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4468
颗粒名称: 散文天地
分类号: I267
页数: 7
页码: 33-3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宁河区的期刊七里海的散文天地,包括属马的女儿和马驹花花、六月的鲜花、与狼有关的故事。
关键词: 散文 中国 当代

内容

属马的女儿和马驹花花
  陈庆发
  刚刚握住马缰,马的话题就多起来。当那么多的文人墨客激扬文字赞美马之神的时候,当数不清的明星名伶引吭高歌颂扬马之美的时候,就连国民百姓也津津乐道马之成语的时候,我却在生下女儿的老宅里,回味起属马的女儿和马驹花花的幕幕桩桩。
  马驹花花是我少年的记忆,属马的女儿的事则是大以后了。他们二者各处不同时代,更不是同种类群,然而,他们对于我,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之间似乎也神合意似肝胆相照。
  1978年,妈妈实现了要在马年得一孙女的梦想。因为她常念叨:生啥随啥,属马的孩子一定能奔跑千里,最有出息。我本不信这个,但看着可爱的小女儿和妈妈兴奋的面庞,我自然是喜挂眉梢,小曲不离口,那时刻,那种感觉,就像天堂在心中。
  打开记忆的闸门,咀嚼难忘的往事,女儿的成长还真应验了妈妈的高瞻远瞩。
  女儿自小温顺,温顺得像小马驹。我这样喻说,绝不是在堆垒文字,而是有深刻渊源的。小的时候,生产队里下了个小马驹,因毛色灰白相间,花花缕缕的,我们几个淘气的孩子就叫它花花,特别是我和发小石头天天围着它转,后来竟敢用手摸它,再后来就抱着花花的脖子亲昵耍逗,还常常牵着它在马棚里捉迷藏式的打转转。花花和我们心有灵犀配合默契,毛茸茸、热乎乎的长脸时不时地就亲我们一下,或是在我们的前胸后背或轻或重地上下蹭几下。花花听话,讨人喜爱,是我们孩时难分的伙伴和享不尽的快乐。马在我童年记忆力里是温顺、好玩。女儿就像当年的小马驹,她不像别家的孩子常哭闹、认生,总是服从全家人的诱哄,来了生人抱她,先是咯咯笑,然后紧紧抱人家的脖子,惹得来人都忍不住大大地夸奖一番,妈妈得意得像是自己受到了特别嘉奖。看来有个属马的女儿就是好。
  女儿有美好的童年,就像马有美丽的传说。妈妈常给我们讲马的故事,说早时的马叫天马,有双翅,给玉皇大帝当御马,只因犯了天条被削去双翅贬下人间。天马落地,痛改前非,干活任劳任愿,被人类赞誉为“六畜之首”,因此被玉帝指认为生肖之一。这个故事,妈妈常讲常新,每每总是在天马所犯错误上有所指的进行编排。她告诫我们,做人要周正,有了不对就要像天马那样勇于痛改。天马成为我们幼小心灵中的一块丰碑,好像有错不改就真对不起天马似的。我学着妈妈的样子也常给女儿讲这个故事,不知是属马的缘故,还是爱听马的神话,说起马来女儿总是笑口常开。马的故事给女儿的童年镀满了金灿灿的阳光。看来马是欢乐吉祥的,属马的也定有欢乐吉祥的明天。
  马有不服输、再陡的路也要奋蹄前行的性格。队上的花花长大了,开始驾起了辕套。那时我们刚刚算是个半劳力,队长见我们那么喜欢花花,也就常指派我和石头与花花一起出车干活。记得第一车拉的是炕坯肥,我和石头给花花装卸车,怕花花驾辕不稳,我们两个在花花的辕两侧镶辅着,心中忐忑不安,唯恐出了偏差,当然更没指望它开始就能干多少活。没想到,花花刚入套就急急火火的,继而四腿生风,越走越快似是小跑,一派轻车熟路满不在乎的架势。在村头的一段坡路上,肥车渐行渐慢,几乎快要停下了,花花第一次遇到了坡坎。我和石头拉着车辕一边向前用力,一边喊着:花花加油,只见花花四蹄啃地步步扎根,绷紧辕套奋力前行,爬上陡坡的花花喘着粗气,仰天打了个响鼻,发出几声震耳的嘶鸣后,又奋蹄前行。原先马嘶,我们都亟不可待地双手捂耳,而今听来,胜过天籁,喜得我们两个搂着马脖子拍着马前脸唏嘘不止,我分明看见石头的眼眶都湿润了。这一场景,我至今记忆犹新,因此也常生对马的敬畏。长大了的女儿在人生的关键处竟也像花花一样常显这一风采。