时甚至显得严厉、刻薄,但是他的管理方式却是人性化的,他用真诚的爱心关怀馆里的每位同志。 说起李恩学的爱心,不论是馆里的老人,还是新来的年轻人,包括他去过的基层,进行过的学校,大家感受颇深。 李恩学在国防大学档案训练队学习时,面对教员讲不清楚的缩微原理课,为让学员们理解把握,他利用业余时间,往返数十公里外的单位取来实物,并结合空军的缩微工作实践给同学们反复讲解,直到学员们掌握为止。 这让我想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李恩学与馆里几名单身干部在人民大学档案系业余大学学习期间,每周三的晚上都要错过晚饭时间,李恩学就嘱咐妻子把饭做好,热情招待大家一起吃。那时,他自己的生活并不富裕,一家人上有老下有小,全靠每月52元钱的工资生活。但他有一分爱心,对待同志像春天一般温暖。 那年春天,和李恩学同住一个楼层的邻居找了一个小保姆,说是保姆年仅13岁。邻居给的条件是每月管吃管住,工钱10元。李恩学夫妇得知小姑娘的情况后,心中感觉可怜,虽愤愤不平,又考虑到邻里关系,千方百计做小姑娘的工作。小姑娘觉得委屈,但又觉得一个人离家在外,有人像长辈那样关爱她,心里非常高兴。每天做好保姆工作的同时,一有空闲就到李恩学家里串门。长此以往,李恩学夫妇对小姑娘的家庭有了些了解:小姑娘3岁时,父亲病逝,母亲靠给人家干些杂活生活,生活得很是艰难,家中的住房破旧不堪,濒临倒塌,辍学在家的小姑娘很懂事,她想以外出打工挣钱来减轻母亲的负担。哪曾想,一年下来,本想用挣来的100多元钱为母亲买点什么,雇主却借口说,工钱已为她买了火车票。小姑娘向李恩学一家人告别时声泪俱下地说:“我妈妈连香蕉都没吃过……”李恩学一边安慰她,一边让妻子去商店为小姑娘准备回去尽孝心的食品,还给了小姑娘100块钱。半个月后,李恩学夫妇收到小姑娘的感谢信。夫妇俩读着来信,眼睛湿润了,同情中产生帮助小姑娘的念头。由妻子执笔,连夜写信,邀请小姑娘再来北京,情真意切地说,“一切事宜都由我们负责。”小姑娘带着“世上真的有好心人吗”的疑问,回了一封谢绝信,表示“就是苦死,再也不离开家,不离开母亲”。李恩学的妻子董蓝敏为了打消小姑娘的疑虑,又一次去信诚恳邀请她,并保证让她尽快自立,还附上夫妇俩的军官证及身份证复印件。面对恩人的真情呼唤,小姑娘终于来到了北京。没想到,小姑娘这一来就是十多年。自从踏进李家大门的那一天起,夫妇俩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关爱她。为她专门准备了一个房间,从里到外帮她置换了新衣服,又烦人给她找了一份临时工做。小姑娘面对既不沾亲也不带故的李恩学夫妇感慨万端,二话没说,扑通一下跪在李恩学夫妇的面前,从此,由叔叔阿姨改称为爸爸妈妈。 经过李恩学夫妇几年的帮助与小姑娘的努力,小姑娘为家中翻盖了新房,使家中逐步摆脱了贫困。后有这样一个人来小姑娘变成了大姑娘,女大当婚,谈婚论嫁,“小姑娘”出嫁的那天,李恩学夫妇像送亲生闺女一样,租来豪华的凯迪拉克轿车,将自己的“女儿”送进了幸福温暖的家。 李恩学在北京的家被家乡亲人们称赞为“宾至如归的招待所”、“看病转院的接待站”。一点一滴,事无世细,用一颗善良的心温暖着素不相识的人,何况是家乡来的人了。他虽然离开家乡几十年了,但他关心着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经他多方协调与努力,2006年4月、2008年10月两次为家乡中小学征集到20万元的图书,使学校条件得到改善。 李恩学任宁河北京同乡会常务副会长,曾经在东塘坨小学担任过老师的空军某部大校李恩学在仪式上,向同学们寄予了情真意切的希望,他对曾经养育了他的这块热土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在捐助仪式上,他还组织东塘村北京同乡会为该校捐助了5000元人民币。 李恩学富有一颗爱心,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为家乡的快速建设出谋划策不遗余力。如今,空军档案馆在李恩学的影响下,关爱部属已成为空军档案馆的光荣传统,只要下属病了,或遇到难事,他第一个送去组织的温暖,做为领导的关心也是无微不致。他关心他人如同关心自己,拿自己当他人,拿他人当自己。将心比心,令人肃然起敬。 二 回顾30年来李恩学走过的道路,那是一步一个脚印,真正地做到了脚踏实地,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事事以人民的利益为己任。他由助理员、室主任,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尤其担任馆长以来,把“科技兴馆”作为开展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在学用结合上出成果。他认为:当今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成为军队战斗力新的增长点。军队档案工作作为一种信息服务事业,作为信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必须把握时代进步的大趋势和军事变革的大方向,紧紧抓住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主动,才能实现档案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因此,他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领导部属,齐心合力,向着一流档案馆的目标迈进。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空军档案馆率先引进缩微技术,在全国档案界名噪一时。