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4589
颗粒名称: 散文/随笔
分类号: I267.1
页数: 6
页码: 58-63
摘要: 本篇收录散文三首,包括又到五当五、我家有儿初长成、清明思念着您。
关键词: 散文 文学 作品

内容

又到五当五
  李梅英
  端午节就快到了。从小到大,我都深深地喜爱端午节这个节日,那浸润着苇叶清香的粽子和房前屋后萦绕着的艾草香气是最迷人的味道。喜欢端午节,那饱含着的浓浓的家乡味道让我永远,沉醉。
  在我的家乡,称端午节为“五当五”,它是一年中乡亲们最看重的节日。一是小孩子最盼望过节,春节过后,吃了元宵,年味儿就没了,且“五当五”来得最早,盼着盼着就来了;二是一开春儿,田间地头耕牛遍地走,乡亲们开始忙农活了,趁过节,人们也愿意停下忙碌的脚步暂休憩一下。所以庄户人家都很重视这个节日,虽不像过年杀猪宰羊,中秋家家做月饼那般隆重,但是包粽子、插艾叶已经足以让人们愉快地忙碌一阵子了,而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更是欢呼雀跃兴奋不已。
  农历还不到五月份,村里就开始热闹起来了。大街小巷都是打苇叶的人群。苇叶要提前打,现使现用的苇叶绝对不行,质脆容易折断,用生叶了也不利于健康,但也不能打太早了,存放久了叶子就不新鲜了,包出来的粽子外相泛黄不美观不说且失去了苇叶的清香,所以苇叶要在端午前几天打才正好。村北边有一条不宽的小河,从村东一直贯穿到村西,河里生长着茂密的芦苇,给大家提供了食材。所以每每临近过节,大家就呼朋引伴来这里打苇叶。幸运的是我家就住在村北边,后院毗邻这条小河,所以我们这几户“枕水人家”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包粽子的苇叶是有讲究的。刚打来的苇叶,要先用开水煮一下,然后晒干,用时提前浸泡一会儿,不然叶子容易折断,包出的粽子会漏米。
  再就是系粽子的材料也马虎不得。用线绳系省事些,讲究一些的人家就去采摘一些马兰草的细茎,也是煮后晒干了再浸泡,这样用时才有韧性,而且包出来的粽子更添一丝清香味道。
  一切准备就绪,妈妈把泡好的一大盆糯米端来,拿出我们最爱吃的蜜枣、葡萄干和豆沙馅,一家人围在一起开始包粽子了。包粽子讲究技巧,大些的苇叶,用两个行,小一些的就多加一两个,妈妈包得最好,个大瓷实,不像我们的,怎么裹也裹不严,一煮全漏了。煮粽了最好用大锅大火,这样煮出来的才好吃。农村家家有大锅,木头火硬,架上几块木头,灶前一也不用人看管,约摸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住火了,香味这时候也窜出来了。揭开锅盖,一股清香迎面扑来,一个个碧绿碧绿的粽子呈现在眼前,色泽鲜艳,芳香四溢。我的馋虫早就下来了,急急地从热锅里把个出来,等不及放凉,就包开粽叶吃起来。啊,那才是纯正而地道的美味啊!
  粽子出锅后,除家里留出来一些给孩子们解馋外,另外,妈妈还要捡出一些个大的送亲朋好友品尝,尤其是对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平时没啥东西答谢人家,用自己亲手做的粽K送亲友,也算一份心意。这些粽子带着乡上的气息,带着乡村人淳朴的情感,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真是粽香情浓啊!
