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作家走基层·——采风作品专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4551
颗粒名称: ·宁河作家走基层·——采风作品专辑
分类号: I218.21
页数: 11
页码: 115-125
摘要: 本文收录宁河作家走基层——采风作品专辑,其中包括深爱这片土地、走笔齐心庄园、眼宽路亦宽、温暖千万家等。
关键词: 宁河区 作家 采风作品

内容

深爱这片土地
  ——记宁河齐心现代农业园区总经理李子兴
  自古英雄出少年
  生于潘庄镇大龙湾村的李子兴,今年四十六岁。他从十七岁开始投身商场,三十年的商海历练成就了他沉稳大气宠辱不惊的性格品质。在他的身上有着很多光环:中共党员,宁河县政协委员,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天津市致富能手等。现任天津齐心菌类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天津市天宇陆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天津市多多农家畜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李子兴的心目中,之所以走上从商这条路,最应感谢的是爷爷。因为家里穷,初中毕业的他决定挣钱贴补家里,看到卖冰棍本小利大,他开始走街串巷卖起了冰棍儿。长得高高大大的他开始怎么也张不开嘴吆喝,爷爷就鼓励他,并给他定下“规矩”,每天必须卖十块钱。就是这十块钱的压力逼得他跨出了经商第一步,也练就出了他的勇气和毅力。后来他又做起了农产品小生意,搞农产品销售,后来随着资金的积累,他又做起运输、绿化、修路,李梅英相继成立起几个公司,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在全县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的有力时机,他开始想,政府下如此大的力量支持农业,对农村寄予如此大的希望,我怎样使用手头的资金回报给社会,帮助父老乡亲改变几千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模式,使村民也使自己利用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土地尽快富裕呢?
  在当地农民习惯于种植粮食、棉花等传统农作物的时候,他考虑到自己的现有条件和对食用菌种植及食用菌市场的认识,2009年成立了天津市亚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土地240亩,建设大棚100栋,种起了秀珍菇。
  在那上百个日日夜夜里,李子兴率领合作社主要成员,南下江苏、福建参观考察,学技术、订菌包、找销路,马不停蹄。从进菌包到养菌到后期管理和采摘,每一个环节他都百倍认真和小心,他总是一边示范一边向大家传授栽培和管理技术,那些日子合作社成了他的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进菌包到采收结束,四个月单棚纯收入达到两万元,这一消息迅速传开,农民种植秀珍菇的顾虑彻底消除。第二年,农民种植食用菌的积极性高涨,很多群众请求帮助传授种植技术购买食用菌菌包。看到发展势头好,李子兴组织成立了天津齐心菌类种植有限公司,自筹资金1000万元,通过政府申请贷款1000万元,将齐心庄村南闲置的一千多亩土地全部承包下来,建设棚室和菌种车间、菌包制作车间,满足未来农户需求。并聘请专家技术人员来园区,定期为农户开办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种植面积由原来的240亩扩大到3000亩;种植品种发展成秀珍菇、香菇、平菇、姬菇、杏鲍菇、灵芝等多品种种植。
  柳暗花明又一村
  创业的道路不都是坦途,总是那么崎岖不平。但最关键时刻不光是靠胆量,更重要的是胆识。李子兴如是说。
  步入齐心园区,虽然是深冬,但园区内一片生机盎然,富含负离子的空气沁人肺腑,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采摘园、古井、清泉、水车、花丛、热带植物,景色如画,俨然一幅江南水乡画卷。可又有几人知道,当初创业是何其艰难。众所周知,食用菌是齐心园区的主打产品,拳头产品。当年齐心庄村南闲置的两千多亩的大荒地,土壤条件根本无法种植任何农作物,经专家考证,只适宜种植蘑菇。那时的李子兴还是门外汉,只是凭借一种敢拼敢闯的劲头毅然接下这块硬骨头。投入生产时因为没有技术,只能靠从外头进来的菌棒培育蘑菇,再加上养殖户自身知识技术匮乏,市场销售等问题,几个月下来就赔了两百多万。
