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爱这片土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4552
颗粒名称: 深爱这片土地
其他题名: 记宁河齐心现代农业园区总经理李子兴
分类号: K826.3
页数: 3
页码: 115-1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河齐心现代农业园区总经理李子兴的创业史。
关键词: 宁河区 李子兴 农业园区

内容

自古英雄出少年
  生于潘庄镇大龙湾村的李子兴,今年四十六岁。他从十七岁开始投身商场,三十年的商海历练成就了他沉稳大气宠辱不惊的性格品质。在他的身上有着很多光环:中共党员,宁河县政协委员,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天津市致富能手等。现任天津齐心菌类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天津市天宇陆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天津市多多农家畜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李子兴的心目中,之所以走上从商这条路,最应感谢的是爷爷。因为家里穷,初中毕业的他决定挣钱贴补家里,看到卖冰棍本小利大,他开始走街串巷卖起了冰棍儿。长得高高大大的他开始怎么也张不开嘴吆喝,爷爷就鼓励他,并给他定下“规矩”,每天必须卖十块钱。就是这十块钱的压力逼得他跨出了经商第一步,也练就出了他的勇气和毅力。后来他又做起了农产品小生意,搞农产品销售,后来随着资金的积累,他又做起运输、绿化、修路,李梅英相继成立起几个公司,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在全县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的有力时机,他开始想,政府下如此大的力量支持农业,对农村寄予如此大的希望,我怎样使用手头的资金回报给社会,帮助父老乡亲改变几千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模式,使村民也使自己利用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土地尽快富裕呢?
  在当地农民习惯于种植粮食、棉花等传统农作物的时候,他考虑到自己的现有条件和对食用菌种植及食用菌市场的认识,2009年成立了天津市亚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土地240亩,建设大棚100栋,种起了秀珍菇。
  在那上百个日日夜夜里,李子兴率领合作社主要成员,南下江苏、福建参观考察,学技术、订菌包、找销路,马不停蹄。从进菌包到养菌到后期管理和采摘,每一个环节他都百倍认真和小心,他总是一边示范一边向大家传授栽培和管理技术,那些日子合作社成了他的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进菌包到采收结束,四个月单棚纯收入达到两万元,这一消息迅速传开,农民种植秀珍菇的顾虑彻底消除。第二年,农民种植食用菌的积极性高涨,很多群众请求帮助传授种植技术购买食用菌菌包。看到发展势头好,李子兴组织成立了天津齐心菌类种植有限公司,自筹资金1000万元,通过政府申请贷款1000万元,将齐心庄村南闲置的一千多亩土地全部承包下来,建设棚室和菌种车间、菌包制作车间,满足未来农户需求。并聘请专家技术人员来园区,定期为农户开办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种植面积由原来的240亩扩大到3000亩;种植品种发展成秀珍菇、香菇、平菇、姬菇、杏鲍菇、灵芝等多品种种植。
  柳暗花明又一村
  创业的道路不都是坦途,总是那么崎岖不平。但最关键时刻不光是靠胆量,更重要的是胆识。李子兴如是说。
  步入齐心园区,虽然是深冬,但园区内一片生机盎然,富含负离子的空气沁人肺腑,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采摘园、古井、清泉、水车、花丛、热带植物,景色如画,俨然一幅江南水乡画卷。可又有几人知道,当初创业是何其艰难。众所周知,食用菌是齐心园区的主打产品,拳头产品。当年齐心庄村南闲置的两千多亩的大荒地,土壤条件根本无法种植任何农作物,经专家考证,只适宜种植蘑菇。那时的李子兴还是门外汉,只是凭借一种敢拼敢闯的劲头毅然接下这块硬骨头。投入生产时因为没有技术,只能靠从外头进来的菌棒培育蘑菇,再加上养殖户自身知识技术匮乏,市场销售等问题,几个月下来就赔了两百多万。
  然而,更多的困难接踵而至。
  李子兴清楚地记得那个日子。那是2011年下半年的一天。当时的背景是五家合作社因经营不善已经退出,闲置的一千多亩地一片荒芜,杂草长了一人多高,光是除草整地这一项就花了五十多万元。当时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三百多亩大棚由草帘换保温被的抉择,此外还要上卷帘机,上塑料薄膜、建泵站等。时间不等人,这些工作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而光是买保温被一项开销就要一千多万元。一千多万啊,这是个不小的数字!李子兴当时犹豫了。他从接手园区至今已经先后投入进去一亿四五千万了。今后还要投入多少呢,他不敢往下想。