放了假的孩子们都去玩了,女儿却非要勤工俭学,一家饭店老板嫌她弱小,又是个不谙世事的学生,想以压工资手段拒之,女儿说先不要钱,试试再说。她微笑迎客,加班洗碗,两手打了泡仍默默坚持,喜得老板非要高新聘请她。她走出校门后马不停蹄地到一企业当勤杂工,没干几天就做起了当会计的美梦,并且发誓定要梦想成真。老妻半信半疑,给女儿打泄,她也明知,她认准了的事你八头牛也拉不回来。就像爬坡的花花,只顾用力前行,不想后退。其实我心里也是没根,但仍假以女儿属马为由劝她不要太担心:女儿就是当年的花花,再陡的坡路也能爬上去。妻子置之一笑,继而自语:如能像花花那就有戏了。看来马能给人信心,本没信心的老妻,只因女儿属马也陡添信念,马是希望的象征。
  戏真的开始了,只是开始略带苦涩。当会计,须有考得的上岗证,一次下来,失败,两次以后没成,第三次女儿可就急了,一如爬陡坡的花花,她不顾家人的劝说,也不顾旁人的冷言热讽,一根筋似的真的拿出头悬梁锥刺骨的劲头,白天上班,夜晚学习,心无旁骛,苦熬不悔。你说咋的:高分拿证。干劲可嘉,精神感人,人家单位领导还就真看上她这个劲头,当年就让女儿干起了会计工作。从此,女儿去布衣换艳装,一跃成为公司白领。她又像小马花花,爬上陡坡不停步,而是挥汗向前。她曾向一位奶奶级的会计师探问,自己是否可以择时考考会计师。“奶奶”一笑,那笑的皱纹里分明隐约藏着“不可能”、“还早呐”的肯定。两年后,女儿考取了会计师证,担起了财务部主管的重担。快退休的“奶奶”坦言,有你这种韧劲,不用抗战的年头,就可快马加鞭向高会一拼。“奶奶”到底还是没能看准,在5年间隔的硬性条件下,女儿厉兵秣马,岂能等到八年。老母病重住院,她守候在床头,深夜捧起书本咀嚼不止。那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劲儿和花花像极了。那年评高级会计师不再面试,只评业绩报告。女儿把洋洋洒洒近万言的小结式的报告让一位退休多年、也曾当过评委的专家指教,老人家的脸上挂着难以抑制的喜悦,这是自己迄今看到的最为心动的佳作。果然,女儿破阵冲关,一举摘取行业王冠上的明珠,成为本地区最年轻的高级会计师,登上了一家大公司财务部经理的宝座,跃为同侪翘首。看来,属马的人多是和马一样,扎实肯干,只要认准了路,就义无反顾地向前!不爬上陡坡决不罢休。
  在乡亲们的眼里,最笃实忠诚的,莫过于马。这,我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我和石头成了大劳动力的时候,花花已成了生产队里驾辕的主角,更多的时候,石头和我互为御手和脚力。多少年来,我们从未在花花身上落下一个鞭梢,这不仅是因为花花笃实肯干,更因为我们已经和花花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花花和我们一起干活总比跟别人欢实,灵巧,力大。我们不分早晚为它洗身梳毛,驱蚊灭虻,花花也百般的顺从,还创造了一个机智救主的神话。那天,我俩跟花花往地里送冬肥,石头和我说起要相亲的事,一个不注意被一疙瘩冻块绊了脚,他一个趔趄,眼看就要摔倒在车辕下垫了车轱辘,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的危急时刻,花花双目圆睁,用力晃起脑袋,一头把石头撞出车外两米多远。救命之恩呀,石头感激涕零,把兜里的两个鸡蛋掏出来硬往花花嘴里塞。这件事,石头逢人就说见人就讲,而且每每都是绘声绘色,久久不能平静。后来我进城参加了工作,听石头说,花花的辕套旁少了一个陪伴,每次出车它总是反复回顾,一脸的失落,满目的思念,开始那阵子还常泪眼汪汪。听到此,我鼻头一酸禁不住泪水横流,花花的情谊,对主人的忠诚已成为我心中永远的感动,和难以忘怀的念想。
