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松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唯一号: 021930020230002261
人物姓名: 寒松
人物异名: 原名:张喆;又化名:石心
文件路径: 0219/01/object/PDF/021910020230000011/001
起始页: T00383_00.pdf
性别:
时代: 民国
出生年: 1909
卒年: 1943
籍贯: 河北省玉田县

传略

寒松(1909—1943),原名张喆,又化名石心。河北省玉田县杨家套乡丁官屯村人。贫苦家庭出身。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后投入抗日斗争,1938年发动群众参加冀东抗日武装暴动,担任村第一任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1939年起,先后在丰玉遵联合县任股长、区长等职。1943年春,与云龙等人受党的派遣深入宁河西部,与先期到达的佐天、铁锋、陆英等人汇合,扩大抗日武装工作队,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在开辟新区的斗争中,严格执行党的指示,采取由秘密活动到半公开,由上层到下层,由少数人到多数人的方式,由点到面,逐步发展。在群众中广泛开展以抗日救国为中心的宣传教育工作。灵活贯彻党的政策,努力减轻农民负担,一定时期内不征粮征款。对伪军、伪组织一般不予打击,主要是利用矛盾分化争取,通过上层人物及其亲朋等关系进行工作,唤起他们的良知不当铁杆汉奸,对极少数罪大恶极的汉奸分子则坚决予以铲除。对乡保长贯彻两面政策,允许他们由亲日的一面政权转化为抗日的两面政权。1943年7月,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和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决定建立中共武宝宁工作委员会和武宝宁联合县办事处,寒松任工作委员会副书记、联合县办事处主任。期间,他以巩固和开辟抗日游击区为重点,加强地方政权建设工作,纠正财政上的混乱现象,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级政权组织。在县内首先试行办事员(即村干)制度,由办事员统一管理本村各项工作,并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创建地方武装。不到一年时间,武宝宁联合县抗日民主政权和抗日游击区得到了巩固与发展。1943年12月18日,武宝宁联合县工委和办事处在宁河县乐善庄召开扩大会议,总结和研究发展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建立财政经济制度,征粮征款,扩大新区等工作。12月21日凌晨,被芦台日本守备队、伪警备队、新民会特务共300余人包围。他带警卫员云朋、交通员志英冲出村,越过东引河堤朝七里海方向突围,在离村约3里远的黄家围,被日寇骑兵包抄,3人先后中弹牺牲。(据朱守宽文整理)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本文记述了宁河区抗日战争史记资料包含日伪统治宁河时期的罪行、域内抗日斗争、宁河人域外抗战、抗日英烈、附录、后记等章节的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专题

副书记
职位
主任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