  然而,更多的困难接踵而至。
  李子兴清楚地记得那个日子。那是2011年下半年的一天。当时的背景是五家合作社因经营不善已经退出,闲置的一千多亩地一片荒芜,杂草长了一人多高,光是除草整地这一项就花了五十多万元。当时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三百多亩大棚由草帘换保温被的抉择,此外还要上卷帘机,上塑料薄膜、建泵站等。时间不等人,这些工作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而光是买保温被一项开销就要一千多万元。一千多万啊,这是个不小的数字!李子兴当时犹豫了。他从接手园区至今已经先后投入进去一亿四五千万了。今后还要投入多少呢,他不敢往下想。
  他深知,农业是个慢工细活,投入多,收效慢,看收益要在十年后。光出不进,资金链短期,他还经得住吗?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当时社会上有传言,说他一个农民出身的庄稼汉也敢碰现代农业,成不了气候,云云。
  李子兴有些灰心了。这是他入商海以来遇到的最大一个波折。是退是进?他举棋不定,百抓挠心,每天夜里都是辗转反侧。深秋的夜晚他怎么也睡不着,索性披衣坐在院子里抽烟。他苦苦思索着,难道这道坎真过不去了吗,自己非要跌倒吗。这么多年来,他遇到过多少急滩险浪,他不都一路挺过来了吗。
  妻子看出了丈夫的不对劲,反复追问得知了情况,她劝不能再投入了,赶紧撤出来!农业就是个无底洞!李子兴理解多年来跟他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妻子,宽慰她说:“人生能有几回搏?关键时刻,我需要你的支持呀。况且我又不是去挥霍,我是为咱农民争口气,谁说咱农民成不了事,我非要闯出一条农业致富的路来!”妻子拿出存折全都交给他,含泪对他说:“这钱只要你用在正地方,我支持你。”真是守得云开见月明,有了妻子的支持,压在他心头的巨石终于放下了。他当即投入两千万资金上了保温被、卷帘机等一应设备,投入了扩大再生产。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正在李子兴爬坡阶段最关键时刻,时任宁河县县长的李树起被他坚守农业攻坚克难的信心所打动,他联系市农委专家来园区考察,同时请市规划局帮助给园区做整体规划。规划报告拿到市委市政府,很快得到批复,宁河齐心园区作为市级示范园区连续三年享受每年一千万的政府补贴款。三千万,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一下子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李子兴激动得眼圈泛红,他没想到,在企业存亡攸关时刻,政府没有抛弃他,在想着他。他心里默默发誓,有了政府的支持,他还有什么理由不卯足劲甩开膀子干呢!
  经过六年的实践探索,齐心园区总面积已达4500亩,并扩大了种植产业结构,以食用菌生产、销售为龙头,带动蔬菜、水果、加工、冷藏、物流等产业同时发展。一个现代化农业园区呈现在人们眼前。2014年,时任天津市委书记的孙春兰同志来园区视察,她对齐心园区的快速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宁河齐心现代农业园区是全市做得最实的一家。
  创新思路谱新篇
  齐心园区经过最初几年的发展磨合,现在已经走上了快车道。园区被命名为“天津市市级示范农业园区”、“天津市放心菜基地”、“天津市龙头企业”。园区现在已建成各类日光温室300多栋,林下香菇60多栋,阳光温室生态植物园4000多平方米。蔬菜生产150多个大棚,水果生产60多个大棚,水肥一体化灌溉智能大棚100亩,绿化林带300亩,新增南茶北移项目,牡丹园项目,百亩稻田套养河蟹,露天的果园随处可见,种植业与养殖业也是品种繁多齐头并进。齐心园区通过现代农业的发展,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当地农民生活水平,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加速美丽乡村建设等众多方面取得了喜人成果。
  公司副总经理纪振江对李总赞不绝口。他说:“李总干事业坚实,我们的产品质量过硬,已经由牌子变成品牌,市民已从认知到认可。”他随口说起了一个小事例,“那是去年齐心园区代表宁河去参加在天津梅江举办的农产品博览会,当时我们满载一车的农产品刚开到会展中心门前,就被前来的市民给围住了。开始我们不明白是咋回事,后来知道市民争抢着要买我们的蔬菜瓜果。无奈,组委会出动了很多保安人员来维持秩序,农副产品立时被抢购一空。我们只好临时又调派一部车来参展。”