  属马的女儿最爱听小马花花救主的故事,从小就耳熟能详。而今,成了高级会计师的她已经从父辈的传畅中悟出了情谊、忠诚的内涵。她像花花专心拉车那样,立足本职,认准方向,在人生的征途上一步一个脚印,忠诚信仰,忠诚自己钟爱的事业。她是公司的红管家,珍爱大家的一草一木。她是行家里手,依法依规理财,她还是国家法规的守护神,常与那些歪门邪道抗争。她刚当财务部经理不久,一位关系到她工作前程的人要她给虚开一张增值发票,她良言劝拒。她对我说,在送人情和维护法规尊严之间,我只能选择后者,算是忠于职守学习花花吧。我深以为然,在颌首称是的一刹那,就觉得心胸豁然开阔起来:原先女儿在外自己总是不放心,顾这忧那,尤其是怕她在金钱的包裹中迷失人生方向。愧对国家的培养。现在好了,女儿真的长大了,她像当年的花花,已能驾辕、负重、认方向。妈妈说得对啊,属马的孩子就是有出息。
  马年的鞭炮声震醒了我,在外城工作的女儿回家微笑着,冥冥之中我倏地想起了小马花花,急忙拨通石头的电话,已过花甲的石头唉声叹气地告诉我:后来生产队并队,队里提前把花花卖了,队上是得了一把钱,却掏空了我的心,我就离开了村子,去给外村看马号,现在不知花花落在何方。放下电话,我呆若木鸡,石头去看马号,还可以在那里追寻到花花的影子。而我去哪里寻觅花花的踪迹呢?电视里文人的赞马声,明星的咏马调不停地撞击耳膜,女儿端坐桌旁正深啃她的《会计实务》。我忽然神经一动:想念花花就要学习马的精神,树立马的品格,走直人生路线,为此,方对得起为我们人类立下汗马功劳的马,也不枉花花对我们的那片情谊和忠诚。
  六月的鲜花
  杨树明
  六月,我的家乡正是鲜花盛开的季节。
  清晨,攀满墙壁的“爬山虎”一起绽开殷红色的小喇叭,千朵万朵对着朝阳齐奏朝颂。仿佛向天地间发出了一声号令。瞬时,牡丹、玫瑰、蔷薇、月季、芍药、茉莉,还有很多不知名的花朵,都争先恐后地竞相开放了。不论是什么地方,凡是有阳光、空气和土壤的地方,都有花朵在灿烂地绽放。
  我的家乡是中国北方一个普通的小镇。开埠建镇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了,经历了唐宋元明清民国诸多朝代,除了有几处明清时代留下的岳王庙、关帝庙等规模很小的庙宇之外,没有值得外地人慕名前来游览的古迹了。我曾经不止一次埋怨祖先们,为什么当初不替后人们着想呢如果建一些宏大的楼堂殿阁之类的建筑,留到现在早已成名胜古迹了。
  可是,我对祖先们有一点是感激的,不知是哪个朝代传下来的遗风,小镇上的人们养成了种花爱花赏花的雅致习俗。过去,小镇上除了几户镇上开商铺、乡下养庄子的财主人家,普通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清苦。所以,老辈子流传下来两句顺口溜:莫问生计苦不苦,种花养花不算富。日子过得再拮据的柴门小户,在房前屋后种上几簇花草,在窗台上摆上几盆花,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了。如果不这样做,人们就会笑话说,这户人家日子过得死眉塌眼的,一点儿也不显得红火。甚至男婚女嫁第一次相门户,也要看一看对方人家种花情况,种花品种档次如何。由此可以考察出一个重要情况,这户人家平时日子过得是否有滋有味儿。如果不料理一些花,整天为生计那点事儿东奔西跑地忙活,即使你一出手就捧个狗头金,在旁人看来日子过得也如同白开水一样。
  旧历十月一过,凛冽的西北风就刮过来了,天地间万物萧条,一直等到来年迎春花在乍暖还寒的春风中盛开,小镇就像蛰伏的动物冬眠一样,到处仍显得空旷和冷寂。节气不饶人也不等人。天上响过第一声惊蛰的雷声后,唤来了清明时节的牛毛细雨,野外的坟茔上新土还没褪去潮湿的颜色,人们盼望已久的谷雨就不期而遇了。这个时节地气上升,天气转暖。小镇上人家开始为花儿忙碌起来,把在暖窖里、厅堂里猫了一冬的盆花搬到外面,露天地里修根冬眠的花呀草的在土里睡了一冬天,这时候也长出嫩芽破土而出了。在和煦、温柔的阳光下,人们忙着为花儿换土、施肥、浇水等一应活计,足够家家户户忙活一阵子。