  他深知,农业是个慢工细活,投入多,收效慢,看收益要在十年后。光出不进,资金链短期,他还经得住吗?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当时社会上有传言,说他一个农民出身的庄稼汉也敢碰现代农业,成不了气候,云云。
  李子兴有些灰心了。这是他入商海以来遇到的最大一个波折。是退是进?他举棋不定,百抓挠心,每天夜里都是辗转反侧。深秋的夜晚他怎么也睡不着,索性披衣坐在院子里抽烟。他苦苦思索着,难道这道坎真过不去了吗,自己非要跌倒吗。这么多年来,他遇到过多少急滩险浪,他不都一路挺过来了吗。
  妻子看出了丈夫的不对劲,反复追问得知了情况,她劝不能再投入了,赶紧撤出来!农业就是个无底洞!李子兴理解多年来跟他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妻子,宽慰她说:“人生能有几回搏?关键时刻,我需要你的支持呀。况且我又不是去挥霍,我是为咱农民争口气,谁说咱农民成不了事,我非要闯出一条农业致富的路来!”妻子拿出存折全都交给他,含泪对他说:“这钱只要你用在正地方,我支持你。”真是守得云开见月明,有了妻子的支持,压在他心头的巨石终于放下了。他当即投入两千万资金上了保温被、卷帘机等一应设备,投入了扩大再生产。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正在李子兴爬坡阶段最关键时刻,时任宁河县县长的李树起被他坚守农业攻坚克难的信心所打动,他联系市农委专家来园区考察,同时请市规划局帮助给园区做整体规划。规划报告拿到市委市政府,很快得到批复,宁河齐心园区作为市级示范园区连续三年享受每年一千万的政府补贴款。三千万,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一下子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李子兴激动得眼圈泛红,他没想到,在企业存亡攸关时刻,政府没有抛弃他,在想着他。他心里默默发誓,有了政府的支持,他还有什么理由不卯足劲甩开膀子干呢!
  经过六年的实践探索,齐心园区总面积已达4500亩,并扩大了种植产业结构,以食用菌生产、销售为龙头,带动蔬菜、水果、加工、冷藏、物流等产业同时发展。一个现代化农业园区呈现在人们眼前。2014年,时任天津市委书记的孙春兰同志来园区视察,她对齐心园区的快速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宁河齐心现代农业园区是全市做得最实的一家。
  创新思路谱新篇
  齐心园区经过最初几年的发展磨合,现在已经走上了快车道。园区被命名为“天津市市级示范农业园区”、“天津市放心菜基地”、“天津市龙头企业”。园区现在已建成各类日光温室300多栋,林下香菇60多栋,阳光温室生态植物园4000多平方米。蔬菜生产150多个大棚,水果生产60多个大棚,水肥一体化灌溉智能大棚100亩,绿化林带300亩,新增南茶北移项目,牡丹园项目,百亩稻田套养河蟹,露天的果园随处可见,种植业与养殖业也是品种繁多齐头并进。齐心园区通过现代农业的发展,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当地农民生活水平,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加速美丽乡村建设等众多方面取得了喜人成果。
  公司副总经理纪振江对李总赞不绝口。他说:“李总干事业坚实,我们的产品质量过硬,已经由牌子变成品牌,市民已从认知到认可。”他随口说起了一个小事例,“那是去年齐心园区代表宁河去参加在天津梅江举办的农产品博览会,当时我们满载一车的农产品刚开到会展中心门前,就被前来的市民给围住了。开始我们不明白是咋回事,后来知道市民争抢着要买我们的蔬菜瓜果。无奈,组委会出动了很多保安人员来维持秩序,农副产品立时被抢购一空。我们只好临时又调派一部车来参展。”
  跟李总谈话,总是感觉他脑子里的“新东西”特别多。他说,现代农业经营跟过去的传统农业已经今非昔比了,传统农业的思维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要想让企业得到发展,必须技术转型思路转变,不能再墨守成规。把休闲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就是李子兴对企业做出的一个大转型大手笔。
  金九银十,是市民们出游的黄金时间。李子兴瞅准了这个时机,别出心裁举办了“第一届天津·齐心金秋农事体验节”,为的是让市民有一个全新的娱乐休闲场所,享受绿色田园生活。体验节主题活动丰富多彩,包括果蔬采摘、跑马体验、农具展览、钓鱼钓蟹、亲子游戏、喂养动物等各类体验,适合不同喜好的市民休闲娱乐。
  在齐心庄园,有个采藕的体验池塘,池塘很深,种植着大片荷花。深秋时节,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农庄体验采藕,那兴致那欢畅洋溢在每个人脸上。说起这个创意,李子兴说,他喜欢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面有个采藕工穿着胶皮工作服在泥塘中弯腰采藕的情节深深吸引着观众,他也同样被吸引。他受此启发:春分栽藕,四月长叶,三月开花结果,七月采莲,十月挖藕。四季轮回中,农人们应季而作,应季而收,传承祖先的经验获得丰沛的回报,齐心园区也可以借鉴过来啊。