  村里家家户户吃粽子,小孩子当然不懂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子,就知道大快朵颐,其实大人们每天在地里忙忙碌碌,难得清闲下来,他们也是趁着过端午节调剂一下生活节奏。也正因为如此,无论多忙,家家都要打苇叶包粽子,乡亲们要的就是这种节日的氛围,生活的快乐,这才是农家平实富足生活的真实写照。
  过端午吃粽子,自然是小孩子们的乐事,但大人们还有一项最重要的活动,那就是插艾草。艾草在我们农村可是一宝,我们这里家家院子下坡处都要种植一片,有的人家种多了还能拿到城里去卖个好价钱。我最初喜欢艾草是喜欢闻它特有的香味,还喜欢家家门上插艾草,房前屋后飘艾香的节日氛围。
  “五当五”那天,人们将长到半人高的艾草割下来,插几枝在门上面或者窗户缝儿里,据说可以“辟邪”。实际上乡亲们最实用最看重的还是艾草驱蚊的功效。农村中有很多植物,都是天然的驭蚊材料,如艾草、菖蒲等,其中最典型的就属艾草了,它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可以祛除各种害虫。每天晚上大人们在院外乘凉时,将艾草或艾条点燃,散发出来的烟雾可以迅速将蚊子熏跑;在房间里挂一根阴干的艾条,同样也能驱除蚊子、飞蛾、虫子等。
  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我曾亲身体会了一回艾草的神效。小时候一次上树捋榆钱,左小腿被什么虫子蛰了一下,开始没当回事,那片皮肤很快红肿溃烂,嫩肉都露出来了。农村小病小灾的也不讲究,也不用什么消炎药,妈妈去下坡处折来一枝新鲜的艾草用水煮成绿汁,然后用绿汁擦洗伤处,每天洗三五次,两三天后,奇迹出现了,伤处消肿了,再洗几天皮肤愈合了。从此,妈妈就更加信服艾草这种植物,逢人就说它的好,每年都要在后园种植一大片。
  我长大成家后,每年端午节回家,妈妈都要砍下一大捆让我带回去。我说,弄几支插在门上就够了,这么多,干枯后没用了也就扔了。妈妈瞪我一眼说,亏你还是农村长大的,新鲜的艾草有用,干枯了就没用了?村东头的李婶前两年得了风湿病,腿都站不起来了,也没见她吃啥药,一年四季就用艾草煮水洗澡熏蒸,腿都给洗好了。
  我听后,简直不敢相信,那个身体健壮走路一阵风似的李婶她曾是风湿病患者。我于是上网查阅,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艾叶能灸百病”,是''医草”。用艾水洗澡或熏蒸,有理气血、逐寒湿等作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
  于是就把这些宝贝带回家晾晒干后收藏起来。谁家都没挂无事的牌子,万一有个腰酸腿痛、湿疮疥癣什么的,就用它煎汤外洗也未尝不对。后来同事朋友中有知道我喜欢收藏艾草的,有需求找我时,我都乐滋滋地送儿株过去。同时我也学妈妈的样子给人家细数艾草的种种神奇疗效,并举出李婶的例子,说得人家唏嘘不止,认为我送去的真是株神草呢。直到这时,我才恍然明白,艾草的确是一宝,它有益健康,真能“辟邪”啊!
  怀念家乡的“五当五”,怀念那粽子的香甜和艾叶的芳香。每每想起,萦绕在心间的端午情怀总让我感到无比温馨,甜蜜。
  我家有儿初长成
  董建玲
  儿子按虚岁说十七岁整,今年读初中毕业班。学习成绩忽上忽下不稳定,查找原因,找来找去不得不承认还是受基因影响,回忆我和他爸上学那会儿还不如儿子优秀,那时题型简单,没什么难点重点,只要把例题理解透彻基本上就都迎刃而解。而且考试不那么严格,实在不会还可以偷着翻翻书看。我上学那会儿踏实努力但不聪明,做数学题像走迷宫搞得我晕头,那点聪明劲儿都用到别处了。
  我们清晰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却很少能明确定义到底什么叫作聪明。以为科科拿满分就是聪明。可我并不这样认为。以我儿子为例。小学一年级,有一天我和儿子在讨论将来他要娶什么样媳妇的话题。怎么忽然想起这个不着四六的话题呢?是因为儿子的哥哥娶媳妇了,媳妇很漂亮,回家理所当然就作为谈话的主题,我意味深长的先叹一口气,然后一脸茫然的问儿子,你长大了娶个什么样的媳妇回来?儿子脱口而出,娶像妈妈这样的呗!我意料之中他会这样回答,因为电视剧里常有这样的桥段,没有一点新意。