  转眼之间,时节就到了阳历六月,人们刚过完端午节,吃罢又黏又想香的粽子,就到了鲜花盛开的时候了。天空燕子在飞,树上蝉儿在叫,花丛蜜蜂在忙,仿佛正在迎接一个盛大节日。好像一夜之间,小镇淹没在五颜六色的花海之中,人们像水中鱼儿一样在花海中随意穿行,呼吸着花儿散发出来的怡人馨香和叶儿挥发出的新鲜氧气,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干着各自该干的事情。窄窄的石子街道上,卖花的老汉推着木轮平板车,花盆里的花枝挂满欲绽的花蓇朵,卖冷食的担子摆在街道旁,冰碗里盛着最时令的玫瑰冰花糕,有几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头上插一朵两朵惹眼的花儿,玩着老鹰抓小鸡的古老游戏,这一切昭示着这里花的喧哗与人的恬静。
  小镇上有一户中等人家,祖上开过药铺后来衰败了,但在小镇老百姓眼里仍是一处青砖黛瓦的“大宅门”。虽然比不得“侯门深似海”的深宅府院,但仍然有一处宽敞的坐北朝南四合院,东西两厢后面各有一条很短的箭道,跨着两处小巧玲珑的小四合院。正院子里有两棵粗大的国槐树,树冠盖及房顶青瓦,蔽及整个庭院,树下各摆两口荷花缸,两泓碧汪汪的水里有金鱼游弋。当然,在这宽敞的空间,花儿是必不可少的重头角色,窗台上、石桌上、地面上摆满各式各样的花盆,庭院里只留一条一尺多宽的走道供全家人进出。东西两处小四合院从来不对外人开放,里面有什么花儿小镇上的人从来不知道,人们传说是这户祖上传下来的名贵花儿,可以入药治病。
  有一年夏天,小镇上忽然流行一种拉稀泻肚的传染病,一旦得上轻则躺十天半月,脱一层皮算是保住了命,重则顺着屁眼汆杆儿稀,几天的功夫就活活脱水而死。正在这个关头,这户人家平时很少开的两扇大门打开了,抬出两口大水缸,缸里面是熬好的热气腾腾的绛红色草药水,备好了几个茶碗大小的铜瓢,向小镇人们放赈免费治病,并夸下海口——喝下第一瓢立马止痛,喝下第二瓢止泻病除。小镇上一传十、十传百,人们扶老携幼地前来讨救命药水。真是救命的神药,人们喝下第一瓢之后,立感肚子舒坦了,再喝第二瓢就止住了泻肚。小镇上这场势如猛虎的瘟疫竟被两缸不知名的草药水平抑下去了。从此,这户人家不再养花儿了。据说,这户人家为了熬制这两大缸救命药水,用绝了所有祖上传下来的全部宝贝:花籽、花根、花径、花叶和花朵甚至没开放的花蓇朵都入了药人们要给这户人家立碑,被这户人家婉言谢绝了,还传出话说:不用谢人,是花儿救了人命!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时代进入了崭新的二十世纪。小镇也早已改变了原来的模样儿,褪去了历史沉积下来的陈旧,成为一座现代化气息浓烈的美丽小城。小镇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有了很大改观,从先人对花儿近乎愚痴的迷恋,转为聪明和理智对待鲜花,他们从花儿身上找到发展和希望之路。小镇上有人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开垦了第一块花圃,当上:了以种花为业的花农,有人瞅准商机另辟蹊径地干起了花店,婚丧嫁娶、开业庆典、情人约会、重大节日、老人祝寿等,总要送上象征祝福、吉祥的鲜花。让鲜花不再闭门孤芳自赏,让鲜花不再冷寂无闻中凋零,鲜花终于在广阔天地间自由自自在地开放了。更值得人们欣慰的是,政府部门把办好老百姓普遍喜好的事情为己任,种花栽草、美化环境已经成为一项必办的公益事业园林局和物业管理部门的花工终日辛勤劳作,在楼房整齐林立的居民小区里,在车水马龙的街道旁,在水榭亭台的公园里,到处都种上了四季应景的花草,招引得劳燕低飞、彩蝶起舞,一阵阵微风轻拂,向四面八方传递着沁人肺腑的清香
  小镇的人们在日出和日落两个时辰,不再像一架吱吱呀呀的古老水车一样,周而复始地哼唱“而作”和“而息”的单调曲牌了。他们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或情侣相偎、或老伴相扶、或三五知己结伴而行,在居民小区里、在宽阔的街道两旁、在鸟语花香的公园里,凡是有花儿开放的地方,或行走、或跑步、或跳舞、或打拳,或聊天,人人脸上洋溢着轻松、和谐的笑容如果身临其境了,有一种人在画中行的美妙感觉。
  感谢六月的鲜花!感谢鲜花铺地的时代!