  跟李总谈话,总是感觉他脑子里的“新东西”特别多。他说,现代农业经营跟过去的传统农业已经今非昔比了,传统农业的思维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要想让企业得到发展,必须技术转型思路转变,不能再墨守成规。把休闲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就是李子兴对企业做出的一个大转型大手笔。
  金九银十,是市民们出游的黄金时间。李子兴瞅准了这个时机,别出心裁举办了“第一届天津·齐心金秋农事体验节”,为的是让市民有一个全新的娱乐休闲场所,享受绿色田园生活。体验节主题活动丰富多彩,包括果蔬采摘、跑马体验、农具展览、钓鱼钓蟹、亲子游戏、喂养动物等各类体验,适合不同喜好的市民休闲娱乐。
  在齐心庄园,有个采藕的体验池塘,池塘很深,种植着大片荷花。深秋时节,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农庄体验采藕,那兴致那欢畅洋溢在每个人脸上。说起这个创意,李子兴说,他喜欢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面有个采藕工穿着胶皮工作服在泥塘中弯腰采藕的情节深深吸引着观众,他也同样被吸引。他受此启发:春分栽藕,四月长叶,三月开花结果,七月采莲,十月挖藕。四季轮回中,农人们应季而作,应季而收,传承祖先的经验获得丰沛的回报,齐心园区也可以借鉴过来啊。
  金黄色的稻田里,城市青年像农民一样手拿镰刀体验割稻子。割稻、打捆、脱谷、晒谷、碾米……一块农田,一座房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体验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耕生活的情趣。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远胜于抱着iPad看动画片。
  事实证明,李子兴农业转型的思路是对的,农事体验节吸引了从北京、大津来的大批游客,仅这一项活动,客流量两万人,营业额达360万。小企业成就大事业
  李子兴有着如炬的慧眼。他知道,仅仅凭着休闲娱乐项目,人们的新鲜劲一旦过去,企业就会停滞不前,很难再有所发展,要想把产业做大做强,还要有文化底蕴支撑。要让农业跟文化产业挂钩,来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他于是大胆创新,在园区内建立“文化园”,将“文化、历史”概念植入传统农业园区,从而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亮点,集文化、农业、商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农业园区与文化园区相辅相成,将数千年的农耕文明与古老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融为一体,园区内“渔樵耕读,琴棋书画”,一派恬静的世外桃源的醉人景象。整个园区既能体现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传统文化,又能体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链。
  李子兴的家乡大龙湾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经现代考古研究证实,大龙湾村南,是5000年前新石器晚期海岸线;大龙湾是一条导众山之水入海的远古河道,其流域内的牡蛎堆积是远古海岸的典型标识。公元前2014年大禹治水时期的“禹贡黄河”首次从大龙湾泄海,中国文字萌生后,出现了“龙山文化”也称“黑陶文化”,在其地域科考中,大龙湾流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大龙湾历史文化之久远。
  村落史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脚下这片沃土是五千年前河流冲击和湖泊沉积的平原,其承载着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不能让它再沉默了。为进一步挖掘龙湾村历史文化,继承先人,启迪后人,让古老的村落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李子兴怀着对历史先人的敬畏之心,承载着家乡父老的殷殷嘱托,挖掘整理了三十几万字的《禹河尾闾大龙湾》和《京东名河大龙湾》两部书。这两部姊妹篇记载了大龙湾在中国黄河远古时期的发展史特别是我国辽、金、元、明时期河流的变迁、村落兴衰发展的历史及鲜为人知的故事。