  我问儿子为什么,儿子说妈妈具备三个优点。第一点是善良,对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好。第二点是勤劳,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第三点是嘴巴甜。我止住儿子的话头,瞪着眼责怪这个不知道深浅的小东西。你怎么能这样说妈妈?儿子很认真的扬起小脑袋瓜说,本来就是嘛!你对我奶奶不喊妈妈不张口,我娶这样的媳妇回家,肯定不会发生家庭矛盾。我的天呐!这儿子简直是个人精。从此以后我有疑难事情就向儿子请教。儿子并不吝尚倾囊授之。儿子一有时间就向我兜售一些新闻时尚的话题,我装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他自是一副诲人不倦的架势。有一次他的触角竟伸到厨房,指挥我怎样炒肉片。他说,妈您知道为什么您炒的肉嚼不动吗?您应该在炒之前把肉用淀粉搅拌均匀,这样把水分锁住肉自然就鲜嫩滑溜。我有点招架不住,我想我真的彻彻底底完完全全out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儿子声带变声了,一开始听着说话别扭死了,我怀疑是不是看宫斗戏看多了,儿子声音怪怪的,我以为是在模仿宫里的太监。过了一段时间声音变得浑厚有力,下颌竟冒出一撮长短不一的胡须。煞有介事的翘起,像蟋蟀的触角。儿子爱惜自己每天从头发开始。基本上每天清晨洗一次,喜欢照镜子,在镜子前展示肌肉,有时把我强拉硬拽过来比个头。半年前我在他下巴那部位,半年后我及他胸口。在儿子阵阵嬉笑里我感受到了当母亲的骄傲。儿子每天举哑铃,胳膊上的肌肉练的疙疙瘩瘩,高兴时就攥着我的指头触摸一下,结结实实像块硬石头。
  到了初中九年级,儿子话少笑容也少了,学习吃紧,每天晚上学到12点,我劝他睡觉休息,他皱着眉头一本正经地说,妈您知道吗,现在城市送奶员都要求你本科毕业生,身高1.83米,颜值还得好,我要啥没啥不努力将来咋办?可怜小小年纪就有了压力,我无语了。
  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儿子忽然说今晚出去玩。我说今天是周五没到周六呢,怎么可以出去玩呢?那一大堆作业如何写的完?儿子只管低头吃饭不理我。我喋喋不休的更年期反应又被他无视我的态度勾起来。我开始做义愤填膺状大声控诉诸如老师都把周六休息日牺牲了为你们补课,你们还有心思去玩,我们做家长的每天尽心尽力伺候你们吃喝,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每天看电视都消音,只能看字幕,弄得我两只眼睛未老先花。你说你们松松垮垮的学习态度对得起谁?
  儿子抬起头目不转睛的望着我,从嘴里不紧不慢的冒出几个字:“我和同学只是想看一场关于青春的电影。”
  我听到久违的“青春”两个字眼感到莫名的激动,我能清晰的从儿子的表情看到了我年轻时的影子,为看一场《少林寺》,宁可上中班前不睡觉也要骑自行车去很远的村庄去看完整场电影。
  青春就是一次义无反顾的决择。
  我想说,儿子为了一场关于青春的电影逃一节课也值得。青春是生命当中最令人值得回味的一段时光,你如果没为青春作出任何一点牺牲,你的那段人生肯定是苍白的,因为青春只有一次不可复制。
  本质上,只是看一场电影,实际上那是一场令人愉悦的意外,是一种惊喜。邂逅一场电影,诠释一段青春,给予一种惊喜,或是一种忧伤,说不准青春是什么,电影只是给你一个剪辑过的光阴,你不走出去,永远不懂青春应该是什么样。
  去吧,儿子。
  清明思念着您
  郑晓辉
  清明了,离老叔的忌日也越来越近了,算算日子,老叔离开了将近14个年头,不知道您在天堂还好吗?
