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哉,武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4376
颗粒名称: 壮哉,武夷
分类号: I266.1
页数: 2
页码: 64-65
摘要: 本文描述了作者一行人来到武夷山游览的经历。首先他们参观了一线天景区,体验了在狭窄洞道中行走的刺激感。接着他们进行了九曲漂流,欣赏了美丽的山水景色。最后他们登上了天游峰,领略了壮丽的山景和云海的奇景。
关键词: 武夷山 景区 山景

内容

从厦门坐火车到武夷山,然后搭上接我们的巴士前往宾馆入住。坐了一夜火车,本想睡个懒觉后再去游览,可时间有限,大家只好带着疲惫去游武夷山了。
  一线天
  武夷山的一线天风景区距离我们住的宾馆很近,乘坐大巴只需要二十分钟。我们首先来到那里,那里盛产白蝙蝠。导游在车上风趣地介绍说,过一线天时大家一定要闭紧嘴巴,不然就会品尝到天然的“雀巢咖啡”了。一线天最宽的地方一米左右,最窄的地方只有一尺三寸,超过这个腰围的人就不要去一线天了,因为会卡住的。
  进入洞口,顿时有一种超低度空调的感觉,里面黑乎乎的。景区的人有经济头脑,很多人在洞口做起了手电筒的买卖,租用费用为5元。但使用的人不多,因为两山之间只有一线天这一处过道,用手攀着两边跟着别人走就可以过去了。我们高一脚低一脚地行进着,有时踏了空,有时踩了水,一点一点地往上移动。洞里太潮湿,再加上阶梯太窄,所以队伍走得特别慢。越往前走视线越开阔,渐渐地,阳光如线般从中间斜透下来。这时洞口突然瘦了,身体苗条点的侧身能过去,有点肚子的人这下变得艰难起来了,侧身偶尔能过的,身体的两边也都蹭着岩壁。《武夷游记》里关于一线天有记载:“山中之洞,莫巧于一线天,裂天空于一寸,两片微分”。一线天的长度只有180多米,但由于游人太多,走出洞花费的时间不少。
  出了山洞,视野突然开阔了不少。那种充满焦躁与刺激、豁然开朗的体验,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九曲十八弯
  武夷山之行最让人兴奋的就是九曲漂流了。小小竹排在溪水中轻轻荡漾,抬头,两岸苍郁青黛的群山矗立,眼前,一弘碧绿的水绕着,美丽异常。
  来到漂流区,导游告诉我们,坐竹筏跟坐火车一样是有班次的,若误了班就要等很长时间。
  一排竹排只能乘坐6人,我们坐上了竹排,跟随两位艄公开始了漂流的旅程。坐在竹排上,清澈的溪水在脚背上缓缓地漫过,阳光撩开厚厚的云层轻撒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如同穿行在世外桃源中。艄公一路上讲解着沿途的风景:孔雀开屏、狮子山、乌龟下水、象鼻岩、青蛙山、玉女峰……无不惟妙惟肖。
  整个行程一个半小时左右,游人可以安静地品尝“两岸景色遮不住,小筏缓过万重山”的感觉,一路上还可以听到很多有趣的笑话。每个竹筏上有两位艄公,没有来武夷山之前,我还以为竹筏非要两人一起划动才成。来了才知道两人是有明确分工的,后面的掌舵,前面的“卖唱”。前面的艄公非常风趣,他会讲一些很搞笑的段子。给我们讲段子的艄公在这里度过了25个春秋,看起来他不是很强壮,但他的心态特别好。艄公的笑话层出不穷,差点没把我和同事笑到河里去。
  地方特色的说唱,加上两岸的美丽风光,舒适的九曲带给我们的是在都市中感受不到的轻松与惬意。
  天游峰
  天游峰峭壁千寻,壁立万仞,岩势巍峨,壮观雄伟,是武夷第一胜地。“不登天游峰,白游武夷山”,这是武夷山人给天游峰的赞誉。在武夷山爬山,当地还有一句顺口溜叫做“上山气管炎,下山关节炎,不上不下脑膜炎”。山势之险,攀登之累,可见一斑。
  一大早,我们便启程登天游峰,急于一睹它的姿态。一路而上,发现武夷山景色最大的特色是巍峨之中有秀丽,秀丽之中透着挺拔。回头向山脚望去,峰峦叠嶂,白云萦绕,雾气扑朔,烟雨迷离。微风轻吹,云散云聚,峰颠若隐若现。南方的天气如同小孩的脸一样善变,天突降大雨,导游说这样的天气山顶会有难得一见的景色。
  天游峰山势极险,上山的路是在山石上一级级地凿出来的,只容一人通过,那石梯陡峭得令人望之却步。我们打着雨伞继续前行。远远望去,游人如甲壳虫般蠕动。雨伞一片,雨水遮挡住了视线,能看到的全是蘑菇云似的伞顶。云海环绕着群峰,群山点缀着云海,迎风而动,不禁悠闲自得。越往上去,空气越清新,气温越来越低,山越来越高,云越来越低。在穿过一层云雾后,我们终于看到了山高云低的壮丽景色:重重叠叠的山峦中,白云在中间静静地蜷卧着;飞流直下的瀑布呼啸苍天,扶摇大地……站在山颠,真有一种神仙般的感觉。旅行家徐霞客说:“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故第一也。”
  登上天游峰,武夷山水尽收眼底。云海茫茫,群峰悬浮,九曲蜿蜒,竹筏轻荡,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归。
  栏目编辑:方奇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人物

程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