  与狼有关的故事
  郭贵武
  狼这种动物想必朋友们都不陌生。山民常与狼打交道就不必说了,市民在动物园也常观赏到。小时候听老辈人讲,狼的外形与狗相似,面部长,耳直立,尾巴下垂。春夏毛色灰褐,秋冬黄色。毛色随季节草色而变,就是动物书上说的动物保护色。为了保护自己,狡猾的老狼行走时还会一踮一踮装瘸,遇到天敌玩命跑。狼夜里出来觅食,性残忍贪婪。捕猎兔、鹿小动物,伤害家畜,威胁野外的出行者,这是人的一面之词。狼遇到紧急情况,呼朋引伴,传达信息时仰面朝天张大嘴巴“嗥叫”,声音尖细有回音,夜深人静叫声很瘆人。小时候到野外去玩,大人们再三嘱咐小心狼。只要见到耳朵竖着,尾巴拖拉地,毛跟草一样颜色的东西,我们撒腿就往家跑。一边跑一边喊:狼来了,狼来了!年龄小的在后边连滚带爬,年龄大的孩子折回去拉着小孩子的胳膊拼命跑。
  我家居住的村子在草原深处,周围长着一人深的蒿草,村前村后是连绵的丘陵。最高的丘陵叫狼洞山,山上长满榛柴小灌木,是狼藏身的地方。村子周围随处可见狼的足印。。起初村里人与狼的关系不算太紧张。只因上世纪50年代中期,村里胆大的朱老爹掏了狼窝,山民与狼的关系便紧张起来。那天,有掏狼经验的朱老爹,来到狼洞前细细观察,看洞门新土上有碎小爪印,断定洞里有狼崽。大的爪印尖向外,证明洞里没有大狼。老爹先两脚伸进洞口,趴着后退进洞,以防狼崽抓伤脸。夜间大爹把掏来的狼崽绑在树上引诱大狼,好用猎枪消灭它。当晚村的四周聚集了很多狼,高一声低一声的嗥叫,包围了整个村庄,很吓人连着三个夜晚,狼不住地嗥叫,就是不进村。朱老爹说,怕是狼嗅到了枪药味。狼救子的恒心感动了朱老爹,发了恻隐之心,放了狼崽归山。从此以后狼深夜便在村子里出没,开始伤害家禽、猪羊。太阳一落山各家各户就关门闭户。孩子吵夜,大人一说狼来了,孩子大气不敢出。狼也是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后来与狼有关的故事就不断发生。
  有一年夏季的一天中午,我们放学刚进村,见村里的人陆陆续续向村中央聚拢。一问才知,村中40多岁的葛叔成了打狼“英雄”。我们赶到他家时,他正在院中央绘声绘色讲打狼的故事,边讲边带动作。他说,他正在聚精会神打草,觉得身后有人将两手搭在肩上,以为是熟人跟他开玩笑。待回头一看,哪来的一只狗。他向前一闪身,拿起钐刀一抡,不料用力过猛,刀杆断成两截。他弯腰去拾带刀的那一截刀杆时,那狗从他身上悬过去,转身又扑过来。他拿刀胡乱抡一气,不知是哪一刀碰巧抡到了那狗的前腿,狗闹个前趴。葛叔趁机用刀向狗喉咙砍去,不偏不倚砍中,自己说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待他求人把狗抬回家,村里的长辈人很惊讶,那哪是什么疯狗,分明是一只饿狼。葛叔后怕,瘫在炕上,三天三夜没起炕。
  另一则与狼有关的故事,是赤手空拳与狼搏斗保护学生的英雄张国喜老师。那天张老师带领学生在村外校田地劳动,同学们在地头集合准备回家时,突然从高草丛中蹿出一只饿狼,把一名女生扑倒。用前爪在女学生大腿上猛抓,抓出了一道道血痕,吓得她不断惨叫,学生们都吓呆了。说时迟那时快,张老师拿起土块砸向狼头。学生们吓得躲在老师身后,像玩老鹰抓小鸡。土块不顶用,张老师就用草帽、拳头猛砸狼头,终于把狼赶跑,女生得救了,后来取小名“狼剩”。张老师的事迹上了报纸。