加之研究制定的《档案缩微摄影技术使用手册》被全军推广,从此,上门取经的人络绎不绝。在一次接待来访的过程中,由于来人颇多,李恩学情急之中找来一个坏凳子凑合,没等坐稳,“咔嚓”一声,食指夹进木板缝里,等他起来一看,食指的一小节已经被挤成肉泥。为了工作他不计个人得失,草草包扎后又投入到接待工作中。 为了保护档案馆的特色,加快发展,李恩学又在谋划新的思路,开辟新的途径。他提出加大馆存信息。2001年以前,他几乎走遍了空军军以上所有的单位,使“九五”期间军以上机关的档案空缺得以填补。2000年国际“三八”妇女节前夕,他从抢救史料的角度出发,主动策划了一至七批女飞行员捐赠史料活动,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1998年,当第一个抗洪英雄高建成被军委命名后,他及时建议派人当天出发,前往英雄牺牲的地方和英雄的家乡,收集有价值的资料存入档案,全方位展现英雄的足迹,为馆藏增添了大量实物史料。 2003年抗非典斗争中,李恩学以档案人的主人翁意识,亲自带队深入抗非典一线,征集了第一手史料,又一次丰富了馆藏。如今,档案征集工作以由被动等待到走向主动跟踪空军重大活动的良性循环。如2003年的世界航空百年庆典,空军四次大的飞行表演都圆满地记录在案,留下了一套完整的活动资料。2006年4月,他亲自带队赴中国空军发源地—黑龙江省密山市征集空军老航校档案资料,征集到《1949年3月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期间的汇报材料》、《1940年12月王弼、常乾坤关于成立航空局给军委及中央的建议信》、《军委关于成立航空局的抄电》等珍贵历史资料9件约3万多字。反映老航校初建时期的工作、建设和生活照片档案300余幅,进一步完善了空军档案馆空军老航校专题档案,为空军史料档案的查阅提供了更为详实的依据,将空军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年限前移了9年。主动工作的态度,增强了领导机关的档案意识,密切了与首长机关的联系,赢得了档案工作的新天地。 李恩学采取的第二步是加大经费投入。经他多方奔走反映,得到上级领导支持,争取到资金。以超前的思想,一步到位的做法,更新了设备,实现了科学信息化管理。 第三步是增强服务意识,方便机关部队的档案利用。他认为,存史与用史,是档案工作的双重职能,存史实天职,用史生活力。“存”的问题解决不好,处置不当,“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年来,李恩学又推出参与中心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的专题提供档案服务的工作思路。如在2002年空军组织的首都防空演习中,他带领档案馆有关人员加班加点,把馆藏历次首都防空演习的资料找出来,汇编成册,为首长机关提供了翔实的历史依据;2003年,针对军队编制体制改革,主动将历次改革方案提供军务部门,为制定新的方案提供参考;为配合法规清理,组织人员把空军成立50多年来所有规定进行梳理,为严肃法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步是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在2005年全军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对馆藏档案提出了按全宗性质、职能范围、利用频率和产生的效益,分为重点全宗和非重点全宗,重要信息和一般信息。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对重点全宗和重要信息优先按着“二次鉴定,全文彩色扫描,专题使用”的办法进行系统扫描,为信息化建设性的开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为了便于人们的理解,李恩学用诗的形式概括了档案数字化的重点:“网络建设保重点,二次鉴定取精华,广泛征集加精品,图文并茂出专题。定向服务设权限,加密控制保安全,系统设计注实用,优质高效为机关。”尽职尽责,爱岗敬业,为了党的档案事业贡献了自己聪明才智。 三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李恩学怀着对人民军队的无阻热爱和对军人的崇敬心情,告别生他育他的宁河大地,告别了美丽的七里海,应征入伍到北京空军某通信团当报务员。这对于一个农民的儿子来说,仿佛鸟儿飞向了蓝天,鱼儿跃入了大海,他跃跃欲式,暗暗下决心,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决心干出一番事业,告慰父母和乡亲。 当初李恩学的家庭人口多劳力少,生活还很贫困,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与李恩学一起参军的四个人中,三年后仅留下他一人。翻开李恩学的日记,成长的足迹历历在目:下到连队,就被任命为副班长,半年后任班长。一年内得到部队的4次嘉奖。一次被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入伍第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任命为代理排长;三年多时间提了干,任某分队参谋,半年后,作为优秀人才调空司档案库。 从此,在档案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了30个春秋,任助理员成长为室主任、副馆长、馆长。 2006年,李恩学自己掏出五千元在家乡学校设立了奖学金,鼓励家乡学生好好学习,多次资助家乡文艺演出和村镇建设,多次为中国红十字会捐款;帮助困难群众,对家乡上年纪的老人每年利用拜年之际,发放一些钱物。