  此外,李子兴独具慧眼,聘请历史考古、陶艺专家专题研讨了大龙湾的历史文化遗存,初步建成了“宁窑古陶馆”和“龙湾景峰艺术馆”。主持两馆建设的中国著名陶艺大师田景峰先生是中国“黑陶文化”也称“龙山文化”的传人,他复制的“中华鼎”再现了夏商时期的中国陶冶文化,堪称陶艺经典。2012年开始创作的中国最大的群体农村题材泥塑,创造3000多个不同人物形象,长约60米,被有关专家称为“泥塑版《清明上河图》”,其人物形象从四十年代一直到现在,艺术再现了中国新农村的时代风貌和历史变迁,这幅作品规模浩大,完成后准备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2015年,田老师历经两年反复试验,再开陶艺新天地,以全套创新工艺,烧制成功两套仿“曾侯已编钟“,以无与伦比的艺术造诣,奏响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黑陶之音”,震惊中国文物、艺术两界。如今,游客们来泥陶馆,田大师可以手把手教授陶器制作,进行泥人DIV体验。游客们那种新奇、新鲜和满足感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李子兴说,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突破瓶颈。要打破传统农业思想,现代化农业发展急需转型升级,实现由体力向脑力的转变。过去光是干,现在更注重管理,不变就是落后。此外,还要组建管理团队,市场营销、技术团队等,未来三年,要让园区内所有的项目产品满足任何一个消费群体……
  后记
  “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我捧起黝黑的家乡泥土,仿佛捧起理想和希冀……”这是一首经典老歌,熟悉他的员工们都说,李子兴常常把它哼唱在嘴边。也许他是不经意间的流露,但正是这不经意,恰恰体现出他内心世界汩汩流淌的丰富情感。
  结束了一天的采访,当我们要离开齐心现代农业园区时,我们都有些恋恋不舍。大家坐在车上还都久久地不停地回望,这真是一片饱含深情的土地啊……
  走笔齐心庄园
  鲁英
  2015年岁末,雾霾纠缠在华北地区上空久久不散。我蜗居在城里钢筋水泥森林中,开着空气净化器还感到呼吸急促。烦躁之下我贴着窗玻璃咕哝:哪儿有世外桃源啊?手机响,市作协王松副主席通知我,来齐心庄园参加作家走基层采风活动启动仪式。顺便交代两个任务,现场做个发言,再写一篇文章。
  我嘴上应允,心里敲小鼓,雾霾不仅滞涨了呼吸,思路都跟着不清明了,能写出什么。好在夜里的北风捎走了雾霾,转天迎着久违的蓝天驱车上路。走进齐心庄园我眼前一亮,啊,好大的园子!启动仪式后导游带我们游览,观光车穿行在一座座标准化大棚间,我眼睛感觉不够用。路两边日光温室整齐有序,既种植各类果蔬,也有各种食用菌;左边是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车间、食用菌科普园、无公害蔬菜采摘园;右边是生态植物园、垂钓园、游乐园、动物园、跑马场、生态餐厅;还有园艺、书画苑、民间艺术品、工艺品展馆。随后实地参观景峰艺术馆,“宁窑古陶”创始人田景峰大师从正在创作的中国最大的群体农村泥塑现场抽身,领我们参观。徜徉在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陶艺作品前,我偶尔走小心思,惭愧自己孤陋寡闻,同时也庆幸找到了梦寐以求的世外桃源。这是一座富矿,我得深入挖掘。
  随后两天,我专程来齐心庄园采风。回城坐在电脑前,庄园的前世今生已然在眼前形成一幅镜像。
  误打误撞,情定“蘑菇”
  齐心庄园起步于2009年,创始人是齐心村土生土长的小伙子李子兴。此前,通过做市政和园林工程,他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有天镇领导找他,村南两千多亩盐碱地急需改造,希望助一臂之力。李子兴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回报乡里,报答乡亲,是他早有的心意。根据土地情况,他决定搞食用菌种植。于是联系农户,成立亚华蔬菜种植合作社,承包240亩地,投资建设100栋大棚,种秀珍菇。自此,他误打误撞与蘑菇结下不解之缘,开始他自己和齐心庄园的华丽转身。
  创业初期,大家吃住在大棚。到江苏、福建学技术、订菌包、找销路。养菌、后期管理、采摘,百倍认真每个环节。四个月后,秀珍菇种植成功,单棚纯收入两万元。示范效应带动了农民积极性,找到合作社请求传授种植技术,购买菌包。2010年12月,齐心菌类种植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李子兴自筹资金1000万元,贷款1000万元,承包村南闲置的一千亩地,建设棚室和菌种、菌包制作车间,满足农户需求。聘请专家来园区搞食用菌技术培训,帮助农户种植秀珍菇、香菇、平菇、姬菇、杏鲍菇、灵芝等多个品种。为解农户后顾之忧,公司成立食用菌销售服务中心,开拓市场。为解决农户资金短缺,公司为他们垫付50%菌包款,保价、包产、包销;对贫困户,公司全部垫付菌包款。2013年,农户菌包销售收入520万元。周边近200名村民在公司找到固定就业岗位,300余人在公司季节性就业。