  360天,狼的日子不是天天都好过。冬天大雪封山无处觅食经常饿肚子。这时它就要在家畜、家禽身上打主意。狼做事很机警,偷袭禽畜时先进村观察,从不轻举妄动。那些用砖石垒砌的畜圈,或圈上布满套子的它是不靠前的。其实那套子只是摆设,结实一点的是麻绳,草绳居多,起吓唬作用,狼横草不过。狼专盯那些粗心大意畜圈没关严的人家,村小学校长家就让狼钻了空子。
  校长家住在村西头,再往西是草甸子,蒿草中狼道纵横。校长家门前就有一条东西狼道。那天校长刚睡下,就听到猪在哼叫。他拿起手电筒直奔猪圈,圈门开着,二百多斤的肥猪不见了,校长忙向草丛去找。借着手电光校长看到一只狼正用嘴咬着猪的一只耳朵,用尾巴敲打猪的后屁股,猪乖乖跟着它走。应了那句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的老话。校长一边喊闹,一边在后面追。狼不甘心舍掉到嘴的猎物,赶着猪猛跑。狼看人穷追不舍,加上手电光亮,放下猪,距五十米处坐于前。狼怕火。假如在路上遇到狼,生上一堆火,或有块红布对着狼舞动都能把狼吓跑。校长讲述这段故事时很自豪。真佩服校长狼口夺猪的勇气。
  狼吃猪是有讲究的。从不把猪吃光,即使没吃饱,也要把猪头留下来。老辈人说,狼这是在祭山神。邻居李大娘家的小肥猪丢了,亲戚朋友上山帮着找,结果在村北玉米地旁找到了。猪的整个身子被狼吃光,猪头齐刷刷摆在那里。两只狼刚离开,远远蹲在那里望着,是我亲眼所见。
  在和狼的接触中,山民积累了与狼斗智的经验。狼除了怕火,还怕人打滚,怕火药味。假如人遇到狼,往地上一躺来回打几个滚,狼猜不透人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观察一会,撒腿就跑,其它狼紧随其后。这就是山民们说的狼怕打滚狗怕蹲。在狼群面前打滚,是需要胆量的。狼最怕的是火药味,看来狼的祖先吃了不少猎枪的苦头。记得有一年临近春节,一位山民到镇里买年货,出了街市已是日落。二十多里荒道一个人走,越走天越黑,自己吓唬自己,可别出来狼,越走头皮越发奓,毛发竖起。有经验的人说,这种感应周围肯定有狼,果真有一狼当道。那人急中生智,拿出买的准备过年的鞭炮点燃,“噼噼啪啪”一通响,狼惊慌逃窜。那人走一段路放一挂鞭炮,走一段路放一挂鞭炮,回到家把买的鞭炮全部放光。如今狼被列入了法定保护名册。人狼如何友好相处是一个新的命题。
  同在一个地球上生存,人与动物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这是自然规律。为了生态平衡,人给了狼一个宽松的生存环境。其实,人对付狼的那点招数,都是受到了狼的启发。没有了狼,也就没有了与狼有关的故事。
  栏目编辑:闻平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人物

闻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