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别忘长学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4359
颗粒名称: 旅游别忘长学问
分类号: I266
页数: 2
页码: 71-72
摘要: 本文介绍了旅游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一些人在旅游中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旅游是为了获得一种亲身体验,感受大千世界的不同,让自己的疲惫的身心得以放松,眼光得以开阔,见识得以增长,人生得以丰富。但是有些人在旅游中只是走马观花,不去深入体验,甚至浪费钱财。作者呼吁人们在旅游中要注重体验和文化积淀,不能只是为了打卡和炫耀而去。
关键词: 旅游 意义 价值

内容

年终岁尾,出去旅游的机会又来了。
  刚从华东五省市游览归来的朋友,我问他到那里有何感受,有何景点,他一摇头,只是说:“太美了,太好了,苏杭二州出美人嘛。”这景点究竟美在何处,这人美在哪,有多大的游览价值和看点,看来这朋友只是走马观花,不甚了然。有人将这种旅游形象的概括为:“上车睡觉,下车撒尿,一看就激动,一问啥都不知道。”
  旅游本是为了获得一种亲身体验,体验离家出门的每一条路,感悟大千世界的种种不同。在迷人的山水和自然情境中去体会生命力、创造力的迸发,体会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真和美,让自己的疲惫的身心得以放松,眼光得以开阔,见识得以增长,人生得以丰富。这样的体验,无疑对造就健康、完美的人格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一些人的旅游大把浪费着钱财,每天早起晚睡、行军打仗似的行程安排,赶鸭子似的走马观花,数十分钟的景点拍照,一天数家不能不进的购物店,菜式重复的团餐……如此旅游掉进了一个怪圈,一个一味追逐风光而忽略旅游本意的怪圈。是该让旅游正本清源的时候了。请记住,旅游别忘长点学问。
  首先,一定要带着一种心情,一种体味大自然,领略名胜古迹、人文景观的渴望去旅游,旅游才会充实,丰富而富有价值,才不至于浪费金钱和时间。大自然是一本只有勤劳的人才能读懂的书,热爱大自然,完成与大自然的交流。名胜古迹是一位可爱的历史老人,他只与智者交谈,无知者、莽撞者、肤浅者难以理解他深邃的心。因此,旅游首先应该在知识和修养的世界里旅游,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文学的、历史的、地理的等等。有人说,对美丽的欣赏是要有技能的。欣赏美,要有知识的积淀和心境的把握。
  其次,用心与自然对话,与景点交流。旅游是一门学问,我们的出游多了份逍遥与享受,却充斥着浮躁的心性,人与人的挤压,人们正渐渐失去了品味自然的能力。真正的旅游,还是在于用心与大自然交流对话。以自己心性的沉醉,去细心品读大自然,陶醉于大自然,从而对自然和生活有更深刻的感悟。
  最后,旅游之后要反思回味。像张润臣的《西柏坡纪行》和戴冠伟的《井冈情》,他们通过游览革命圣地,进行反思回味,悟出了许多革命道理和历史渊源,宣扬了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压在全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最终让全国人民站起来的革命精神。这些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借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就需要把旅游和自己的修身养性,读书学习结合起来,一个具有丰富历史知识的人,登上雄伟的长城,即能切身领悟到中华民族的沧桑和伟大;反之,有人登上长城,认为它不过是砖砌的围墙而已。
  旅游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游山玩水,而有个文化层次和美学修养问题。抓住这些人文景观,本来并不出色的自然景观也会名扬天下,如敬山亭因李白的诗而闻名天下,岳阳楼因范仲淹文而四海皆知。
  大自然是活动的课本,旅游让你走进自然,深入自然,了解自然,与山山水水尽情对话,从中增长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更能荡涤凡心之污浊,使人得以净化和升华。
  时下,很多人只知旅游而不善读书,这只能算是游山玩水。只有旅游与读书相结合,旅游才有新的收获。只有提高了旅游的文化层次,才能在旅游中享受到大自然真正的美与真正的乐趣。
  栏目编辑:方奇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人物

吴树忠
责任者