  以蘑为媒,打造庄园
  小小的蘑菇引来各方关注,公司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发展壮大。占地面积3000多亩,建成日光温室310栋,林下香菇冷棚64栋,阳光温室生态植物园4000平方米。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公司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决心以蘑菇为媒,打造集农林牧渔、生态旅游观光、文化科技等于一体的极具现代化特征的农业庄园,由此展开一系列大手笔运作。
  建立十万只肉鸡散养场,粪便与废弃菌棒融合成有机肥,浇灌农作物,形成绿色产业链;食用菌科普园、无公害蔬菜采摘乐园、垂钓乐园、生态餐厅相继建成;游乐园、动物园、跑马场随后上马;“宁窑古陶馆”和“龙湾景峰艺术馆”在陶艺大师田景峰勾勒下,崛起在庄园;出版了由中国地名学专家撰写的《禹河尾闾大龙湾》,延续了齐心庄园所在的大龙湾历史文化传承。
  硕果开在2015年金秋。2015天津·齐心首届金秋农事体验节盛装登场。历时一个月中,庄园推出冠以齐心品牌的螃蟹节、亲子节、美食节、蘑菇节四大主题活动,举办“青少年科普教育”、“摄影大赛”、“绘画及书法沙龙”、“厨艺大赛”、“钓
  以心相许,拥抱未来
  经过近六年的发展。齐心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他们在高起点上谋划了三到五年内的宏伟蓝图。把齐心庄园建成万亩生态园,集生产(各种食用菌、蔬菜、水果、水产品、畜禽产品、杂粮)、加工(小食品、保健品)、冷链物流(超市、电商、会员、配送)、技术培训、文化产业交流、旅游观光、采摘垂钓、餐饮住宿的都市型智能庄园。吸引更多农民参与园区生产建设,让更多市民了解齐心,来齐心庄园休闲度假。
  当下,齐心庄园正在大力实施三个骨干产业项目:一是根据农业资源循环再生的生态示范方向,进一步发挥年产两万吨有机肥项目作用,让有机物质循环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完善年产6万吨生物质秸秆固化燃料项目,厂房基础设施建设达到6000平方米,目前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三是借助园区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以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为先导,以目前正在建设的文化产业园区为依托,重点打造集观景、休闲、文化、娱乐、健身、美食等于一身的齐心生态乐园。
  篇幅所限,齐心庄园发展历程就此止笔。但她关情的枝枝叶叶已然在我心里铺展成世外桃源般的美好仙境。秉持拥抱生活的作家,没有理由不拥抱齐心庄园,驰骋走笔。我准备好了。鱼钓蟹大赛”、“健康杯广场舞大赛”、“庆金秋大型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吸引万名游客参与活动,使他们享受到了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和文化旅游大餐。
  眼宽路亦宽
  ——访天津金运通采暖科技公司总经理 李宁
  李晓楠
  大北镇是天津市宁河区的工业重镇。作为主导产品的散热器的年生产和销售量占全国的七分之一,是全国重要的散热器集散地之一。
  天津金运通采暖科技公司在传统钢制、铜铝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尝试走出科研引路、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积极与山东烟台研发了新型绿色环保的树脂节能散热器,打破传统燃煤,实现了环境净化和能源节约。该公司2015年销售额将达到5000万元。而企业带头人是仅仅34岁,在采暖行业打拼了13年的一个年轻人。
  走进厂区,醒目的企业精神就镶嵌在迎面的墙壁上。充分展示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和锐意进取的执着。走进办公室,便开始了记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天津宁河作家走基层活动的第一站。眼前着装休闲,略带腼腆的李宁总经理说,接受采访比商业谈判还紧张。
  记者:李总,我们从轻松的话题开始,你觉得你的生活幸福吗?