  父亲兄弟五个,老叔和四叔是双胞胎兄弟,老叔曾经被送给了四奶奶,只因大伯去一看他的时候说了一句:“老五瘦了”,然后就被领回了家。
  老叔不善言语,却很勤劳踏实。在国家提倡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的“万元户”年代,老叔先是养起了长毛兔,后来又和弟兄几个办起了养鸡场,自己钻研摸索,学会了怎样育维,怎样喂料,怎样给鸡打针吃药,也成为了远近文明的“养鸡能手”。后来鸡场分了家,老叔自己单干,鸡场的规模一点一点扩大,由最初的几千只鸡扩大到上万只,老叔一天天不停忙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鸡场边开垦一块地,种上新鲜的蔬菜;挖上一个鱼塘,再放养一些鸭子和大鹅;四周种些果树;盖上一排宽敞的房子,经营着他的事业,过着世外桃源的神仙生活。直到老叔临走的时候,手上还沾着油漆,那是当天下午给鸡场的窗户刷油漆沾上的,都没来得及洗掉。
  老叔喜欢他的侄子和侄女,却用他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在我们小的时候,老叔经常会抱着我们,突然地用那满脸的络腮胡子扎我们的脸,弄得我们在他的怀里左躲右闪,最后揪着他的两边脸不让扎,就这也要顶个门儿,然后才把我们放下来。老叔或者把食指勾成个圈,使劲的在我们的鼻头刮一下,一下不行再来一下,直到惹恼了,惹烦了,他就会嘿嘿的笑了。
  后来四叔家的哥哥在师范上学,每次回家老叔都会偷偷把他叫到边,往兜里塞上一些钱,还得嘱咐着:“喜欢啥买啥别委屈!”老叔不知道怎么哄孩子开心,在他的心里觉得,对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就是他最大的开心。老叔走了,在收拾遗物的时候,还在一个不用的瓷罐里发现了2000元钱,那是老叔的私房钱,也是给我们准备的零花钱。
  老叔也很偏心。我上小学的时候,喜欢集邮,二姑家的表姐也喜欢。那时老叔经常来芦台赶集,给鸡场置办工具。有一次我们在二姑家吃饭,我看着表姐的集邮册垂涎欲滴,可在当时凭我的零花钱买一套是远远不够的。老叔好歹吃了几口,跟我说:“走哇,跟老叔买扫帚去”!出了二姑家门,老叔就说:“上乍子,带你买邮票去”!,路上,我就无欢呼雀跃,爷俩真是有说有笑。
  买完邮票回来,老叔不忘叮嘱一句“进屋千万别说我给你买邮票了啊。”这件事成了我们爷俩的秘密。
  2002年5月4日吃完晚饭,二伯来电话,说老叔头疼来医院了,我们急急忙忙跑到医院,当时只看到医生无力的垂着手,CT结果显示,脑动脉瘤破裂,脑干出血,基本没救了。当时被称为“侯一刀”的大夫说在头上打个眼试试,我们拉着推车去病房,医院的走廊怎么那么那么长,就像走不到尽头一样……这个世上最悲哀的事情就是你的亲人遭受痛苦的时候,你却束手无策,我就站在那眼睁睁的看着老叔头疼,一个劲的咬着牙,把牙咬的咯嘣咯嘣响,拼命晃着脑袋,最后只能给他扶着头,跟他说:"老叔,疼就忍着点。”可自始至终,老叔都没有说出一句话,也没有喊出一声疼……
  当找来救护车去环湖医院的时候,我们仍然自欺欺人的希望奇迹出现,可等来的依然是噩耗,那时是2002年5月5日的凌晨。出殡那天,乡里乡亲都来送行,唏嘘感叹地说走了一个好人。我们众多小辈跪满了那条街,无不失声痛哭,想念与不舍却无法唤回老叔的重生那年的五一放假七天,八号大家正常上班,都说老叔临走都惦记着不给大家添点麻烦。
  如今,老家进行小城镇建设,村民都开始领退休费了,我想如果老叔还在的话,也应该颐养天年了。清明给老叔去上坟,添上一抔土,洒些酒,燃一炷香,只希望您在天堂不再受苦,用您温厚的眼神和我们一起尽享天伦。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作品

又到五当五
相关作品
我家有儿初长成
相关作品
清明思念着您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