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和诗意的奔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4559
颗粒名称: 情感和诗意的奔流
其他题名: 《郭才林作品集(散文卷)》序
分类号: I218.21
页数: 1
页码: 140-1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郭才林的新作《郭才林作品集(散文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的92篇作品体现出抒情、诗意和哲理三大特点。郭才林以其独特的笔触抒发了对家乡和故乡的情感,同时展现了对家人、朋友和同事的真情实意。他的作品诗意十足,用炯炯有神的目光探索着生活的美好,并将平凡的生活和景物诗化。他的散文大多采用短章小制的形式,概括而精巧,优雅动人。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几乎感觉自己不是在读散文,而是在阅读一首首精美的抒情诗。作品中还融入了哲理,给读者心灵的启迪和人生的感悟。郭才林是一位优秀的思想者,他的作品深入人心,具有深度、厚度和高度。他的文字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而这也为他创作出了这么多蕴含哲理的文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关键词: 散文卷 作品集 郭才林

内容

已经写过许多篇序言、后记、书评等文章,读过诗人郭才林的新作《郭才林作品集(散文卷)后,却不敢轻易下笔为之作序了,因为样书里的每一篇作品都深深感动了我,让我在享受到“文学美餐”的同时,有了情感和心灵的震撼。
  我认为,整部书的92篇文章,体现出抒情、诗意和哲理三大特点。
  郭才林不愧是家乡滨海新区和天津市一个才华横溢的抒情诗人,此前他已出版了《不灭的灯光》、《海的记忆》、《黑土骊歌》、《故海帆影》等多部诗集,其中两部是我写的序言。这部散文集,同样也抒发了诗人郭才林热爱家乡塘沽和第二故乡——他下过乡的黑龙江铁力农场的殷殷情怀。除了这两个让他魂牵梦萦、生死相依的桑梓之外,他倾泻的更多的情感是输送给家人、朋友和同事的,字里行间浸满了他的真情实意、感恩思怀。我读后,如同眼前看到、耳畔听到,一条情感的大河正在滚滚奔流。
  再说诗意。主要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上。从内容看,他写了很多诗意般的生活,比如灿烂的青春、美妙的爱情、温暖的友谊、风雨的人生……令人欣喜和敬佩的是,他能用炯炯有神的目光探查我们这个生存、生活的世界,并艺术地将很多普通的、在常人看来比较平淡的生活、景物,进行了诗化。比如,打头的几篇散文:《梦不再缥缈》、《久远的心愿》、《子夜里的光》、《孤独也是一种美丽》、《青春的感叹》。从形式上看,多半散文均为短章小制,有着诗歌一样的概括之美、精巧之貌、优雅之境。诸如《艺苑诗歌》、《感悟凡尘》、《岁月无痕》。
  另外,诗意还表现在整篇文章里,我几乎在每读一篇文章的时候,都觉得不是在读散文,而是在吟诵一首首精美的抒情诗。这蓦然让我想起二十多年前,自己读到过的一种独具创意的文艺理论——“诗化散文”。请细细品味郭才林的《幸福的诠释》、《冬季的约会》、《青春无悔》、《秋之枫叶》。再就是成段的句子押韵(有人把它称之为“其实就是诗的不分行”)——也就是有韵脚。“唢呐在高声的欢唱,欢送着逝者上天堂。懵懵懂懂的人啊!死后竟这般闹腾,歌声竟这般嘹亮,让人们感觉不到一点悲伤。”(见《送葬》)。
  散文集里还充满了哲理。它给读者以心灵的启迪和人生的感喟:使卑微者知道自己也伟岸,让迷茫的人看到未来的希望,叫浪费时光的人顿悟应争分夺秒,令哀伤者走出雾霾而迎接阳光器宇轩昂……在这一点上,它又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诗人、作家的郭才林,还是一位优秀的、深沉的、有着真知灼见的思想者。如此看来,我们就不难理解他的诗文为什么一贯的具有深度、厚度和高度了。我想,能写出这么多蕴含哲理的文章,这真的与他自身热爱生活、经历坎坷、善于思考密切相关。比如《青春之光》:“有人说过:只要心中有春天,生活就会跟着绚丽多彩。”“青春,总是有梦幻的,总是有向往的;青春总是充满温暖的,总是充满阳光的。”“哪怕是一朵无色的浪花,也要献出全部的热情;哪怕是一片浅海,也要献出一滩胜景。”又如《感悟凡尘》:“世上没有一棵树是完美无缺的,也没有一棵树是多余的。”“其实,自己才是生命的主角,其他人都是龙套。”再如《岁月无痕》:“不必埋怨时间已远,更不必感叹岁月斑驳,人生起落间,我们才能收获经历,才能沉淀过往,让稚嫩的心变得愈发温厚。”
  当然,读者包括我在内,我希望我们在阅读郭才林的这部散文集时,切不可将它散文的这三种优点割裂地赏析,而是要三位一体,融会贯通。如此,我们才能更充分、透彻地领略他散文中的艺术风采,我们也才会从中享受更多的美丽风光,汲取更丰富的营养。
  这部散文集也有它的少许不足之处:有的选文之间有相近或重复之嫌,个别文章的结构布局应该细致谋划。不过,这些瑕疵没有影响到整部散文集的质量。在我看来,散文集出现这类情况是在所难免的。这或许是诗人情感澎湃自然汹涌所致,这就好比我们在看到激情奔流的河水浪花四溅时,有一两个急切的波浪撞击到岸上,又兴奋地打了一个回旋一样。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人物

郑万友
责任者
郭才林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