  李宁:生活幸福不幸福,这要从几个方面来看。实话实说,随着企业的发展,目前企业采暖产品多达十余个品种,业务客户二十余家,每天七点进厂,下班就没有点儿了,工作强度很大。特别是今年全国市场出现低迷,按照原有的传统生产模式,肯定死路一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夹缝里求得生存。如果说累,也早就习惯了。但是从纵向对比,近几年,企业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充,看着企业蓬勃发展,从心里说,我真的感到是幸福的。另外,企业员工能够与企业共成长,团队精神扎实,家庭给了我很大的支撑,这也是自己特别欣慰的,空闲时全家也外出玩一玩,特别是今年陪着母亲到张北草原去了一趟,深深感受到家对男人是多么重要。
  记者:刚才,你提到了在夹缝中生存,能详细谈一谈吗?
  李宁:采暖业受房地产影响很大,市场需求不定,而且杂乱无序的竞争,产品的附加值不断递减,利润空间很小。今年,很多小企业没有正常生产。因此讲,今年我们加大研发的力度,推出了树脂节能散热器,目前,已经签订了500万元的订单。这款产品将占据2016年所有产品的40%。明年的生产前景会有所突破。
  记者:你的第一桶金是怎样赚到的?
  李宁:这个问题,很多记者采访大亨都会提到。我就实话实说,我十九岁开始自己创业。自己书读的不多,现在感觉到了压力。起初,给一个工厂当司机,开长途货车,很辛苦。当初,心里就蠢蠢欲动,想自己干点什么,却又很迷茫,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二手车的买卖,怀揣着借来的5000元钱,南下上海,开始第一宗买卖,没想到一出手,就挣了2000元,那时工人的工资就是几百元,自己感到莫大的成功,在这个领域干了四年。我自己就是喜欢挑战,这也许是自己骨子里的东西。当时,大北镇很多的散热器加工作坊兴起,而且用老百姓的话说,非常挣钱。我就拿着积攒的钱和借来的钱作为基础资金,开始了采暖行业的接触。
  记者:创业之初的感受如何?
  李宁:这段时期是自己终生难忘的。没场地、没资金、没有客户,没有技术人员,真可谓“一穷二白“,太难了,那时自己才21岁,多亏有父亲在背后默默的支持。足足有一年的打拼,小厂初具规模,基本步入正轨生产,那时,只要产品达标销售还不是太大的问题。就是资金周转成了大问题。年轻敢闯,当时不懂企业管理,就是简单的流水账,连财务都没有。随着企业发展逐步正规,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
  记者:不管是企业发展还是生活,你认为你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
  李宁:怎么说呢,企业发展和家庭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说难忘就是建厂初期,正赶上自己结婚,家里实在是拿不出钱了,我得益于朋友的相助,三百五百,一千两千,大家给凑的钱结的婚。企业正是发展期,需要基础设施的投资,流动资金也很大。也就是在那个时期,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增添了智慧。可以说,就像高尔基的《海燕》里所说,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飞翔,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困难,就看自己怎样去面对,也许我是幸运的,度过了那个让自己难忘的时光。
  记者:你认为学历影响你的企业发展吗?
  李宁:学习是一辈子的事。知识是生产力,知识改变命运。我仍在学习之中,学习是苦差事。我有一个明确的观点,学历的高低不等于知识积淀的深浅。我不知道这个观点别人怎么看。自己学习的目的是适应发展的脚步。虽然,我们是民营企业,同样需要知识和人才。在企业管理、产品研发、营销战略等方面,需要有知识、会管理的人才。近几年,结识了一些文化底蕴较深的朋友,对我自己人生观的改造以及人生价值、个人素质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有些不明白的道理,在潜移默化改变着自己。知识就是力量,没错。
  记者:从宣传册到走廊宣传图片以及企业精神,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还是比较突出的,你感觉文化给企业带来的变化是什么?