  金黄色的稻田里,城市青年像农民一样手拿镰刀体验割稻子。割稻、打捆、脱谷、晒谷、碾米……一块农田,一座房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体验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耕生活的情趣。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远胜于抱着iPad看动画片。
  事实证明,李子兴农业转型的思路是对的,农事体验节吸引了从北京、大津来的大批游客,仅这一项活动,客流量两万人,营业额达360万。小企业成就大事业
  李子兴有着如炬的慧眼。他知道,仅仅凭着休闲娱乐项目,人们的新鲜劲一旦过去,企业就会停滞不前,很难再有所发展,要想把产业做大做强,还要有文化底蕴支撑。要让农业跟文化产业挂钩,来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他于是大胆创新,在园区内建立“文化园”,将“文化、历史”概念植入传统农业园区,从而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亮点,集文化、农业、商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农业园区与文化园区相辅相成,将数千年的农耕文明与古老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融为一体,园区内“渔樵耕读,琴棋书画”,一派恬静的世外桃源的醉人景象。整个园区既能体现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传统文化,又能体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链。
  李子兴的家乡大龙湾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经现代考古研究证实,大龙湾村南,是5000年前新石器晚期海岸线;大龙湾是一条导众山之水入海的远古河道,其流域内的牡蛎堆积是远古海岸的典型标识。公元前2014年大禹治水时期的“禹贡黄河”首次从大龙湾泄海,中国文字萌生后,出现了“龙山文化”也称“黑陶文化”,在其地域科考中,大龙湾流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大龙湾历史文化之久远。
  村落史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脚下这片沃土是五千年前河流冲击和湖泊沉积的平原,其承载着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不能让它再沉默了。为进一步挖掘龙湾村历史文化,继承先人,启迪后人,让古老的村落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李子兴怀着对历史先人的敬畏之心,承载着家乡父老的殷殷嘱托,挖掘整理了三十几万字的《禹河尾闾大龙湾》和《京东名河大龙湾》两部书。这两部姊妹篇记载了大龙湾在中国黄河远古时期的发展史特别是我国辽、金、元、明时期河流的变迁、村落兴衰发展的历史及鲜为人知的故事。
  此外,李子兴独具慧眼,聘请历史考古、陶艺专家专题研讨了大龙湾的历史文化遗存,初步建成了“宁窑古陶馆”和“龙湾景峰艺术馆”。主持两馆建设的中国著名陶艺大师田景峰先生是中国“黑陶文化”也称“龙山文化”的传人,他复制的“中华鼎”再现了夏商时期的中国陶冶文化,堪称陶艺经典。2012年开始创作的中国最大的群体农村题材泥塑,创造3000多个不同人物形象,长约60米,被有关专家称为“泥塑版《清明上河图》”,其人物形象从四十年代一直到现在,艺术再现了中国新农村的时代风貌和历史变迁,这幅作品规模浩大,完成后准备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2015年,田老师历经两年反复试验,再开陶艺新天地,以全套创新工艺,烧制成功两套仿“曾侯已编钟“,以无与伦比的艺术造诣,奏响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黑陶之音”,震惊中国文物、艺术两界。如今,游客们来泥陶馆,田大师可以手把手教授陶器制作,进行泥人DIV体验。游客们那种新奇、新鲜和满足感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李子兴说,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突破瓶颈。要打破传统农业思想,现代化农业发展急需转型升级,实现由体力向脑力的转变。过去光是干,现在更注重管理,不变就是落后。此外,还要组建管理团队,市场营销、技术团队等,未来三年,要让园区内所有的项目产品满足任何一个消费群体……
  后记
  “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我捧起黝黑的家乡泥土,仿佛捧起理想和希冀……”这是一首经典老歌,熟悉他的员工们都说,李子兴常常把它哼唱在嘴边。也许他是不经意间的流露,但正是这不经意,恰恰体现出他内心世界汩汩流淌的丰富情感。
  结束了一天的采访,当我们要离开齐心现代农业园区时,我们都有些恋恋不舍。大家坐在车上还都久久地不停地回望,这真是一片饱含深情的土地啊……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