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襄清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清代翰林书法家戴彬元》
唯一号: 021930020230002806
人物姓名: 戴襄清
人物异名: 原榜名:传洙;字:凫川;号:鹤舫
文件路径: 0219/01/object/PDF/021910020230000016/001
起始页: T00127_00.pdf
性别:
时代:
出生年: 1803
亲属: 戴彬元;戴朝锡

传略

戴襄清是戴彬元的父亲,生于1803年,原榜名传洙,字凫川,号鹤舫。祖籍安徽休宁,后迁浙江乌程(今吴兴)。其祖父顺基因经营盐业贸易,常到芦台,后在芦台靳家庄定居。因盐务经营困难,使家境每况愈下,遂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迁居汉沽刘庄村落户,成为吴兴戴氏宗族的一支。 道光乙酉年(1825年),戴襄清考中举人。他少年时就博学多才,青年时代就成为地方上的名儒,经常奔走于京津之间讲学,授业弟子众多。四方学者都知道他的名字。史书载:“四方知名之士,莫不知有凫川先生。”道光十五年(1835年)大挑二等,授职武邑县教谕兼观津书院主讲。什么是“大挑”?按清乾隆朝以后的定制,三科以上会试不中的举人,挑取其中一等的,叫“大挑一等”,以知县任用;二等的,叫“大挑二等”,以教谕任用。当时,戴襄清上任,学台正在冀州主持科考,而衡水县的张训导因亲属病故请解任回乡。上级派襄清兼理衡水县训导一职。任上所收新生馈礼,他自己一点儿都不留,尽数送给张训导。癸丑(咸丰三年,1853年),其父戴朝锡在家乡刘庄村病故,他“解职回家守制,哀毁异常,相继又遭母丧。”服孝期满后,选授磁州府学正。在守孝三年期间,被宁河镇廉府家请去教家塾,即仓场侍郎廉兆纶,号琴舫的家府。戊辰春(同治七年,1868年),捻军逼近磁州,他勇敢地和士兵一样捍卫城池,“昼夜登城守御,以忠义激励士卒。”因抚御捻军有功,朝廷给他晋加五品衔。咸丰五年(1855年)他兼主燕山书院。他为官清廉,在任十年毫无积蓄,两袖清风,惟有数箱存书。他的德行善举在地方史乘上多有记载。 磁州文庙倾毁,他个人首捐俸银倡修,余款存入商家行息,作为每年修缮之用。己巳年(同治八年,1869年),京畿南部地区旱灾,有的地方竟有刁悍之徒,强取他人粮食,“名曰均粮”。他立即给同乡御史陈鸿翊写信,请其向朝廷立即呈报紧急情况。陈鸿翊按其意上疏朝廷。结果皇帝立即降旨赈济灾区黎民,民心始安。 他修复磁州城。“磁州州城久圮,先前地方人士捐修,只完成一般未竣而止。公苦心筹划,才修复完整。”蓉城县孙夏峰先生著“畿辅人物考”,尚未刊印,襄清自捐俸银资助付印。“磁州,眷属无力归里,公解义囊助其扶梓归葬。”地方史书记载他的卓行,有这样的评价:“生平不妄语,自奉惟俭,接物必谦。见人有过,或直谏,或婉讽,闻者戒而不怨。教官一职在于教人。” 戴襄清的教育理念,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如,凡是有学生写文章求他指点的,他都详细为之点评。他鼓励学生“勤学立品”,说:“养气在集义,为文在书里。”他的弟子众多,“门墙桃李科甲显名者,所在皆有。他苦读史书,不论寒暑,手不释卷。他的著作很多。李鸿章主持修《畿辅通志》时,他为《磁州志》主修,并任南三府修志总提调。同治甲戌年(1874年)死于任上,仍手握笔著《磁州志》。他享年71岁。遗稿有《塾课》若干卷。生有二子,即彬元、彬彤。

知识出处

清代翰林书法家戴彬元

《清代翰林书法家戴彬元》

出版者:中国文化出版社

本文介绍了清代翰林书法家戴彬元的生平事迹和书法成就。文章详细描述了他的家世背景、学业成就和进入官场的经历,以及在政治、赈灾和书法方面的贡献。同时还介绍了一些与他相关的人物和传说。文章以生平简历为主线,通过不同章节展现了戴彬元的多方面才能和影响力。

阅读

相关专题

教谕
职位
主讲
职位
训导
职位
学正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