  李宁:文化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东西,我个人理解,文化是有形,有棱角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积淀,更准确的说是企业发展的血脉。我们企业发展的历程就是文化积淀的过程。没有文化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在企业形象设计方面都是我自己把关,包括商标的设计以及对客户的温馨提示等,都潜移默化的渗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导向。
  记者:你几次谈到知识和人才,你是如何看待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你对人才的理解?
  李宁: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特别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更需要优秀的人才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之中。我们的企业精神是:“责任是质量的保证,质量是品牌的生命。”企业发展需要团队的共同努力,各个部门需要相互的协作,工作内容可能有交叉,但是工作不分心,要站在企业大局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是企业负责人考虑的问题,也是车间主任、部门负责人应当干好的本职工作。企业需要技术创新也需要人才的创新。我们在创新方面提出:“新观念开辟新天地,新工艺带来高效益,新人才搭建新平台。”在自身转变观念的同时,加快员工素质提升,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实现企业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人才的引进和员工素质提升和转型,是今后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计划年内组织员工自主培训六期,外出学习四期。
  记者:你对企业的未来有什么规划吗?
  李宁:就是想在与科研单位合作的基础上,开发更多的便于百姓使用的产品,将宁河采暖行业的品牌打出去。目前,企业产品远销七个省市,希望能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对于个人来说,在做好企业的同时,多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希望通过自己企业的发展以及个人的成长经历,能够留下一些让人思考的东西。另外,企业也会尽快转型,打破家族式的管理,建立现代企业的发展模式,同时,拓展发展领域,涉猎相关产业的投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一份力量。
  记者:你对这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天津宁河作家走基层活动,有什么看法?
  李宁:这次活动的启动仪式我参加了,感到很充实,天津市的很多知名作家也参加了,说明了宁河区对文化事业的重视,这给作家朋友与企业搭建了一个难得的平台。企业发展无疑需要文化的支撑。这个活动非常的接地气。我们企业也非常珍惜这次机遇,吸取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做大做强做精做专的道路上,需要彼此的互助。
  在采访接近尾声,李宁总经理的父亲进入记者的视野。当问起对企业未来发展时,李贺福先生说,企业这几年发展较快,我们也在边发展边总结,李宁经历着企业的发展,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相信李宁会带领一百多名员工创出一片新的天地。
  老父亲自信的眼神中传递着对这位年轻创业人的理解、支持、包容和信任。
  温暖千万家
  ——天津金运通采暖科技有限公司创业发展纪实
  胡连艳
  天津金运通采暖科技有限公司是宁河区大北镇散热器行业的龙头企业,近日我有幸采访了这家企业。一进厂大院,一条醒目的标语映入眼帘——“责任是质量的保证,质量是品牌的生命。”使我精神为之一震。一句话,凝聚了金运通公司15年来得以生存发展的精神之魂。
  创业之初,知难而进
  “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做人谋事如此,创业也同样适用。公司2001年建立,当时厂里情况就是底子薄,缺房少钱,创业艰辛让人难以忘怀。公司经理李宁提起那时的经历感慨地说:“我们是硬凭着一股信念坚持下来的。”起初是家人不支持,在父母眼里19岁的孩子办厂简直是异想天开,但李宁及其团队用实际行动感动了家人。那时父母没钱要李宁去技校学技术,他就去外省暖气厂边打工边学习边挣钱,在掌握了基本的生产技术和信息后,才回家办厂。父母见他义无反顾地坚持点头同意了。但是真正操办起来,才深刻体会到学和干根本是两回事。
  那时,没有厂房,就租用了儿间破败不堪的作坊做厂房,厂房冬冷夏热,员工生冻疮、中暑是常有的事;资金当时是最难的一环,为了进设备李宁和几名员工花光了自己仅有的积蓄。开始搞研发的时候,员工们的工资都发不出,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职工们还要用三轮车拉着暖气片风雨无阻地去给客户看样品,饿了就吃随身带的干粮充饥,困了就在三轮车上睡觉,由于工资发不出,工作又苦又累,有员工不得已陆续离开了,为了留住这些优秀员工,李宁用自家房产抵押贷款为工人发放工资;当时技术方面人员也十分缺乏,员工根本不懂暖气铸造技术,李宁就耐心为他们讲解,并聘请专家来指导生产,凭着员工刻苦虚心的学习态度和朴素的事业心,员工们终于从一无所知逐渐成为生产的行家。