多次组织宁河在京同乡联谊会,为家乡发展建设出谋划策。 在李恩学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农民纯朴的本色,感觉到一个有修养的文人气质,想到了一位将军的威风凛凛的气魄。为人处世真诚而友好,工作学习、管理档案认真而创新;生活态度平易近人,与大家交流很亲切,他是个富有人情味儿的善良之人,是个很有修养的具有亲和力的档案馆馆长! 李恩学在《我是一个兵》的感言中写道:在档案馆里,虽然看不到战场硝烟,听不到炮声隆隆,但它确实是浓缩的历史,凝固的战争。走进档案,先人们那超越常人的见解,出奇制胜的创造,机敏应对的韬略,解颐醒世的良言,无不闪耀智慧之光,朗照历史穹宇,成为我们今天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面对档案,面对历史,我常为自己能有幸成为一名档案工作者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所以我立志,决不辜负党和领导对我的信任期望,争取在档案工作中有所建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 是的,沿着李恩学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不难看出他的成长轨迹和他担负的重要任务:1983年空司档案库改名空军档案馆后,鉴于他在缩微工作中所做出的成绩,被提升为室主任,一下子由正连跃升为正营;1992年,他主持研制的《缩微拍摄技术在35mm卷上拍摄科技档案规范》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组织研制的《通用文书微机管理系统》获国家档案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主持研制的《空军光盘档案图文管理信息系统》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参加编著的《档案缩微摄影技术适用手册》获国家档案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主要撰稿人完成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国家标5项,参与《军队档案缩微工作指南》等4部专著的撰写:发表档案专业论文数十篇:此外,还担任全军档案系统高级职称评委,《缩微技术》、《信息管理》编委,中国缩微摄影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缩微技术情报网副理事长,中国档案学会副主任。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1999年被国家档案局授予全国优秀档案工作者称号。他领导的空军档案馆分别被总参评为军队档案工作先进单位,被中国缩微摄影技术协会评为全国缩微摄影技术应用一级单位;被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评为全国档案优秀集体;2005年又被空军和总参评为空军和全军档案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并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纵观李恩学的人生态度是超然的,是淡薄名利的。在仕途上,他有过三次机遇,两次商调总部机关,都是实惠位子:一次选调某院校执教,对方许诺了优惠条件。面对诱人的待遇时,而李恩学一笑了之,他爱自己的档案事业。因为他注重情感,舍不下他付出了满腔热情和青春的集体,更舍不得离开空军档案事业。 李恩学不仅是一位雷厉风行的将军,也是一名多才多艺的诗人。尤其为空军档案馆事业做出了自己卓越的贡献。他有将军风度,诗人气质。有人问李恩学:“凭你自身的条件,干什么都是好样的,为啥偏选档案,一干就是三十年?”老李回答说:“热爱。”有了热爱才有了学习,才有了创造,才有了无怨无悔。他言行一致,工作中同甘共苦、乐于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以及他的人格值得人们尊敬与钦服。 是一粒石子、就去铺路吧 不必非得雄踞于大厦之顶 是一支蜡烛、就去燃烧吧 哪怕只能照亮茅屋的一角 在这首短诗中,我们发现了李恩学的人生观,也是他淡泊名利,脚踏实地做人的座右铭! 是的,谦虚谨慎是他的工作作风,与人为善是他生活态度,完善理想是他的奋斗目标。李恩学用枪也用笔,饱醮情感书写着人生,他吃苦耐劳,能文能武。这是军人和诗人综合素质的道德情操与自我修养的一种精神境界。在这种精神境界里,你能感受到军人的帅真,诗人的思想;军人的性格,诗人的气质。 漫漫人生征途上,那些丰富的经历是不能忘怀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随着时光的流逝,回忆着,你会感觉变成了一种温暖,变成一种激情,变成内心深处地感恩。将军始终坚守着真理,完善着自己的精神追求;用诗意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用军人特有的素质去探求人生的意义。他惦念着乡村、珍视着亲情,热爱着故土,积累着生活,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满怀激情憧憬着美好的明天。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志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