  诚信立足,打开市场
  “诚信立足,创新致远。”走进公司办公室,这条标语赫然进入视线。金运通15年来正是凭着诚实守信的原则,才得以持续生存发展。
  研发初始阶段,实验的暖气片运行状态很不稳定,难以投入生产推广,亲朋好友都劝他知难而退,否则会债台高筑。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公司员工硬是凭着毅力坚持下来。第一批暖气片研发成功后,他们是在自己家做试验,观察暖气片运行情况,并聘请了专家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便在亲朋好友处免费推广自身打造的暖气片。
  为了保证暖气片正常使用,干部职工每天入户跟踪服务,精心做好散热、防腐等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改善,最终保证了产品各项性能良好,在此情况下公司开始扩大推广区域。运营推广中公司十分注重优质服务,时刻将新老客户利益放在首位,定期对客户进行走访调查,注重用户反馈,及时解决疑难问题。由于服务一流,产品品质过硬,散热器很快取得了用户的信任,至此该公司发生了由本地试验推广逐渐延伸至周边市场、直至远销全国多省市的命运转变,这一转变使得金运通品牌从此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市场。
  精于管理,稳步运营
  金运通公司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除了天道酬勤、诚信立足外,也取决于其完善的管理理念。
  首先是生产技术和材料的保证。材料使用上坚持货真价实,具有工作性能好,散热效率高的优势;技术上采用德国散热器标准,在高温潮湿环境下不生锈、不变色、无异味。产品安装简便,使用寿命长。
  只有严格要求,才能保证质量、出效益、出形象。他们坚持精工细作,确保产品外形美观,还要保证产品尺寸、接口等指标精准,不疏忽细小问题,确保焊接、打磨、喷涂、包装等各项工序不发生丝毫纰漏,确保安全使用。
  公司注重重组改制,改变老套混合工作方式,工序分开分立,员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互相交流配合,有效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不忘市场需求。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研发生产,在材质上已研制出钢制、铜铝复合、钢铝复合三种材质散热器,外形设计上力求美观时尚,经久耐用,目前散热器有横式、竖式方形两种传统形状以及太阳、帆船、花瓶、背篓等异性形状,满足了不同用户的要求;根据地域需求,即针对不同地区气候、水质特点研制不同产品。
  经多年实践,公司上下深刻意识到暖气片生产要充分考虑相关配套产品等的综合应用,如产品是否与供热锅炉匹配、是否与煤炉匹配等,正是考虑周全,才使得产品紧跟市场步伐,得以长远发展。而发展少不了新技术学习,每年都组织员工去先进厂家学习新技术,提高全体员工专业技术水平。
  公司至今不能忘记创业之初的艰难,深知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难以撑起一片天,多年来,该公司努力发扬团队精神,关心职工生活,鼓励职工为企业献计献策,树立职工与企业发展共存亡的强烈意识,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合作,转型创新
  多年的创业经验,使公司认识到传统狭隘的经营理念是不会使企业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的。企业得以生存下去必须改变“吃老本”的生存方式,进行改革创新,近几年公司已研发出钢制、铜铝复合、钢铝复合三大系列九个品种的新型散热器,共有40多种规格,以供市场选用。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创新意识,加强与高科技领域合作步伐,努力将企业转变为绿色、低碳环保的新型企业,注重开发节能降耗环保型散热器。近两年公司与山东泰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致力研发新产品——树脂散热器,现已经研制成功,该产品已受到业界极大关注,有待进行推广使用。
  15年的创业历程,使金运通公司从名不见经传的作坊发展成为国内优秀企业,印证了公司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其生产的新型散热器系列产品深受市场欢迎,畅销天津、北京、河北、山东、山西、内蒙、陕西、湖北、甘肃、宁夏、东北三省等地区,已占据国内市场1/7的市场份额,并远销俄罗斯、蒙古国等,成为国内新型散热器的优秀品牌。
  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的金运通公司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诚信创造出更加骄人的成绩。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